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明
【摘要】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感染管理面臨更多新的挑戰,本文就如何控制院內感染的隔離消毒措施進行淺談。
【關鍵詞】消毒;隔離;控制措施;醫院內感染;滅菌
醫院內感染無論對社會及個人均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毋庸置疑,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內容。
1 加強醫院消毒隔離基礎設施
基本設施應設置專用消毒間、洗衣房等;而病區要設有更衣室、辦公室、治療室、庫房、值班室等,每個區域間要有間距。患者的標本采集物應專門設有區域放置,送檢時分類,用密封容器進行送檢。
2 加強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2.1 貫徹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醫務人員要樹立無菌技術操作觀念,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2.2 切斷院內感染途徑 醫務人員需重視并了解空氣、物體表面與工作人員手的含菌量與感染的關系。認真做好空氣物體表面的消毒,使空氣含菌量及工作人員手的含菌量達到要求。醫護人員應介紹有關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識及防止措施,加強宣傳工作。
3 加強消毒隔離效果監測
醫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護士長、感染控制監督員成立感染領導小組層層管理,負責感染控制制度與知識考核落實情況,并監控每一項工作環節的工作質量,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標準化,積極參加院內感控例會,全面進行消毒、滅菌、隔離,每周每月上報報表。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消毒隔離措施及管理制度并進行考試考核,從根本上認識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對科室醫護人員的手進行衛生學監測,定期進行紫外線、輻射強度的檢測,及時更換紫外線燈管;每月對監護室、治療室、換藥室進行空氣、物表細菌培養一次,必須天天對消毒液的濃度進行合理檢測,定期核對隔離效果進行評價,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4 防止院內感染的主要措施
4.1 隔離預防是防止感染因子從病人或帶菌者傳播給其他人的一種措施。包括嚴格隔離、呼吸道隔離、腸道隔離等。
4.2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切斷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預防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與傳播。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發熱原因不明者、若無明顯感染的征象者不用,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嚴格控制抗生素的預防使用。
4.4 中心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與院內感染有密切關系,完善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無菌物品質量管理制度,規范各項操作流程,提高無菌物品的質量,使質量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確保醫療護理安全,維護病人的生命,降低醫院感染。
4.5 紫外線燈管的管制 每天要進行換藥室、治療室的紫外線空氣消毒兩次并記錄消毒時間,病房每周一次消毒,照射強度越高其滅菌效果越好,紫外線燈管要合理安裝,合適的反光裝置、消毒時間的長短,及時更換新的燈管并做好相關記錄。
4.6 科室內的感染廢棄物用含氯消毒劑消毒6小時后倒入黃色垃圾袋內或倒入下水道,按無害化處理原則處理;非一次性用品如吸痰器、手術單等用含氯消毒劑浸泡2-6小時清潔干燥備用,手術單、被褥、衣物等送洗衣房。
5 重視醫療廢物管理,控制醫院感染
為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院職工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危害的認識。生活垃圾要與醫療廢物分開歸類。醫療廢物按感染性、損傷性、化學性、病理性和藥物性五類分別進行處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區域內。損傷性廢物應放在防刺破、防滲漏的黃色專用銳器盒內;感染性廢物放在有醫療廢物專用標識的黃色包裝袋內,嚴密封口,注明科室、時間、廢物種類等;化學性廢物應交由專門的專業機構處理;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藥品依照有關國家規定標準執行。醫院醫療垃圾收集、焚化,醫院污廢水匯集處理應予以高度的重視。
6 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責任心
醫務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職業素質和責任心,應自覺的履行醫療原則和行為規范,嚴格遵守消毒滅菌隔離技術,加強消毒隔離的管理和預防措施,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杜絕醫院內感染。加強對醫務人員感染知識的培訓,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7 及時治療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由于院內感染多發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此除應針對病原選擇殺菌作用強、療效高的抗菌藥物外,還應改善病人的體質,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對病人的原發病應積極治療,也有助于院內感染的控制。
8 傳染病疫情管理
為防止傳染病的蔓延,醫院要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傳染病的科學管理,避免傳染病疫情造成院內播散,并做好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9 結論
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院內感染在醫院管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保障病人安全以及維護醫務人員健康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控制感染,從我們做起。
【參考文獻】
[1]朱士俊主編.現代醫院感染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378.
[2]袁治主編.實用消毒滅菌技術[M].現代生物技術與醫藥科技出版中心,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