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靜婷
?
5年身家暴漲數十億 金融男的影視從業記
文 | 唐靜婷
擔任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時,柯利明是影視行業里的“三無人員”——無人脈、無資源、無資金。
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影視圈投資高手


32歲,身家15億,柯利明只用了5年時間。這個對許多人而言還很陌生的名字,已經捧紅了多部電影——《致青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及《小時代》,同時還是熱播劇《羋月傳》《瑯琊榜》《北平無戰事》的投資方之一。
擔任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時,柯利明是影視行業里的“三無人員”——無人脈、無資源、無資金,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影視圈投資高手。
從學歷到經歷,柯利明似乎和影視圈一點也不搭邊。他曾在澳大利亞學金融,本科和碩士的專業分別是風險管理和貨幣銀行學,畢業后供職于香港一家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任高級分析師。加入儒意影業是因在香港遇到金融危機,2009年,他轉意回京接手哥哥新注冊的公司。
初闖影視圈,柯利明曾想花費百萬打入圈內、建立資源,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所幸影業投資公司說到底也還是投資,柯利明開始使用自己熟悉的金融知識分析行情,漸漸掌握了影視行業最基本的金融打法。
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這些都是影響力席卷全球的美國漫畫經典形象,但無論好萊塢有多少能工巧匠,要讓它們出現在電影屏幕上都得有個前提——向美國漫畫公司兩大巨頭之一的美國漫威漫畫公司購買版權。這家旗下擁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的漫畫公司,承包了好萊塢電影熒幕上的半壁漫畫江山。2008年年底,它被華特迪士尼公司以近50億美元收購。
通過大量的研究分析,柯利明認定漫威漫畫公司成功的核心要素,就在于經營這些漫畫的版權。在中國購買圖書版權可比投資電影容易得多。2011年,柯利明成立了儒意圖書,專門購買暢銷書版權。挑選作品,必須綜合豆瓣評分、人氣網狀況和點擊率等多方面情況再下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步步驚心》《瑯琊榜》《愛情公寓》等年輕人耳熟能詳的書籍均被儒意收入囊中。
將圖書變為影視作品才能像漫威公司一樣實現產品的利益最大化。柯利明開始主動出擊尋覓合作方。再談項目,其手中已牢牢掌握影視劇的必需品——劇本。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里有一句名言,“給我我想要的東西,因為我手上有你想要的東西。”柯利明深諳此道。


恰逢就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趙薇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畢業作品的劇本,柯利明經過多方努力找到趙薇,用了半年時間向趙薇推薦《致青春》一書。這本由辛夷塢所著的小說,柯利明花了比其他圖書好幾倍的價格購入其版權,就是看中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紙質版竟還能賣到100多萬冊。而之所以挑選趙薇,柯利明說,“按照金融的操作規則,要看準潛在價值,趙薇當時還只是一個演員,但能擁有比成熟導演更多激情。”《致青春》最終的成績是投資千萬、票房過七億元,趙薇也由此躋身“億元票房俱樂部”。
柯利明還有一次堪稱業界典范的漂亮營銷公關。儒意影業在《致青春》之前已花5年時間打造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這部電影上映時正好與《變形金剛4》正面交鋒,柯利明一遍遍給派拉蒙電影公司寫郵件希望對方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揚《老男孩》,這看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柯利明非常認真地闡述理由:“在中國,《老男孩》的支持者多為80后,而這些80后都是看著《變形金剛》長大的,我們可以讓《老男孩》的粉絲助陣,這樣,既能夠增加你們的觀眾,也能增加我們的曝光。”
最終,柯利明收到了派拉蒙公司的邀請。這是第一次,好萊塢電影公司在自己的電影首映禮上介紹同檔期上映的另一部中國電影。
并非投行才有風險,一部影片的票房成績就是最大的風險。做金融的經歷讓柯利明在風險分析、大數據思維方面如虎添翼。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這部電影起源于曾風靡網絡的微電影《老男孩》,到底什么年齡階層喜歡當年那部微電影?他們期待在電影版里看到什么?作為老東家的優酷提供了大數據,不僅能夠清晰看到粉絲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域構成,還可以看到在影片播放過程中的拖拽指數,獲知其喜歡和不喜歡的內容點。柯利明坦言,“我們根據這些數據修改制片方向,劇本改了很多版本,都是參照這些數據”。最細節的例子,數據顯示很多人希望在片中再次重溫《老男孩》這首歌,“我們在電影的最后加了這首歌。”
筷子兄弟的粉絲效應較弱,“電影是一個真刀真槍的市場,你好不好市場是一票一票給你投出來的。如果有明星曝光率,轉載率會高。但是如果沒有明星,我們就只能想辦法制造轉載,彌補這一塊的不足。”于是,神曲《小蘋果》應運而生。有數據統計,20.87%的觀眾在提到《小蘋果》的時候提到了電影相關內容。除此之外,廣告宣傳還做到了交叉覆蓋。上映前,從電影的貼片廣告、新聞、網站到電器連鎖店的電視,都會有《老男孩》出現。
2014年,柯利明32歲,儒意影業被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以15億元收購。柯利明成為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他和哥哥柯久明對公司2014-2016年的業績做出了承諾。
但一切都是未知,誰知道2016年后,柯利明會不會離職再創辦一家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