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8日舉辦的第二屆中荷企業社會責任國際高層論壇上,主辦方國家信息中心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正式推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監測和評價系統(以下簡稱系統)。
作為中國-荷蘭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第二期的核心成果,這項可在線應用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衡量與信息披露系統已搭建完成,進入測試運行階段,可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各類企業,提供社會責任績效、透明度和公眾口碑的自我評測及對比分析。
3大核心模塊 325個三級指標
該系統由三大核心模塊組成:指標體系、指數模型和口碑監測。在此基礎上,系統開發了五個主要的應用系統,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指數評價、口碑監測及交流展示。
指標體系模塊以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框架為主要參考依據而設計,同時吸收了國內研究機構和各行業協會發布的指南,涵蓋公司治理、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員工責任、人權責任、社會責任和產品與服務等7個一級指標,下設49個二級指標以及325個三級指標。
績效指數模型在指標體系已有的325個三級指標基礎上,選取25個有較好的代表性和數據可獲得性的指標作為核心計算指標。
口碑監測模塊運用網絡智能抓取技術,通過設置行業、地區、企業以及社會責任指標分類的關鍵詞,分析從互聯網公開渠道獲取的大量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態信息,實現實時監測目標企業、地區和行業的社會責任口碑狀況,自動判斷和分析其對企業、地區和行業的正負面影響。
在線應用 面向三類核心用戶群
企業、行業主管機構和協會、各地政府,這是上述系統的三個核心用戶群。用戶可以登陸在線監測和評價系統,按照提示逐項完成,整個使用過程簡潔、高校。
對企業用戶而言,系統的主要價值在于四個方面:進行社會責任績效的自我評測與標桿比對,為績效改進提供依據;了解和掌握潛在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社會責任狀況,防范供應鏈責任風險;實時監控社會口碑,有效優化公眾形象;與同行交流履責經驗,提高實踐水平。
對行業主管部門和協會來說,通過本系統提供的行業間、行業內地區間、行業內不同指標屬性乃至具體企業間的社會責任指數分析,用戶可以了解本行業與其他行業的對標狀況,還可以監測本行業社會責任相關的輿論動態和社會影響,從而制定清晰有效的社會責任推進戰略,樹立示范區域和標桿企業,引導行業履責水平持續提升。
從地方政府部門的角度,用戶可以了解本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在社會責任表現上的優點和弱點,掌握本地區不同行業間的社會責任績效和透明度對比狀況,了解本地區內優秀的社會責任實踐企業,監測本地區社會責任有關輿論動向,以便制定有效的地方政策,引導和推進本地區的社會責任實踐,防范社會責任風險。
編輯|李長海 changhai.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