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 目的 觀察研究外科手術后患者鎮痛的滿意度,并統計臨床護理對策和效果。方法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術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和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疼痛感更低,其對鎮痛的滿意度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外科手術后患者給予我院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對鎮痛的滿意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外科手術;鎮痛;滿意度;護理
外科手術后患者給予鎮痛是臨床常規的治療方法,其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進而提高患者舒適程度。但是由于每位患者對疼痛的閾值不同,導致鎮痛效果不滿意。我院在外科手術后患者鎮痛中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比較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術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兩組,均排除有認知功能障礙、年齡在18歲以下、70歲以上,有精神疾病和不愿意配合完成本次實驗的患者。
對照組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為42.52±6.55歲;胸部手術患者22例,腹部手術28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在20~69歲之間,平均為42.77±6.93歲;胸部手術患者24例,腹部手術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和年齡等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外科手術后的臨床常規鎮痛護理,護士根據醫囑為患者給予止痛藥物,并加強健康教育。
實驗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護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護理措施。(1)疼痛輕:對疼痛感受輕微的患者,護士要充分地給予關懷和鼓勵,讓患者認識到護士對其的重視程度。告訴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疼痛是一種正常的情況,由于止痛藥物的使用有效地緩解了疼痛感[1],但是仍需要患者在感覺到不適后立即通知醫護人員,不要自己忍耐,避免影響病情。同時要加強各項健康教育,叮囑患者盡管疼痛輕微也不能隨意亂動,防止牽拉傷口和各種引流管。(2)疼痛嚴重:對疼痛嚴重的患者,護士要加強患者的止痛護理。強調在手術后已經使用了止痛藥物,且止痛藥物非常有效,潛移默化地讓患者感受到疼痛的緩解;其次要告知患者在咳嗽、深呼吸等,用手按住切口,避免牽拉[2];利用多種放松方法,如冥想訓練,音樂療法等緩解患者的疼痛感[3]。
1.3觀察指標
使用模糊數字評分方法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價,其中10分為劇烈疼痛且不能忍受,0分為完全無痛[4]。同時調查兩組患者對鎮痛的滿意度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采用選項法,包括滿意與不滿意兩項。
1.4數據處理
本次實驗的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處理,檢驗水準α為0.05,以95%為可信區間,計算結果中p<0.05時,為樣本差異明顯且有統計學意義。
其中疼痛感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為t檢驗;滿意度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使用χ?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疼痛感更低,其對鎮痛的滿意度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我院實驗組患者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護理,緩解了患者的疼痛感。例如實驗組一名患者在手術后的疼痛感較為輕微,患者能跟家屬聊天,但是由于疼痛不嚴重,對護士的健康教育和被動體位等均有所護士,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護士立即進行了護理,鼓勵患者對疼痛的耐受,但是叮囑患者不要牽拉引流管,活動不要過大,防止影響手術后切口的愈合,患者依從性較好。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后患者給予我院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對鎮痛的滿意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紅艷,趙施竹.自控制鎮痛泵在外科手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2):2713-2714.
[2]賴異.外科術后病人鎮痛滿意度調查及護理對策[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03(2):157-158.
[3]耿文秀.手外科患者術后使用鎮痛泵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6):6374-6375.
[4]齊瑞仙,張艷玲,楊永華,等.外科術后應用鎮痛泵患者疼痛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2):2883- 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