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揚,鄧 偉,熊 壯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
醫患溝通在臨床實踐教學中的必要性
劉揚揚,鄧偉*,熊壯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醫學教學不僅是要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專業獨立的合格醫生,更要培養醫學生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與患者相溝通是醫務工作者所必備的一種核心的臨床能力,也是在醫療活動中以患者為中心的具體體現。因而在醫學生臨床實習的關鍵時期,樹立較強的溝通意識十分必要,而帶教教師更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找到每一位醫學生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提高醫患溝通的質量,從而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醫患溝通;臨床實踐教學;醫學生
醫患溝通是醫務工作者在診療活動中與患者及其家屬、朋友等在病情信息、治療方案、醫療行為等方面的交流,從而使醫患雙方達成共識并建立信任的醫患關系。醫患溝通是醫務工作者所必備的一種核心的臨床能力,也是在醫療活動中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體現。有效的醫患溝通是臨床實踐的基礎,也是確保高質量醫療水平的關鍵。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存在著嚴重且緊張的醫患關系事實,無論是醫學界還是公共傳媒,都在呼吁醫患雙方需要有效溝通與相互理解。有效的醫患溝通不僅是醫療工作的基礎,更是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的必要條件。
目前我國的醫學模式已逐步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這種新的醫學模式不僅影響著患者就診時的心理訴求,同時為高等醫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教育不僅要進行醫學基礎專業學科教育,更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理念的滲透,進行責任心的培養。所以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只重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養模式,更應系統的加強對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訓練。
有研究[1-2]顯示,公眾對醫生的投訴往往不是針對醫生的臨床專業水平,而是由于溝通不夠所導致;多數醫學院校缺乏專門的醫患溝通技能教學及培訓,醫學生的溝通能力呈下降趨勢。有調查統計,醫患糾紛中80%的原因并非是醫療技術,而是在醫療工作中由于醫務工作者的服務態度,語言表達以及醫德醫風所導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的醫療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導致的,而只有20%的案例與醫療技術本身有關[3]。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在制定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列舉了7大領域,其中溝通能力也位列其中[4]。由此可見,鍛煉及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對于其學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都是必備的技能。美國的許多醫院都開設了醫患溝通技巧課程,培訓學生如何與患者及家屬打交道,尤其是如何策略的將壞消息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以及如何與慍怒及投訴患者打交道[5]。
大多數實習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后,不僅專業知識無從下手,對醫療程序更是一無所知,這就需要臨床的帶教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通過理論教學與臨床帶教使學生體會到何為醫患關系,何為醫患溝通。教師在講解醫患溝通法則時既要透徹的分析其方式方法,又要避免紙上談兵,要緊密的與臨床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醫務工作者面對的對象是人而非單純的疾病,尊重患者,平等待人是溝通的基礎,切實的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
溝通的核心關鍵在于溝通技巧,所以應將溝通技巧作為醫患溝通培養的重點,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6]提出的溝通技能包括7個方面:1)學會傾聽,收集各種相關信息,掌握有效內容;2)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中應用技巧,使他們接受診療方案;3)對各種身份的人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溝通;4)通過有效的團隊協作與涉及醫療保健的其他專業人員合作共事;5)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醫學常識教育;6)及時有效的進行口頭告知以及書面告知的簽署;7)嚴密保管醫療文件。
目前的臨床醫學生普遍存在醫患溝通意識淡薄、缺乏換位思考能力和缺乏溝通技巧的三大問題。實習階段的醫學生要充分意識到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性,強化醫患溝通意識,樹立正確臨床價值觀。
北京大學第二醫院通過實驗教學對臨床醫學生進行溝通能力培養,結果發現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在帶教老師的指引下,學生真實的融入醫療環境中,切實的感受到醫患溝通的內涵,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并沒有體現出優勢[7]。南京醫科大學運用扮演醫生、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教學法對醫學生進行醫患溝通教學,結果發現角色扮演組的學生更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醫患溝通,同時對于診療思維培養,人文關懷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8]。
所以對于醫學生來講有效的醫患溝通培養方式應是從實際出發,重視在臨床、實踐上的應用,同時將溝通的技巧作為培養重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切實可行的溝通方式。
綜上所述,醫患溝通教學不僅要在實踐中深入探索,更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找到每一位醫學生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提高醫患溝通的質量。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醫患溝通應貫穿于整個醫生的職業生涯,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維護醫患關系和平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從而共建和諧的醫療環境。
[1]黃斌,嚴元剛,杜虎.重癥醫學臨床教學中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5):782-784.
[2]HARGIE,DIEKSON D,BOOHAN M,et al.A survey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UK Schools of Medicine:present practices and prospective proposals[M].Med Educ,1998(32):25-34.
[3]彭貞香.從醫患糾紛看醫患溝通[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0):138.
[4]MAY W,PARK J H,JUSTIN P.Lee.A ten-yea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2005[J].Med Teach,2009(31):487-492.
[5]王勁,戴肖黎.美國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啟迪[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5,3(3):166-167.
[6]張肇達,周同甫.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7]李紅,陳紅,周慶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途徑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125-126.
[8]李勇,王錦帆,許年珍,等.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1(11):1809-1810.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LIU Yangyang,DENG Wei*,XIONG Zhua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Medical teaching is not only to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to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qualified doctors,but also to cultivate goo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medical students.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an essential core of medical workers,and it is also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patient centered in medical activities,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Teacher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students' own characteristics,and help students find an effective way of communication,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so as to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medical students
10.13463/j.cnki.cczyy.2016.05.063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醫骨傷科基本技能實訓規范化研究”(GH14174)。
劉揚揚(1985-),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內分泌的臨床研究及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研究。
鄧偉,男,電話-15843092100,電子信箱-1097969711@qq.com.
R288
A
2095-6258(2016)05-1060-02
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