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女
分娩是一種特殊的生理過程,不少孕婦,特別是首次懷孕臨產的婦女,由于沒有生產經驗或缺乏必要的醫學知識,在產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這種焦慮直接影響著分娩的順利進行,了解孕婦產前心理狀態及影響分娩的焦慮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護理是孕婦順利分娩的重要保證[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的發展,心理護理已經成為現代臨床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護理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醫學心理知識,以科學的態度、恰當的方法、溫和的語言對患者進行疏導,用啟發、誘導、說服、解釋、安慰、勸解及調整環境等方法,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宜身心狀態。俗話說“心態決定成敗”,對于孕婦亦是如此。十月懷胎,臨近分娩,孕婦心里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此時做好孕婦產前的心理護理,可以使待產期孕婦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生產過程。
焦慮反應
焦慮是由緊張、憂慮、害怕、擔心、疼痛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情緒。焦慮表現為生理和心理兩種,前者為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多汗、尿頻、腹瀉、腹痛、食欲不振等,后者為意識不清、易激惹、猶豫不決,神經過敏、擔心、恐怖等。分娩焦慮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反應,是最常見之一。因待產室或產房的嚴格消毒隔離制度,使產婦和家人不得見面,因此產婦的心理十分復雜,既擔心腹中的胎兒是否良好能否順利分娩,又要忍受從未經歷過的宮縮痛,加之對分娩的知識了解甚少,在關鍵時刻得不到家人的關心和照料而陷入了盲目的恐慌和痛苦之中,對分娩充滿了緊張、恐懼和不安。據調查顯示,98%的產婦在分娩中有恐懼感[2]。所以,產前應幫助孕婦做好心理準備,對減輕分娩前的焦慮是很有必要的。
造成產前焦慮的因素
缺乏醫學知識尤其是分娩知識:絕大多數孕婦為初孕婦,對分娩知識了解少,聽到或從影視劇中看到一些關于分娩的恐怖言論和產婦難產或大出血等鏡頭而產生焦慮、害怕。
對嬰兒性別及畸形的擔心:由于受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或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如果生了女孩,往往會使她們在家庭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妊娠期間,由于身體狀況較差或發生某種疾病等原因,擔心孩子是否健康,會不會遺傳疾病,有無畸形等而顧慮重重。
醫護人員及醫療環境的影響:醫護人員嚴肅和繁忙的氣氛,其他產婦的呻吟叫喊使產婦的精神處于緊張狀態,加之害怕遇到態度不好、責任心不強及技術不佳的醫護人員,給自身及胎兒造成不良后果,使孕婦的心理負擔過重、憂心忡忡。
精神過度緊張,造成產力異常:在待產室,有的孕婦產程進展快,有的產程進展慢,宮口擴張程度也不一樣。產程稍長精神就緊張,造成難產,最終影響產程的順利。
個體差異:由于個體差異,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各自不同的行為規范,如性格開朗的人在應急事件中有良好的應對能力,而性格脆弱的人則易發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比如有些孕婦對催產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樣。因此個體的性格特征直接影響著個體的適應能力,從而影響著孕婦在分娩環境中的焦慮程度。
產前焦慮心理對產婦機體產生的影響
產婦的產前焦慮心理可使體內兒茶酚胺增高,中樞系統功能紊亂,使子宮的收縮力受到影響。同時這種心理狀態影響產婦的飲食攝入可導致分娩時能量不足,電解質紊亂,這些均可影響子宮肌纖維的收縮力,從而導致宮縮乏力。
臨近分娩時孕婦的恐懼、焦慮、緊張是產生疼痛的重要因素。恐懼可對宮縮質量和宮頸擴張產生不利影響,恐懼、焦慮、緊張增加疼痛,疼痛反過來又增加恐懼、焦慮、緊張心理,形成不良循環。
機體對緊張的反應可釋放某些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和內啡肽,焦慮、滯產、產程延長的產婦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高,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都可使子宮血流減少,引起胎兒宮內窘迫。
母體精神緊張可對胎兒心血管系統和酸堿平衡狀態產生不利影響,憂慮可增加母體心率,胎兒也可在45秒內有類似反應,從而引起胎兒窘迫,嚴重者延續至新生兒窒息。
產前及產時的心理護理途徑
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醫護人員儀表端莊,態度和藹可親,檢查時操作輕柔,對每一位新入院的孕婦都應熱情接待,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使她們知道整個生產過程都有醫護人員陪伴,從而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建立安全感[3]。
科學指導解除緊張焦慮的心理:醫護人員向孕婦講解有關生理衛生及生育知識,講解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在沒有其他異常情況下,產婦都可以經過自身的努力自然分娩,就算是存在一些胎位不正、骨盆狹窄等問題,現在醫療技術也能順利地采取剖宮產的方式將嬰兒取出,最大限度的保證母嬰安全,消除孕婦對分娩的恐懼,增強對分娩的自信心和控制力。
消除環境陌生感:對于入院待產的產婦,由于環境的改變,無形之中讓她們產生壓抑的感覺,此時護士態度親切、平易近人地幫助產婦熟悉了解環境,真誠給予關心和幫助,讓產婦感覺到家庭的溫暖,消除對環境的陌生感,建立起對醫護人員和醫院的信賴感和安全感,消除對妊娠、分娩的焦慮和恐懼。
家屬親人時刻陪伴關懷: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都期望親人在身旁陪伴,時刻感受到親人及家庭的關懷和溫暖,從而可以減輕心理負擔,消除焦慮不安的情緒,減輕分娩時的疼痛。
提高產時的護理質量:分娩時伴隨著規律宮縮和陣痛,常使產婦焦慮不安,轉而恐懼,對疼痛的耐受力下降,甚至有的產婦會由心理上的恐懼發展到絕望,而不能自我控制,哭泣、呼喊不止,要求盡快結束分娩,此時助產士要有耐心,通過撫摸、解釋、喂水等方式進行安慰,并指導產婦做有助于縮短產程的正確動作,使產婦感到安全和溫暖。
體會
產前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解剖、生理、分娩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使他們對分娩有正確認識,積極對待分娩,消除其盲目的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分娩期對其生理上給予支持和幫助,通過減少大腦皮質對疼痛沖動的感受,以減輕其痛苦。而且可以通過精神上的安慰,如通過語音、握手、目光行動,消除產婦的疑慮,解除緊張,鼓勵其增強信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配合。
分娩雖然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幾乎所有的孕婦在產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我們應予重視,在產前充分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深入細致地做好孕婦產前心理護理,消除不良因素,使產婦以最好的心理狀態渡過分娩期。
【參考文獻】
[1]白劍鋒.導樂陪伴分娩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3,18(36):36-37.
[2]吳連云.產婦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J].中國圍產醫學雜志,2010,20(6).36-38.
[3]張永婷.臨產孕婦產前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6(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