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
【摘要】目的:分析與探討腹腔鏡下治療附件包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6例附件包塊患者,以隨機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觀察組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鎮痛劑使用、發熱以及自如活動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腹腔鏡在治療附件包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手術具有疼痛輕、微創及恢復快等優勢,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附件包塊;手術;臨床效果
開腹治療是傳統附件包塊手術,隨著近年來婦科對腹腔鏡手術的廣泛應用與該手術治療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得多數附件包塊通過腹腔鏡得以切除[1]。本研究為分析與探討腹腔鏡下附件包塊手術的臨床觀察,回顧性分析66例附件包塊患者臨床資料,以下為具體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附件包塊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前盆腔檢查、病史檢查以及腫瘤標志物檢查,必要時實施CT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患有卵巢良性腫瘤。以隨機方式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中,平均年齡為(32.5±12.0)歲,平均體重為(56.0±4.5)kg,12例為卵巢畸胎瘤,10例為卵巢巧克力囊腫,5例為卵巢漿液性囊腺瘤,2例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例為卵巢冠囊腫,2例為卵泡膜細胞瘤;對照組患者中,平均年齡為(33.0±10.0)歲,平均體重為(55.2±5.0)kg,13例為卵巢畸胎瘤,9例為卵巢巧克力囊腫,4例為卵巢漿液性囊腺瘤,3例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例為卵巢冠囊腫,2例為卵泡膜細胞瘤。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性不明顯,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規病情處理。對觀察組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對患者行連續硬膜外麻醉,選用杭州廣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史托斯內窺鏡,患者完成麻醉后取頭低足高膀胱截石位,切開臍孔大約10mm,患者氣腹穿刺填充二氧化碳氣體,保證患者氣腹壓力在13mmHg左右,通過套管針(10mm)穿刺,在患者腹腔中置入腹腔鏡,對患者腹腔存在腹水、出血等與否進行觀察,再將套管針(5mm)置入患者右下腹,對其盆腔情況進行觀察,對患者腫瘤位置、大小、顏色以及硬度等加以了解。臨床醫師用電凝鉤或者剪刀切開患者腫瘤突出位置的卵巢皮質,帽狀環形切開卵巢皮質剝離囊腫,創面電凝,用集裝袋或自制標本袋(如手套)將腫瘤取出(取之困難者將標本袋拖至腹壁處用卵圓鉗分次夾出)后送冰凍切片。對年齡較大或絕經患者, 可行患側附件切除術,腹腔鏡術后用抗生素使用藥時間24小時,開腹最少3天。對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根據常規手術步驟實施。兩組患者手術后均實施預防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與比較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治療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等相關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t檢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以率(%)表示,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較為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熱、鎮痛劑使用及自主活動率顯著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肩背酸痛感3例,2d后自行好轉,1例患者術后咽部不適,對癥處理后好轉,1例患者由于包塊大壓迫直腸形成息室中轉開腹,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5.2%;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肩背酸痛感1例,2d后自行好轉,2例患者術后咽部不適,對癥處理后好轉,5例患者壓迫腸管形成,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4.2%。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近年來臨床對超聲刀與電外科手術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卵巢良性腫瘤逐漸一種常見腹腔鏡手術適應癥,相關學者研究發現,腹腔鏡是最為準確的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診斷的方式,而腹腔鏡手術則被稱為對附件良性腫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判斷的首選手術方式[2]。而且腹腔鏡手術在治療附件包塊過程中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患者住院時間短等優勢。臨床治療中能夠體會到腹腔鏡雙極電凝止血安全且會計,特別再配以沖洗,可及時找到出血點,由此可見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治療中的優越性。通過本研究結果可知,腹腔鏡在治療附件包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手術具有疼痛輕、微創及恢復快等優勢,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玉梅,易棵, 劉先平,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妊娠合并附件包塊的臨床初步探討[J].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0, 26(5):351-353.
[2] 呂祥林.腹腔鏡手術治療盆腔炎性包塊的臨床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17(6):2807-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