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順娥++陳莉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在我院確診為骨質疏松的患者178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基線對照、住院時間與費用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38%,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42.69%,數據對比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兩組基線對照數據對比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數據對比,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38%,對照組的滿意度為70.78%;數據對比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路徑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療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護理中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干預;骨質疏松;效果分析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鈣質由骨骼往血液凈移動的礦物質流失現象,導致骨質量減少,骨骼內孔隙增大,呈現中空疏松現象[1]。骨質疏松癥多發與老年人,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骨折、腰背疼痛、脊椎彎曲、呼吸功能下降等。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經嚴重威脅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與生活治療,因此提升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臨床路徑是由臨床路徑發展小組內的一組成員,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而制定的一種治療護理模式,按照臨床路徑表的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讓病人從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來接受治療護理[2]。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并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院為探究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的護理效果,故進行此次試驗,現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在我院確診為骨質疏松的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組織疏松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并且已經排除了患有肝、腎功能障礙和腫瘤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有患者89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5例,年齡59~80歲,病程1~6年;對照組有患者89例,男患者39例,女患者50例,年齡62~84歲,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癥等一般資料,結果(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嚴格執行醫囑,并配合醫生完成任何治療方案。
觀察組給予臨床路徑護理干預:(1)成立專門的臨床路徑護理小組,根據骨質疏松的常規護理標準結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經驗,制定詳細的每日臨床路徑護理工作內容表,并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2)醫護人員每天嚴格的執行填寫臨床路徑護理工作表,若患者或患者家屬已經也可以將之記錄下來;定期對臨床路徑護理工作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開會討論,及時制定出解決方案;(3)患者每日應補充必要的營養元素,尤其應多服用含有雌激素、二磷鹽酸、維生素D或補鈣的藥物,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預防意識,這對治療骨質疏松具有重要的意義;(4)指導患者進行正確必要的體育鍛煉,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厭食、偏食,戒煙戒酒,常去戶外走動,多曬曬太陽;(5)根據患者的清歡采用溫熱治療,即每天對患者進行1~2次的超短波、微波或危險等高頻熱療,若患者出現不適反應可調為中頻熱療,并輔助中醫針灸、推拿和服用中藥等方式[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基線對照、住院時間與費用及患者的滿意度。
1.3統計學意義
應用 SPSS 16.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顯效的患者有40例,有效的44例,無效的5例,總有效率為94.38%;對照組顯效的患者17例,有效的21例,無效的51例,總有效率為42.69%。兩組數據對比,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基線對照為(0.974±0.1862),對照組的基線對照為(0.881±0.143),兩組數據對比,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分別為(16.12±0.19)d和(15432±1029)元,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分別為(24.11±1.75)d和(19201±1547)元,兩組數據對比,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的為84例,一般的5例,無不滿意的患者,滿意度為94.38%;對照組患者滿意的63例,一般的17例,不滿意9例,滿意度為70.78%;對比兩組數據,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的、系統的骨質疾病,目前世界上并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從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活動力和骨質量等方面減少患者的致殘率與臥床率。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它不僅制定了的詳細有效的護理的內容,也規范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費用。
實行臨床路徑護理干預的意義是為了加強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諧醫護、醫患、護患之間的交流與關系,保證護理項目規范化、標準化、細致化,從而提升對醫院資源的利用率與合理管理率,加強臨床治療的風險控制,為無經驗的醫護人員提供寶貴的教育經驗。
但我國目前并沒有標準的骨質疏松癥的護理干預流程或準則,因此在制定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工作內容與計劃時,需要護理經驗的人員進行更多的探討,以保證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方案的合理性。
實驗中,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骨質量的恢復情況、住院時間與費用及滿意度都由于對照組。因此,本院認為臨床路徑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患者滿意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值得在護理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曉云. 老年骨質疏松癥臨床護理干預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72(9):221+180.
[2]林家鳳. 臨床路徑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康復中的療效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09(27):1236-1237.
[3]謝惠,羅麗萍. 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患者療效的臨床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2(11):161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