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摘要]目前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就業壓力也逐漸增大。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探索適應當前形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最終實現雙向發展。
[關鍵詞]規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路徑
一、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作用
(一)有助于科學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的形成
部分“90”后大學生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存在意志力薄弱,理論遠遠勝于實踐,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渴望公平又希望被特殊照顧,渴望凸顯自我而又懼怕傷害與挫折等特征,這些新的思想特征對他們擇業是非常不利的,在高校開設職業規劃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形成科學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二)有助于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主要向大學生教授一些系統的職業選擇和規劃的思路和方法,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尚未成熟,易受到網絡和各種不良思想、價值觀影響,一方面,對于工作只看待遇,過于功利,缺乏職業道德,違約現象頻發;另一方面,又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價值,總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中將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貫穿其中,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以正確的價值觀對待就業、擇業。
(三)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90后”大學生在社會和家庭的“呵護”下成長,他們少經歷挫折,抗擊打能力差,社會經驗不足,面對社會帶來的各種困擾常常會不知所措,心理上不能盡快調節,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事實和案例,甚至學生的親身經歷化解其困惑,塑造其過硬的心理素質,提高其抗擊打能力,可以使學生在就業、擇業的道路上有所選擇,堅定信念,并不斷為之努力。
(四)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職業規劃課本意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意識,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前景,根據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但隨著大學生就業擇業失信現象的不斷增多,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擇業引導的過程中應加入一些有關誠信的教育信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尤其是在就業和擇業的過程中,個人的誠信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將思想政治工作同就業工作結合起來,有利于大學生優化自我,提高誠信意識。
二、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結合的基本對策
(一)挖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職業規劃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說生搬硬套而要有的放矢的融會貫通起來。教師在為學生教授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體系有意識地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結合起來,將理論與案例結合起來生動講述,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喜愛程度,而且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有效的重復,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兩者相結合的目的。
(二)積極推動課程改革,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結合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以自己的教學藝術,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把握正確的就業擇業方向,實現準確的職業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就業指導將有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建立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活動機制
實行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相融合的體驗模式,一方面要努力擴大社會實踐的參與面,盡量積極拓展新的實踐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關注的專業學習、就業問題相結合。
(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目前,專任的職業規劃課教師隊伍尚未形成,完善的職業規劃課程體系也尚未形成,多數職業規劃課任課教師是由高校輔導員或行政人員兼任,他們雖然善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卻不能完全把握職業規劃課的系統內容?,F在,部分高校已經開始了對輔導員和行政教師進行專業的就業、創業課程培訓,力求建立一支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就業指導能力于一身的專任教師隊伍。
(五)利用網絡積極作用,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比書本、學校更信任、更依賴,因此可通過豐富的網絡形式將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在形式上滿足于學生,內容上實現教育目的。一方面,可通過微博、微信、QQ等網絡平臺來增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另一方面,在網絡上建立校園BBS,讓同學與老師之間互動起來。
新形勢下,社會環境復雜,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結合,并積極探索其發展路徑,是高校不斷創新發展的新要求,應夯實基礎,努力前行。
[參考文獻]
[1]李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J].學術研究,2012(1).
[2]陳元元.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首都經貿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