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鴻
【摘要】目的:對婦產科護理中的感染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感染發生率。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所收治的230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護理感染病例進行統計,以了解其感染發生率及感染的部位,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結果:在本組中有51例感染,感染率為2.2%;感染的部位有:創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其感染率分別為15.7%、52.9%、31.4%;護理感染和患者住院時間長短存在密切關系,時間越長感染發生概率越高。結論:在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時常會發生感染問題,如創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基于此,科室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感染
近幾年來,伴隨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對住院治療中的感染日益重視。婦產科護理感染在醫院內感染有較大比例,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1]。為有效預防和降低婦產科患者護理感染,提升護理質量,本文對51例婦產科護理感染問題進行系統分析,以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報告正文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我院婦產科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所收治的230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婦科1546例,年齡18到62歲,平均(38.4±4.3)歲;產科754例,年齡22到34歲,平均(25.4±1.2)歲。本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各項指標均在正常水平內,體溫測量也在正常值內,無呼吸道、泌尿道等病癥。
1.2方法
依照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001)對本組研究對象進行回顧分析,掌握感染患者的發生數,并對感染部位、年齡分布、住院時間等進行統計分析。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感染患者發生數,并記錄感染的類型和住院時間。
1.4統計分析
應用Excel對本組資料進行整理和統計,并通過SPSS12.5對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存在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本組患者感染情況
本組2300例患者在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有51例發生護理感染,發生率為2.2%;其中,婦科患者感染39例,占比2.5%(39/1546);產科患者感染12例,占比1.6%(12/754);按照年齡段分,40歲以下有5例(9.8%);41到50歲有9例(17.6%);51到60歲有16例(31.4%);61歲以上21例(41.2%)。本組感染患者中,主要有創口感染、呼吸感染、泌尿感染等,具體如表1:
2.2感染患者和住院時間關系
本組患者中,婦科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4.2±2.2)d,未發生感染患者為(7.5±2.2)d;產科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8.3±1.5)d,未發生感染患者住院時間為(4.8±1.2)d,相同類型相比存在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兩類型間對比差異不具統計意義(P>0.05)
3 討論
3.1護理感染原因分析
3.1.1手術感染原因
手術感染原因主要是醫護人員的手術操作、醫療器械等方面。醫護人員在術前如洗手不到位;消毒液濃度不足、時間較短導致手術器械未得到全面消毒;醫生專業技能不嫻熟,增加手術時間、手術創口暴露時間長,增加了細菌侵入機會,這些都會引起手術創口感染。
3.1.2感染部位
從本研究結果看,呼吸道感染是婦產科護理感染中最為主要的類型,占所有感染病例的52.9%。原因在于婦產科患者通常在手術治療或分娩之后,體質會相對虛弱,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明顯降低,易被感染[2]。具體而言,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婦產科患者住院期間親友探視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病房細菌,易引起感染;二是通常婦產科手術患者需采取全麻處理,大多數實施氣管插管,一旦操作不當易損傷呼吸道黏膜而引起感染。另外,泌尿感染也是婦產科住院患者常見的護理感染,引起該類感染的原因有,一方面,尿管未得到徹底有效消毒;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在設置導尿管時,未規范操作,刺激到尿道粘膜,進而引起感染。
3.1.3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人們的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會逐步下降,在住院治療中出現感染概率也會增加,所以年齡大婦產科患者是護理感染的主要群體。
3.2婦產科感染的護理措施
基于婦產科感染情況,應加強相應的護理,具體包括:(1)強化手術管理。一方面,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安全術前消毒規范做好各項消毒工作,降低患者感染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醫療中必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治療和護理操作,特別是要對醫療器械等進行嚴格消毒。(2)加強感染護理。對于呼吸道感染,一是要做好病房衛生管理,確保病房良好通風性,定期進行消毒;二是要在嚴格消毒后才可讓家屬進入病房探視,并要盡量減少探視人數;三是指導并協助患者勤換衣物,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和呼吸方法[3-4]。對于泌尿感染,如患者為細菌性陰道疾病則應給予積極的對癥治療;在住院治療中,盡量減少陰道方面的檢查;每天要對外陰部位進行清洗,確保干燥清潔;加強導尿管管理,定期對導尿管進行消毒;嚴格控制并應用好抗生素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婦產科患者住院治療和護理中的感染類型多種多樣,發生機制也相對復雜,需要醫院和科室不斷強化護理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護理流程及制度,規范護理操作,同時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技能,進而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符旭娥,鄭玲飛.婦產科護理中的感染問題與管理措施 [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12) : 68-69.
[2]陳瑞珍,朱琳,黃彩玲.婦產科護理中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0(6):189-191.
[3]孫金霞.婦產科綜合護理過程中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相應管控措施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22(4):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