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薇
摘 要:從寓性質于理論、寓實驗于性質、化學復習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研究化學教學中的相關問題,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性質;理論;實驗;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6-0059-01
在高中階段,各學科就其體系來說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因而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各科知識時都要采取有所不同的方法。化學與數學、物理、英語等相比主要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是聯系多,二是實驗性強。所以,化學的學習方法就與別的學科不盡相同。教師可采取是寓性質于理論、寓實驗于性質的方法,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寓性質于理論
研究由幾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從研究其組成的元素入手,研究透了其組成元素的性質,該化合物的性質也就基本清楚了。我們知道,內因是物質變化的決定因素,同樣,掌握了原子結構的理論,它們之間的關系就一清二楚了。如何通過原子結構的理論來體現這種關系呢?下面舉兩例加以說明。一是關于簡單的元素硫。硫為什么能與氧反應形成兩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呢?硫為什么與一般金屬的反應沒有氧與金屬的反應那樣劇烈呢?硫為什么具有+4、+6、-2等可變化合價呢?等等。這些有關硫的性質同樣是由硫原子本身的結構決定的。這些方面用物質結構的理論以及雜化軌道理論(高中化學閱讀內容部分),根據硫原子的結構就不難作出解釋。雖然硫原子與氧原子一樣,最外層有6個電子,但與氧原子相比,硫原子半徑較大(多了一層電子)、電負性較小,因而硫的氧化性比氧的氧化性要弱,硫與氧反應時,共用電子對偏離硫原子。由于相同的原因,硫與一般金屬的反應沒有氧與金屬的反應那樣劇烈。硫有-2、+6等可變化合價,學生根據以上的類似分析,就可自行作出解釋。至于氧與硫反應能形成兩種化合物,以及硫具有+4價,這不但要用到原子結構的理論,還要用到雜化軌道理論,而雜化軌道理論是高中閱讀內容,因此這里就略去。另一例就是與硫有關的化合物。這里只簡單解釋一個事實:硫化氫一般只顯還原性,亞硫酸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而濃硫酸只有強氧化性。上述區別是由三種化合物中含有的相同元素硫決定的。硫化氫中硫元素顯-2價,外層已達8電子穩定結構,其的電子傾向很小,只有失電子可能,所以硫化氫顯還原性。類似可解釋亞硫酸的“兩性”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同樣,用電離的理論、原子結構的理論(體現在元素原子及離子活動順序表中)可以解釋有關鹽的一些性質,用活化能的理論就不難對有關可逆反應的問題作出解釋,用官能團及原子結構的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就可解釋有機化合物的性質,這里不再贅述。
二、寓實驗于性質
中學化學本身的特點就是實驗性強。一方面,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物質的性質,既利于學生掌握,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的能力。即實驗對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所以,化學課要對實驗有足夠的重視。課堂上教師講的有關內容是抽象的、間接的,通過實驗,能夠得到感性認識。另一方面,物質的性質又可以來指導實驗。這正是我要談的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任何化學實驗的設計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根據物質的性質來設計。由性質到設計實驗,需要通過學生自己的抽象思維。如有一道高考題,原題是要求用碳酸鈉、氯化鋇及鹽酸的溶液作試劑(原題及解題過程略),這可以說是一種設計性實驗。
三、化學復習應注意的問題
寓性質于理論,寓實驗于性質,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根據有關理論及物質結構可以確定物質的性質,根據物質的性質又可以幫助設計反映這些性質的實驗,同時有關的理論在實驗中也能得到驗證。在全面復習時,體現這種關系有助于系統地、全面地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這種關系體現在復習中就是要有計劃性及系統性。學生到了復習階段,絕不可因復習階段考試繁多而失去主動性。另外,學生復習也要有系統性。為了體現理論——性質——實驗這樣的聯系,學生可以把復習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而分的方法可以根據有關的理論來進行。如根據物質結構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把囪素、堿金屬、氧族、氮族、碳族等作為一大部分進行復習。這種關系體現在復習中另一方面就是要用聯系的方法搞好復習。前面已講過,化學中知識與知識之間聯系很多,因此在復習中就要體現這一點。如根據官能團之間的變化關系,可以把各類有機化合物聯系起來加以復習。化學復習雖然要注意細節,但又不能被細節所束縛。全面地掌握,對解決各種未預料的情況更有好處。學生應抓住該問題的本質和關鍵,著重解決關鍵性問題,對解決實質問題有利的細節問題可以優先處理掉,以便盡快盡早地得到自己所需的結果。另外,這種關系體現在復習書本知識與作業的關系上,就是要正確處理這兩者的關系。作業是復習的手段,復習是作業的目的。在總復習階段,不要忙于完成大量的復習題,而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四、結束語
總之,在平時的學習中,采用寓性質于理論、寓實驗于性質的方法,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英.加強實驗教學 重視能力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8(02).
[2]劉東.注意高考化學答題的規范性——高考后期復習點滴談[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4).
[3]宗漢.新課程高考化學實驗題的特點及備考策略[J].化學教育,2010(02).
[4]程建權,沈文晶.“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復習舉要[J].數理化學習,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