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林珠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討注射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預防措施。方法 選擇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注射室進行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而實驗組患者針對護理安全隱患制定了相應的預防措施,一段時間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患糾紛進行記錄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糾紛的發生率(2.0%)明顯低于對照組(15.0%),同時實驗組患者對注射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9.0%)高于對照組(91.0%),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門診輸液室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制定相關的預防措施,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率,而且還能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注射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預防措施
隨著人類法制觀念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大部分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提高,同時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值也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醫療糾紛。門診注射室不僅屬于醫院的重要窗口,每天都要接待較多的門診患者,而且這些患者來自不同科室,靜脈用藥種類多,藥品名稱、用量和劑型規格更新頻繁,從而導致護理安全隱患頻發。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有效控制安全隱患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滿意度。
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注射室進行靜脈滴注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在4-78歲,平均54.4歲,而實驗組患者針對護理安全隱患制定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在6-79歲,平均5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程度等方面物明顯差異,但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通過相關統計后發現,實驗組患者護理糾紛的發生率(2.0%)明顯低于對照組(15.0%),同時實驗組患者對注射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9.0%)高于對照組(91.0%),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3 討論
3.1注射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3.1.1患者身份查對失誤
由于門診輸液室每天接待的患者數量比較多,同齡人員、同名或同姓患者較多,部分患者聽力、語言不通、視力下降,再加上環境嘈雜,護理人員很容易聽錯或記錯患者的名字。此時如果護理人員未對其身份進行認真核對,很容易張冠李戴,從而造成液體輸錯的事件發生。
3.1.2藥物因素
近些年來,新藥不斷更新,一種藥品往往有多重名稱,如化學名、商品名等,還有些藥物僅一字之差,而且藥理完全不同,這樣就容易造成藥物使用混淆。如果護理人員藥理知識欠缺,盲目執行醫囑,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3.1.3護理人員巡視不到位
由于門診注射室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中護理人員很容易出現巡視不到位的問題,對患者更換液體或補液外滲的處理不及時,從而導致患者的不滿,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在輸液過程中還有些患者自行更換座位,這樣容易導致輸錯或漏輸液體。如果護理人員對輸液患者病情變化沒有及時的觀察,也會導致病情的惡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3.1.4輸液交叉感染現象的存在
由于注射室每天的工作量比較大,這樣部分護理人員為了節省時間,可能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甚至出現一簽多用的現象。有些護士在抽吸藥物過程中,用手掌握住整個活塞,從而增加了藥品污染的概率,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此外,有時門診注射室也存在消毒隔離不嚴的情況,例如門診常見的水痘、腸炎、患腮腺炎等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最好根據其實際情況在隔離區接受治療,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發生交叉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性病等會通過分泌物或血液傳播,從而增加疾病的傳染率。與此同時,注射室的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3.2預防安全隱患的措施
3.2.1改善護理人員服務態度
注射室護理人員要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努力改善服務態度,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給予護理服務、執行醫囑的過程中還要用真誠的微笑感染患者,時刻保持笑臉,從而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語句得體,溝通方式的合理,這樣便于患者接受,為后期的治療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2.2定期開展操作技能培訓
熟練的操作技能可以避免患者注射過程中出現疼痛感,減少護理安全隱患,同時還可以贏得患者的信任,使注射過程順利完成。針對護理人員操作技能,要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和教育,鼓勵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和總結,此外還可以聘請優秀人員來進行講座,并現場指導,這樣有助于護理人員對相關技能的掌握。加強護理人員穿刺技術的培訓,如果在注射的過程中,未能實現“一針見血”,要立刻向患者道歉,此時要請有經驗的護士來操作,嚴謹多次穿刺。
3.2.3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危機意識
護理人員要強化自身“安全第一”的觀念,并嚴格遵循法律規范和標準,借助法律維護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主動為患者服務,處處為患者著想。在總結會議上,要對每個方面的投訴給予重點對待,分析差錯出現的原因,并制定相關的預防和解決措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3.2.4加強巡視
護士要做好患者的巡視工作,避免患者擅自調節輸液速度,同時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更換坐位,要想換坐位一定要征得護士同意。每隔15min-30min進行巡視,巡視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密切關注,一旦發生異常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
總之,護理安全隱患一直貫穿于患者輸液的全過程,此時就要求護理人員對注射室各個環節的操作有個全方位的認識,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將護理安全隱患降到最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黎月琴.注射室的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預防[J].全科護理,2013,5(30):143-144.
[2]金貞順.門診注射室的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主要防范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6(7):87-88.
[3]劉俠.門診注射室的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主要防范措施[J].醫學信息,2015,12(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