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目的了解助產士在監測產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產婦安全,杜絕醫療事故、糾紛發生。通過科室護理質量安全控制小組,對不同時段進行嚴格檢查,制定產程監測管理制度,合理排班。結果按照制度采取應對措施,有效降低了護理差錯糾紛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結論產程監測程序化、制度化,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舒適、滿意、優質的護理服務。
【關鍵詞】產程監測;安全隱患及預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醫療服務面臨多種挑戰。助產專業同其他專業相比,醫療風險更大,產科糾紛居高不下。夜間孕婦分娩多,危重急癥多,許多人力、工作無法事先安排。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助產士得生理、心理一直處于極度緊張狀態。由于護理操作中風險無處不在,如處理不當,易引起糾紛。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有分娩、剖宮產手術的病人。
1.2方法①收集資料:科室成立產科護理質量安全管理控制小組,對于產程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查找原因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合理排班:1個班配2名助產士(1個低年資助產士,搭配1個高年資助產士),有效地杜絕各種隱患的發生。②總結歸類:記錄的問題分別歸入產程觀察方面、個人防范意識方面、工作經驗方面。③討論分析:已經發生或已防范的安全問題,當事護士做詳細報告,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分析,找出差錯環節,進行評價。④制定應對防范措施:結合科室具體情況制定防范措施。
2產科安全隱患分析
2.1產程監護和處理不當①產程中沒有按常規及時聽取胎心或胎心電子監測。沒有及時記錄胎心健康狀況。未發覺胎監所顯示出來的胎兒缺氧狀況。②縮宮素使用不當,如引產和催產時使用縮宮素時機不當、劑量出現錯誤、觀察不嚴密等,導致子宮破裂。③未能及早診斷異常分娩導致對產程進展異常的孕婦,沒能適當進行干預措施,未能及時診斷子宮破裂、胎盤早剝等。④對分娩并發癥包括胎位異常、肩位難產認識不足、準備不充分、處理失誤。⑤在產程中,觀察不仔細,對有剖宮產指征孕婦,因各種原因及時匯報醫生,造成沒有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剖宮產或者決定手術。
2.2助產士法律觀念不強,保護意識差①語言方面:病人詢問總說在觀察、好的、沒問題等詞語,但在胎兒和新生兒安全問題上,不能使用以上詞語,對病人回答應留有余地。②未告知或告知不詳細:沒詳細告知產婦如何計數胎動。對高危孕產婦,沒有告知產程中可能出現的胎盤早剝、胎心異常、出血過多、胎死、宮內異常等情況,從而引發糾紛。③責任心不強:產程進入潛伏期、活躍期未按時聽胎心,未摸宮縮,造成胎兒宮內缺氧。④隱私權泄露:未做屏風遮擋,如陰道檢查、會陰擦洗、肛查時未做屏風遮擋。⑤助產士未嚴格交接班:孕產次、高危因素、產婦在產程中出現的異常狀況、胎心、肛門和陰道檢查等。
3制定應對和防范措施
3.1應認真進行孕期風險評估,預防分娩并發癥,改善預后如嚴格執行醫療護理常規,規范產前檢查,應盡早識別產科并發癥和合并癥,通過改進生活方式和治療,改善分娩結局 。
3.2真誠溝通,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當今醫學模式是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我們醫務人員自身提高文化素質修養,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為此,我們制定了以病人為中心,樹立安全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主動與病人溝通交流、關心體貼病人,為病人創造優美舒適的環境,增加病人對助產士的信任和理解。
3.3加強產科知識培訓 按產科質量要求制定培訓計劃,加大培訓力度,反復強化訓練專業技能,每月組織理論和技能考試一次,特別是低年資助產士。由于當前產科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范疇擴展很多,因此對助產士的文化技術水平、專業實踐能力、工作經驗、責任心、職業道德要求很高,為此選送骨干外出學習,拓展視野,回來后再傳授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提高助產士的技術水平。針對產科突發事件多,夜間是差錯事故發生的高發時間。加強了夜間人員配置,安排高低年資助產士搭班,保證突發事件的搶救工作,從而帶動年輕助產士的成長。規范了產程記錄單的填寫工作:產程觀察內容、書寫、做到重點突出、語言嚴謹,保持記錄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做到隨時觀察隨時記錄,每次處理讓病人知曉、簽名。
3.4加強團隊建設 在產程觀察中,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只有醫護之間相互協作,才能防范醫療事故的發生。
3.5加強孕婦的保健和健康知識宣教 我科病人50%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低,10%的病人從未參加過孕檢或只有1-2次,母嬰潛在的風險性大,并發癥多,為此,通過門診電視、門診及病房的各類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加強了孕期保健工作,使病人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充分理解和配合。
3.6增強法律保護意識,依法行醫 組織學習產房安全管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增強自身的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科室護理質量安全控制管理小組的檢查,分析助產士在產程監測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時采取應對防范措施,使我科的護理差錯明顯減少,無醫療事故發生。通過對助產士的培訓和安全教育,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工作中有高度的責任心,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為病人提供安全的就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