李士金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葫蘆島125105)
循環經濟評價模型及發展態勢測度
李士金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葫蘆島125105)
循環經濟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對其發展進行評價,可以更好地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建立循環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模型,采用組合權重方法進行指標權重的度量,對遼寧省2004-2015年循環經濟的發展態勢進行測度。結果顯示,遼寧省循環經濟各子系統的發展相對均衡,但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對環境污染的治理。
循環經濟;評價模型;指標體系;遼寧省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循環經濟是生態經濟學不斷拓展過程中產生的新興學科,是國際社會在可持續發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的實踐模式。[1-3]20世紀80年代,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就開展了大規模的清潔生產實踐,90年代發達國家重點轉向“廢物循環”的新經濟模式,發達國家基本實踐了“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制訂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提出了循環經濟的小、中、大三種基本循環模式:一是企業內部的清潔生產、循環利用;二是通過企業間的物質、能量集成,形成產業間共生的生態工業園區;三是整個社會范圍的廢物回收和再利用循環經濟體系。國內循環經濟的研究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一些學者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基本原則、基本模式和政策保障進行了深入探討。[4]
近幾年來,遼寧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經濟發展受到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制約。遼寧省是國家確立的第一個循環經濟示范省,提出了“3+1”循環經濟模式,即創建循環經濟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城市資源循環型社會和建設區域性的資源再生產業基地。為及時、準確掌握遼寧省循環經濟運行狀況、發展態勢及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進程,確保遼寧省循環經濟系統始終運行在良性軌道上,研究遼寧省循環經濟統計的評價模型及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遵循循環經濟理論和思想的基礎上,考慮統計指標的科學性、完整性、可測性和可得性,[5-6]并結合遼寧省老工業基地和主要產業的具體特點,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目標的層次級別,將用于評價循環經濟系統的指標形成由總體目標層、系統控制層、基本指標層組成的層次結構體系,以此設計一套包括資源消耗子系統、經濟發展子系統、環境污染子系統、環境保護子系統、資源再利用子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形成一個覆蓋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邏輯框架。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表1 遼寧省循環經濟統計測度指標體系
循環經濟評價及發展態勢測度模型主要包括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指標組合權重的確定、循環經濟子系統的發展態勢預警、循環經濟發展態勢預警幾個部分。
(一)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其中aij——指標的原始數據,Xij——指標標準化后的數據
(二)指標組合權重的確定
組合權重采用離差權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組合的權重方法,組合權重的確定方法如下:

其中wj為組合權重,w1j為離差權法得出的權重,w2j為層次分析法得出的權重。
(三)循環經濟子系統的綜合評價
根據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組合權重的計算模型,得出循環經濟子系統的綜合評價結果,公式如下:


(四)循環經濟系統的綜合評價

其中fij為某一子系統的評價分數,wj為子系統的權重
根據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和組合權重的確定方法,對所有指標的組合權重進行計算,在此基礎上結合循環經濟評價模型,計算2004-2015年遼寧省循環經濟發展指數,結果如圖1。

圖1 遼寧省循環經濟子系統發展態勢圖
可以看出,2004-2015年間,遼寧省的經濟發展子系統運行狀況良好,增長速度快,經濟質量成逐年上升的態勢,這是因為遼寧省建立了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實行產業重組和產品升級換代,優化產業布局,從經濟結構上進行綜合調整,摒棄了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使得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資源消耗子系統發展態勢顯示,資源的消耗在逐年增加,這一方面與快速發展的經濟規模相適應,另一方面說明遼寧省經濟的發展是以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的,傳統能源產業所占的比例仍較大,需要加大經濟轉型的力度,使得經濟發展的同時,資源消耗逐步降低。
環境污染子系統總體態勢呈下降趨勢,特別是2009年后,由于在冶金、電力、煤炭和選礦等行業實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實現了“三廢”低排放和零排放,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的效益逐步顯現,既降低了環境污染,又實現了環境與經濟“雙贏”。
資源再利用子系統運行良好,上升態勢迅速。遼寧省結合資源枯竭地區的實際情況,利用循環經濟促進經濟轉型,積極開發利用礦山廢棄資源,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和能源梯級利用,大力發展資源再生產業,使得一大批資源能夠回收再利用,有效地補充了現有資源的不足,提高了區域經濟的運行質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資源再利用子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差,特別是在2011年出現降低趨勢,說明循環經濟的產業布局和結構有待提高,循環經濟產業鏈也有待完善。
環境保護系統的發展態勢較好,一方面通過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提高了公眾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積極利用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擴大了公眾的參與力度。當然也與實行循環經濟降低環境污染密切相關。此外,環境保護子系統與經濟發展系統的發展趨勢相似,說明循環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有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二者具有較好的互動性。
根據循環經濟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看出,遼寧省實行循環經濟以來,總體趨勢是良好的,許多循環經濟試點和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發展均在全國領先,既結合實際情況,又體現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既注重經濟發展效益,又注重生態環境效益。
研究期間,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態勢良好,各子系統能協調發展,循環經濟綜合發展態勢呈逐漸完善的態勢,循環經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需要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同時要繼續在環境保護和治理環境污染上進行深入的探討,這樣才能使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
[1]曾艷芳,何慶光.廣西縣域循環經濟發展預警體系研究[J].當代經濟,2013(15):92-94.
[2] 張雪花,張寶安,張宏偉.發展地區循環經濟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生態經濟,2006(12):48-50.
[3]胡大立,丁 帥.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2):160-164.
[4] 沈 鴻,趙永樂,張晨雨.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0(1):80-84.
[5] 付曉靈.湖北省循環經濟指標體系設計及其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0(9):33-35.
[6]向來生,郭亞軍,孫 磊,等.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2):76-78.
F270
A
1005-913X(2016)11-0025-02
2016-09-06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13-1157)
李士金(1973-),男,內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循環經濟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