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雙江
?
現實版《聊齋志異》“換頭”或實現 如果“換頭術”成功了,你敢試試么?
文 | 吳雙江
卡納維洛認為,除了幫助絕癥病人,隨著醫學進步、克隆技術成熟以后,“頭部移植”手術可以讓健康的人更長壽。一個60歲的人可以克隆一個年輕的“副本”,把頭部移植到更年輕、健康的身體上

意大利醫生塞吉奧·卡納維洛
《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書生朱爾旦嫌棄自己的妻子不美,妙手神醫陸判官于是為朱妻換上了一顆美人頭。如今,換頭這一貫穿古今中外的科幻設定,可能成為事實。
2016年年初,外媒報道中國研究員成功為一只猴子“換頭”,這名研究員的名字叫任曉平。
任曉平是哈爾濱醫科大學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在異體復合組織移植領域從事研究二十余年。若不是因為意大利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洛在2015年3月初高調宣布,將在近兩年內完成一臺“頭部移植”手術,同樣正在從事“異體頭身重建術”研究的任曉平也許不會被如此密集地“曝光”在大眾媒體面前。
1996年之前,任曉平還只是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手顯微外科一名普通的臨床大夫,直到他去到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世界著名的手顯微外科中心學習。在那里,他接觸了當時手顯微外科最富挑戰性的研究——異體復合組織移植。
“心臟、腎臟、肝臟等單一臟器移植手術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相繼成功了。但是,像手這類由多種不同功能的成分組成的復合組織器官,由于免疫原性特別強,尤其是上皮組織,現有的免疫藥物無法控制術后排斥反應,因此,始終無法移植成功?!比螘云交貞浾f,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手顯微外科中心想要實現這個突破。
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手顯微外科中心的科研人員花了兩年時間才成功完成臨床前的實驗。他們選用豬建立大動物模型,實驗豬在接受手臂移植之后,由于無法控制其運動,往往很快肢體再骨折。根據美國動物保護協會的要求,為避免實驗豬的痛苦,它們必須被處死。因此,術后免疫學藥物反應、排斥反應監測、術后功能恢復等需要長期研究的實驗內容都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經過反復實驗研究,1999年年初,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手顯微外科中心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成功的手移植手術,任曉平也是團隊的成員之一。
“攻克手部移植后,面部移植自然就突破了,因為解決了免疫藥物學方面的難題。”2011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列根和婦女醫院成功進行了全球第一例全臉移植手術。任曉平透露,現在全世界各身體復合組織的移植零零散散已有200例左右。
在任曉平看來,手和臉移植的技術突破后,向異體復合組織移植的下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挑戰——頭部移植發起挑戰,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如果“頭部移植”手術能獲得成功,那將給患有絕癥的病人帶來福音。但也有人質疑,先不談“身首異處”后頭部是否可能存活,只怕手術成功以后勢必引來極大的倫理爭議。
接受卡納維洛進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手術的對象是俄羅斯計算機科學家瓦雷里·多諾夫。多諾夫今年31歲,從小患有霍夫曼肌肉萎縮癥,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肌肉退化,目前尚無治療方法。
對于“將自己的頭部接在一個新的身體上”這一做法,他表示:“我害怕嗎?我當然害怕,但我沒有太多選擇?!倍嘀Z夫稱,這項技術跟人類首次太空行走類似,因為它今后將幫助成千上萬像他這樣凄慘,甚至比他更凄慘的人。
這也是卡納維洛堅持認為“頭部移植”手術有助于延長絕癥病人的壽命、幫助癱瘓病人的原因。也許有一天,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這樣的癱瘓病人也能自由行走。
2015年6月,卡納維洛與任曉平一起出現在美國馬里蘭舉行的美國神經和骨科醫師學會年會上,并對“異體頭身重建術”研究做了報告發言。隨后,卡納維洛對外宣布任曉平加入世界首例人體“換頭”手術科研隊伍。
卡納維洛對“頭部移植”手術的設想是這樣的:手術對象多諾夫的新身體來自一位“腦死亡但其他部位健康的捐獻者”,不過多諾夫的大腦將被冷卻到50至60華氏度(約合10至 15.6攝氏度),以便延長腦細胞在缺氧狀態下存活的時間。醫生將用鋒利的特制手術刀切斷他的頸部以及相連的血管和脊髓,再移至捐贈者軀體。為了讓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醫生會使用化學物質“聚乙二醇”作為黏合劑進行“融合”。
手術完成后,病人將昏迷四周,之后肌肉和血液供應會重新縫合,頭部和身體成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給病人進行強度較小的“電擊”,以刺激脊髓、加強頭部和身體之間的聯系。
如果“頭部移植”手術能獲得成功,那將給患有絕癥的病人帶來福音。但也有人質疑,先不談“身首異處”后頭部是否可能存活,只怕手術成功以后勢必引來極大的倫理爭議。
比如說,如果病人康復后有了孩子,那孩子算誰的?若從生物上考慮,那么孩子應該屬于捐贈者,因為卵子或精子都來自于新的身體。此外,一具全新的身體也可能給病人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
任曉平回應道:“倫理學關于人的認同,主要是體現在以腦為主體的部分,意識是誰產生的,他就是誰?!彼J為手術后,人的屬性不會變,中樞神經的思想也不會有大的改變,這和換腎、換肝一樣,可以把身體當成一個復合組織器官,只不過這個組織器官大一些,但只是量上的變化。另外,這樣一個項目會配有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幫助病人疏導,來度過危險期。
至于可能的下一代問題,任曉平認為這在倫理學上也是有所參照的,人工受孕也可能出生與名義上的父母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
腦洞打開,“頭部移植”手術除了幫助重癥患者康復,還有哪些可能呢?
卡納維洛給出了答案。
隨著醫學進步、克隆技術成熟以后,這個手術可以讓健康的人更長壽。一個60歲的人可以克隆一個年輕的“副本”,把頭部移植到更年輕、健康的身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