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錦
(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安徽亳州236800)
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研究
陳秀錦
(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安徽亳州236800)
作為中國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高關系到整個社會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開放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通過對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提高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開放教育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在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場所、教學評價等方面具有開放、靈活、多元的特點,它使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都能獲得對其工作、生活、自身成長最大的收益。開放與遠程學習作為學習化社會的需求,在世界范圍內呈蓬勃發展之勢。開放教育作為中國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生來自于社會各行各業,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升關系到整個社會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國內卻鮮有提及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能力培養的內容,且研究成果缺少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原因來自于各方各面,例如開放教育學生成分復雜、人數眾多,很難對其進行準確的調查和分析等等。本文正是立足于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探尋開放教育模式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問題。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抽取亳州電大開放教育學生135人,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18人。
(二)調查方法
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作為調查問卷,SCL-90癥狀自評量表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采用1—5分的5級評分標準,1分代表沒有癥狀,2分代表癥狀較輕,3分代表中度癥狀,4分代表癥狀偏重,5分代表癥狀嚴重。總分160分為臨界值,超過160分則代表被測可能存在某種心理障礙,并且,任一因子分得分超過2分為陽性,則說明可能存在該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礙。由于取樣的地域限制,本次調查結果只反映樣本的情況,不代表其他。
(一)開放教育學生與全國常模比較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30份,回收率96.2%。我們首先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本次調查的130份SCL-90癥狀自評量表中,個人最高分是232分,最低分為94分,通過單樣本T檢驗,從表1可以看到,此次調查的學生總體樣本與全國常模有顯著差異。在SCL-90的9個癥狀因子中,5個癥狀因子均高于全國常模,在強迫因子分、焦慮因子分、恐怖因子分、偏執因子分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差異顯著。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調查的學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不容樂觀,需要加以重視,并做好預防工作。

(二)總體篩查結果分析
1.總體篩查結果
130份SCL-90中,檢出率數據依據受檢者個體總均分≥2,從表2可以看出,總檢出率為16.92%,其中表現為輕度癥狀(3>因子分≥2)20人,占15.38%,這部分學生存在輕度的心理不良反應;表現為中度癥狀(4>因子分≥3)3人,存在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和進一步確定。重度癥狀為0。
2.突出因子檢測
通過總體篩查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各因子檢出率從高到低的排序是強迫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焦慮因子、抑郁因子、敵對因子、偏執因子、恐怖因子、軀體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而強迫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焦慮因子所占比例較高,分別是56.15%、40.00%和23.85%(見表2)。

(三)男生與女生比較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t值為負表現為男生比女生低,這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生(見表3)。在分量表上,強迫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敵對因子、偏執因子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軀體化因子、憂郁因子、焦慮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5個方面差異比較顯著,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現軀體化癥狀,更容易表現出憂郁、焦慮、恐怖等消極情緒和精神病性癥狀。

本研究發現,受檢學生中總分≥200分有3人,檢出率為2.31%,在強迫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方面表現尤為明顯,這表明有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與全國常模比較發現,本研究中的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國常模水平,這與以往對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結果一致。[1]
性別差異檢驗結果表明男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要稍高于女生,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軀體化因子、憂郁因子、焦慮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5個因子得分,開放教育女生要顯著高于男生,這表明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軀體癥狀,更容易體驗到抑郁、焦慮、恐怖等負性情緒,更容易表現出精神病性癥狀。女生更容易感性面對生活學習,遭遇困難她們更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因此,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更關注女生的心理健康。
根據此次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筆者認為,提高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能力和水平勢在必行,我們必須依據開放教育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勇于探索新途徑和新方向。
(一)創新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心理理論素養
對于開放教育學生來說,面授課依然是其獲取系統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當然,與全日制學生不同的是,開放教育學生更關注如何能在短暫的面授課堂上獲取與自身發展相關的知識,換句話說,開放教育學生對于面授課的期望更傾向于獲取實用知識,而并非純粹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因此,在進行《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概論》這門課程的面授時,筆者更關心的是如何既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能力。正如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所說的那樣,傳統心理學注重的是“如何減輕人們的痛苦”,而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并讓幸福感持續下去。因此,筆者正在摸索和嘗試如何在心理健康的面授課上,創新性地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知識架構以及方式方法,去努力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通過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美德去獲得真實的幸福,并將這種幸福感持續下去。以期提高學生的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理論素養,對于這個摸索途徑,目前來看,取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
(二)借助網絡平臺解決學生日常心理困惑
學生在面授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時會遇到一定的疑惑,需要得到老師的解釋和引導,對于開放教育學生來說,心理咨詢室的功能更多的是通過現代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來實現,既節省了教育成本,又滿足了學生對咨詢隱蔽性的要求,在這方面,電大的開放教育在線平臺逐漸顯露出獨有的教育優勢。總的來說,“電大在線”常用功能體現在實時交流和非實時交流上,既拓展了教育的空間,又延伸了教育的時間,使得教育方式更加的靈活、開放、便捷。
1.提高問題質量
“電大在線”相對于其他的網絡交流工具(QQ群、微信群)來說,一個重要特點體現在“電大在線”更加正式,即學生在實時答疑或者非實時提問過程中,會對自己的問題和措辭有更大的斟酌,而不會像QQ群、微信群里一樣過于隨意,從而使得提出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質量更高,更能引發深層次的思考,對提問者自身和其他同學來說都是一種促進和提高。
2.提升教育效果
在現代遠程與開放學習理念發展趨勢的影響下,“電大在線”資源共享功能需要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開發和利用。“電大在線”具有中央電大資源、省校資源以及自建和配套資源功能,具有討論區和答疑室,學生可以瀏覽和學習相關資源(如筆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自建資源中有對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的介紹),也可以通過實時答疑向教師尋求指導和支持,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實際問題的針對性相結合,自助、他助和互助相結合,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通過課外心理健康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情緒
對于開放教育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活動可以采用調查問卷和團體活動的方式,建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查問卷可以通過樂觀測驗、24種人格力量測驗等等測量工具,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美德這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因為它會帶給人積極的感受和滿足感。[2]
再者,考慮到開放教育學生的成人性質,如生活、工作、學習特征,團體活動宜精不宜多。活動選擇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家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團隊的溫暖和合作的力量,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有指導性的心理知識,并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
總的來說,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是一個長期工程和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遠程學習和開放教育的理念下探索新的切入點,從而實現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創新和變革,獲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1]翟艷峰.臨沂廣播電視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18-20.
[2](美)塞利格曼,洪蘭,譯.真實的幸福[J].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
[3]張翀,李學彤.天津電大開放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天津電大學報,2005(1):41-48.
[4]白玫.試論開放教育中的心理教育[J].天津電大學報,2001(2):29-31.
[5]李淑敏,胡玲,吳子怡.“動車組”教學模式在《心理學》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60-64.
[6]劉佳,韓耀東.100例在職電大學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貴州醫藥,2002(5):462-463
(責任編輯:李影丹)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Open Education
CHEN Xiu-jin
(Bozhou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Bozhou,Anhui 236800)
Open exud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dult higher education.To improve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teachers to solve.By investigation,new idea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in this paper.
open education;students;mental health;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G434
A
1008—7427(2016)06—0015—04
2016—06—30
2015—2016安徽廣播電視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開放教育模式下提高電大學生心理健康能力的研究”(04)。
陳秀錦(1983—),女,安徽淮南人,碩士,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和開放與遠程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