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 賈娜
【摘要】目的:淺析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消毒控制方式,為日后的臨床提供可靠依據。方法:選擇我區某醫院20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時間為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2015年3月起進行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消毒控制,比較控制前后傳染病的發生率。結果:控制前后各傳染病的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疾控中心應加大對疾病防控工作的宣傳及教育,關注傳染病發展變化趨勢及加強控制傳染源的工作力度,以此減少傳染病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
公共衛生事業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的保障,對社會和諧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公共衛生事業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對重大疾病、傳染疾病的預防工作[1],傳染病的主要類型為:手足口病、出血熱、麻疹、腮腺炎、猩紅熱、感染性腹瀉、痢疾等,我疾控中心為了探索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有效消毒控制方式,針對醫院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了有效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我區某醫院20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時間為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分布在20至68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44.12±5.26)歲。本次觀察進行之前,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對本次觀察的內容及意義進行了詳細的了解,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本次觀察已經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足患者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1.2 方法
分析我國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的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
傳染病發生原因:1.對傳染病宣傳力度不大:人們缺乏對傳染病的正確認識及充分了解,部分農村人們不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表現及治療,沒有過多的重視。2.對傳染病控制力度不大: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各地區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有高有低,部分地區無法形成全面、健全的疾病防控網絡,此外,由于資金的匱乏,導致整體防控水平的不足,目前,只有疾病蔓延時,人們才會采取措施給予解決,缺乏重要的疾病防控知識,對疾病的宣傳力度不大,導致傳染病發生。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物品、人流及動物的流動,為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基礎環境。3.患病人數及患者種類較多: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及生活習慣的變化等原因,我國傳染病人群及傳染病種類不斷增加,手足口病、出血熱、麻疹、腮腺炎、猩紅熱、感染性腹瀉、痢疾等傳染病較為常見,且多數傳染病的傳染人群為普通人群。自2015年3月起進行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消毒控制對醫院選取患者進行消毒控制,主要方式如下:控制感染源及傳播途徑、監控疾病發展變化趨勢及加強對疾病防控工作的宣傳等,減少傳染病的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控制前后傳染病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代表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控制前,手足口病的發生率為19.00%(38/200),出血熱的發生率為29.00%(58/200),麻疹的發生率為21.00%(42/200),腮腺炎的發生率為9.00%(18/200),猩紅熱的發生率為13.00%(26/200),感染性腹瀉的發生率為29.50%(59/200),痢疾的發生率為10.50%(21/200)??刂坪螅肿憧诓〉陌l生率為5.00%(10/200),出血熱的發生率為10.00%(20/200),麻疹的發生率為8.00%(16/200),腮腺炎的發生率為3.00%(6/200),猩紅熱的發生率為5.00%(10/200),感染性腹瀉的發生率為8.00%(16/200),痢疾的發生率為3.50%(7/200)??刂魄昂蟾鱾魅静〉陌l生率之間的差異明顯(P<0.05),統計學有意義。
3 討論
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消毒控制方式如下:
1.控制感染源及傳播途徑:當某地區發現疫病后,衛生防疫部門需全面準備,制定疾病防控方案,將方案下發至各個部門后,對群眾進行加強自我保護的指導,制定相應傳染病的應急方案,嚴格檢查疾病發生地區的人、物。切斷感染源,保證公共衛生環境的清潔。保證公共環境內的垃圾、人畜排泄物及污水等得到有效處理,減少細菌及病菌的滋生現象,對流動性較大及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進行定時消毒,做到從根源上避免或減少傳染病的發生[2]。
2.監控疾病發展的變化趨勢: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形成較為全面的疾病防控信息網絡,城市之間各地區衛生防疫部門可以在網絡上進行資源共享,監控傳染病的發生及處理狀況,預測傳染病在未來某個時間段的發展趨勢[3]。積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傳染病進行有效控制,提高傳染病的防控能力及治療手段,捍衛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護其身體衛生。
3.加強宣傳疾病防控工作的教育:不斷完善我國對傳染病的宣傳及教育工作,讓人們充分認識傳染疾病,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傳染病,提高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正確指導其掌握基本的醫療健康教育知識[4],了解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及處理方式,提高人們對傳染病的正確認識,避免人們出現恐慌及夸大現象。指導人們正確的消毒方式,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與動物直接接觸等[5]。
綜上所述,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控制是目前疾控中心較為重要的責任之一,疾病防疫部門需加強傳染病的宣傳工作,引導人們積極主動學習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及處理方式,形成一個全面、健康的公共衛生環境,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與壯大。
【參考文獻】
[1]劉新宇.公共衛生傳染病消毒控制的探索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65):156-156.
[2]王靜,張越巍,周志男等.綜合醫院傳染病病例分析與防控管理探討[J].重慶醫學,2015,44(26):3723-3725.
[3]易濱.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318-320.
[4]馬自英,韓春蘭.如何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6):127-127.
[5]宋偉平.淺淡劣性傳染病的消毒隔離與防護[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5(6):3494-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