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結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針對“教學做合一”,聯系幼兒的實際情況,從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教師和孩子共同學習、同伴和孩子共同進步三個方面研究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兒;良好習慣;父母;孩子;同伴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77-0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結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針對“教學做合一”,聯系幼兒的實際情況,從父母的陪伴、教師的欣賞支持和同伴的強化作用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要做到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從簡單的模仿到擁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有人提出一個觀點:陪伴孩子成長不應該是家長的負擔,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極其重要,特別是品格的塑造,家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現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由爺爺奶奶代為照顧,但是隔代教育有時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照顧孩子時更多地關注物質方面,不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長。面對孩子的時候,有些家長更多的是只顧自己娛樂,甚至打發孩子去看電視,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當父母花時間來觀察孩子的成長時他們會發現,每天孩子都會有一些不一樣,比如會畫新的圖案了、會說一些新的詞語了、會擺放東西了,等等。有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父母若沒有及時制止,那么孩子便會覺得這個習慣并不是壞習慣;有的家長吃飯會挑食,若是保持這種習慣,幼兒也會養成挑食的毛病。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信任孩子。孩子天真又富有創造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進行過多的干涉。第二,要賞識孩子。孩子時時刻刻都在探索,越是自己不會做的,他就越想嘗試。孩子是教育的對象,而不是無知覺的玩偶,不要剝奪孩子探索的權利,而是要賞識孩子的一切努力。父母要注重陪伴孩子,做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地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困難,自信面對挑戰,主動承擔責任,熱情地投入生活……這些是父母所要樹立給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能夠獲得的比電視節目更好的東西。
二、要做到教師和孩子共同學習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師的職責是教孩子學。教師不應該運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僅僅將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孩子就了事,而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學。3歲~6歲這個年齡階段,是各種興趣、品性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針對孩子的特性來引導他們發展興趣,拓展他們各種能力。比如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教師若是硬性規定孩子一定要怎么做,孩子一開始可能會聽老師的話,但時間一長,孩子可能就會不耐煩,不再認真閱讀。因此,作為教師,尋找適合孩子的閱讀方法就至關重要。同樣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創設寬松、自由、豐富的學習環境。這樣,便于孩子充滿樂趣地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進行相關的研究:如何讓孩子自主學習,自我探索。教師不僅要做孩子的引導者,更要做孩子的支持者,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經常夸獎孩子,有針對性地鼓勵孩子。面對不愿意創作或是能力不夠的孩子,更是要有耐心,用多種方式進行引導和鼓勵。教師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將孩子變成學習的機器,所以,教師不能隨意批評孩子的作品。“教師作為孩子父母的代理人,若能贏得孩子的喜歡和模仿,則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了最為適宜的重要因素。”教師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會給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教師怎么對待事情,孩子對相應事物也會有相同的態度和行為。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要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主要目標,促進幼兒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三、要做到同伴和孩子共同進步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喜好的個體,但到了班級,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往往影響孩子的言行。當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他喜歡什么,并且得到那個孩子認同時,他喜歡做這件事的行為就會得到強化,而且同伴也受到他的影響,從而喜歡這件事。若一個孩子告訴同伴自己喜歡什么兒歌,但卻沒有得到同伴的認可和肯定,反而受到同伴的嘲笑,他可能從此就不再喜歡這首兒歌。一個班內幾乎大多數幼兒喜歡的東西都有很大程度的雷同,這正是同伴之間相互強化的結果。當這種效應放到平時的一日活動中,會獲得相應的效果。心理學認為,同伴可以作為一種社會模式或榜樣影響幼兒的行為發展。幼兒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評定自己行為的對或錯,除了家長和老師,同伴的反應對于幼兒建立自我形象與自我尊重也有很大的影響。有的孩子為了和別人交朋友,會把自己的喜好與他們的喜好進行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因此,有的幼兒喜歡某一件東西或是一種行為,不一定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喜歡,而是為了在和同伴交往中得到同伴的認可,努力與同伴達成一致的喜好。所以,教師平時就需要關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同伴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劉光仁,游濤.學前教育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