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思穎 陸芬 尹建軍 謝島
?
綠色節地“深呼吸”——海南省澄邁縣節約集約用地見聞
◎焦思穎 陸芬 尹建軍 謝島
“來到澄邁,一定要深呼吸。”楊永健面對著被譽為澄邁經濟發展“領頭羊”的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說。
作為老城經濟開發區生態軟件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楊永健細數著今年辛苦勞作的成績,備感自豪:“1~10月,園區總產值148.77億元,利稅6億元,平均每畝產值達1352萬元,是海南省畝產值最高的園區。”
創建于1988年的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2006年3月升格為省級開發區,擁有海南生態智慧新城、海南生態軟件園、浪潮海南產業園等多個省、縣級重點項目,同時擔負著全縣約一半以上的招商引資任務,支撐著澄邁經濟的半壁江山。
如此成績,既得益于節約集約用地,又為節約集約用地做出了貢獻。早在2011年,澄邁縣就被評為首批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成為海口市的后花園、瓊北工業走廊的龍頭,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曾稱澄邁的發展如“椰風擋不住”。在天藍、地綠、海凈的南國,澄邁用綠色提振發展,用發展涵養綠色,在一“呼”一“吸”中,一邊成長,一邊繁榮。
建設用地缺乏曾是澄邁發展的“硬傷”,在突出穩增長的今天,如何為重點項目提供足夠的建設用地,成為澄邁國土資源部門面對的難題。如同“深呼吸”一樣,先排出肺內廢氣,以便吸入更多的新鮮空氣,澄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第一步即從清理閑置土地開始。
去年以來,澄邁縣全面開展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專項行動,以“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棄、寸土不閑”的決心,全力打好閑置土地清理處置攻堅戰。
“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解決。對企業,實行有償收回;對職工,納入保障房安置;一部分地塊按照規劃建設綠地和市政道路,從而在處置中兼顧發展與民生,最終實現各方共贏。”澄邁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徐勝介紹說。
摸清底數、明確原因、“一地一策”、“一企一議”……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澄邁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逐宗制定處置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逐宗處置到位,主要采取收繳土地閑置費、限期開發、等價置換、協議收回、無償收回5種方式進行處置。2014年,澄邁縣共清查“批而未用”閑置土地52宗,面積1205公頃。2015年,澄邁縣又清理出閑置土地16宗,面積59.96公頃,目前已完成處置15宗。
此外,在政府缺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下,老城經濟開發區還采取資本運作和土地補償的靈活措施吸引投資者,先后籌集資金9.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的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沉寂數年的土地,在清理閑置地的風暴中,一夕之間動了起來,寂靜已久的海岸迎來了建設的喧囂,“沉睡”的土地正被喚醒。
“可以說,沒有一直以來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就沒有今天老城經濟開發區的規模。”澄邁局局長陳孝義如是說。
“以異乎尋常的熱愛,認真對待生活,認真對待工作……”這是海南楓華動漫文化公司的企業座右銘。總經理閻宏說,動漫產業的蓬勃發展,讓他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在老城開發區海南生態軟件園,就落戶了300余家像楓華動漫這樣充滿朝氣的企業。
“清理出的閑置土地要用于生態集約企業的發展。”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始終是海南發展的最大本錢和重要保證。因此,我們從‘招商引資’變為‘選商引資’,環境永遠是最重要的。”從“招”到“選”的變化,折射出了當地政府土地利用觀念的轉變。
為保護生態環境,澄邁局控源頭、管過程、重懲處,形成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制度體系。
“項目用地根據建設用地標準和設計規范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用地標準和違反集約用地原則的予以核減用地面積。供地前根據建設部門控制性詳規和規劃設計要點予以審查。”澄邁局土地利用管理崗負責人李煥武說。
一是把住準入關,建立準入機制,對土地使用設置多道門檻,用地項目首先經縣委投資委員會審查,支持科技含量高、低碳環保、經濟效益好的產業項目用地。
二是把住申報管理關,嚴格建設用地項目申報管理,堅決執行6個不報,即不符合土地規劃的不報,無農用地指標或建設用地指標的不報,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不報;建設用地面積超過行業定額標準的不報,征地補償安置不落實的不報,耕地占補平衡不落實的不報。
三是把住批后監管關,建立健全建設用地批后核查工作制度,土地閑置一年的收取閑置費,閑置兩年不上項目的依法無償收回,嚴肅糾正未按批準要求使用土地的行為。
在嚴格篩選與考核下,澄邁縣工業重鎮老城經濟開發區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開發區內、高新制造業、石油產業、信息產業等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開發區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國電子等21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截至目前,開發區累計引進企業1638家、項目1878個,其中2014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73家,年稅收超千萬元的企業29家,年稅收超百萬元的企業134家。

有了可用的建設用地,建設生態節約的園區,還應疏通氣息流通的渠道。為此,澄邁局建立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一整條機制,理順了土地利用的脈絡。
在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澄邁局合理確定一、二、三線土地,制定合理持續的開發時序,用好一線土地,盤活二線土地,謀劃發展三線土地,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沿海地區除老城經濟開發區及馬村港一帶已開發利用外,二線的橋頭太陽灣等沿海地區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外,在第二輪土地規劃中沒有安排建設用地,從而在規劃上加以控制。二線土地以安排熱帶高效農業用地為主,適當安排休閑旅游建設用地規劃,確保土地有序開發。
澄邁局明確,通過土地執法檢查的常態化促進用地模式轉變,強化土地執法共同責任制的執行,同時出臺不同類型用地強制標準,超規模用地、畝均產值達不到標準的堅決拒之門外,協調提高土地使用容積率標準,以達到節約集約用地的目的。
澄邁局重點圍繞、環保審批、土地整治、征地補償、調查評價、執法監察等國土環境資源管理中易發腐敗問題的薄弱環節,加大用地監督力度,加強對土地的規范管理,規范權力運行。結合工作實際,澄邁局先后制定了《澄邁縣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操作規程》《澄邁縣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規定,構筑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機制。
在老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大樓,門口的屏風貼著醒目的標語——“等不起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道出了開發區上下重視推進重點項目發展的使命感。楊永健表示,現在政府部門在開發區設有服務窗口,入駐企業不出園區就能辦理各種審批事項,非常方便、快捷。
“先是小規模縣級工業開發區,然后到省級經濟開發區,最后到一座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工業新城,由黃土漫天的荒地,建成特色工業、軟件園區,再建設集購物、影視、住宿、餐飲、會議等中高端商務服務于一體,配套完善,創業條件優良的生態科技新城,澄邁老城開發區在一步步蛻變成蝶。”楊思濤對未來充滿信心。(原載《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