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風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 單縣 274300)
職業院校中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馬曉風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單縣274300)
[摘要]自編《職業院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調查問卷》以來,對開設中職或五年制高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的15所職業院校進行調查,深入了解了生源、招生、培養方向、核心課程、專業、師資力量、實驗實訓、校企合作、就業率等基本情況,剖析制約本專業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職業院校;中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0.207
1引言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5%,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1%,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服務事業蒸蒸日上,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但是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在數量和質量上并沒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當前,各職業院校相繼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以中高職為主,本科專業較少,同時也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實驗實訓配備不足、專業教材缺乏、資金支持力度不大、招生難等問題,因此,需要對職業院校中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望剖析出制約該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議,提高職業院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及質量,實現國家在養老服務事業上的宏偉目標。
2調查對象及方法
2.1研究對象
開設中職或五年制高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的15所職業院校,其中本科學校1所,高職學校10所,中職學校4所;其中民辦學校3所,公辦學校12所。
2.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自編《職業院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調查問卷》,本調查問卷共設置了41個題,包括院校基本信息、招生、培養方向、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材情況、師資隊伍、實驗實訓、校企合作、專業科研、就業等內容。為保證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邀請了行業和學校專家給予指導,保證了科學性。測試時間為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發放問卷68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62份,回收率為95.6%,有效率為91.2%。
采用Word 2003、Excel 2003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3調查結果
3.1學生來源及招生情況
中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生,也有部分高中生和高校回流學生;各職業院校該專業招生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學校招生不到30人,甚至個別學校招不到學生。
3.2培養方向情況
在本專業的培養方向上,學校主要以養老護理員、養老事務員為主,兼有社會工作者方向。
3.3專業課程設置情況
各學校本專業所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護理》《老年人心理護理》《老年常見病的預防與照護》《老年人的活動組織與策劃》《人際溝通》等課程。而由于學校的不同專業優勢,在開設課程上也會體現一些特色,比如有些學校開設《老年社會工作》《家庭管家服務》《正常人體結構》等課程。
首先,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主要為護理技能、溝通與交流能力和愛心、耐心、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其次,文體活動組織與策劃、現代辦公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康復技能、老年心理輔導等。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核心技能主要為生活照料、護理技術、養老事務管理,其次為康復護理與心理護理。
3.4專業教材情況
在教材選取上,各學校以普通教材為主,兼有校本教材和非本專業的國家規劃教材,以及其他講義、視頻等方式。教師對教材存在較大意見,例如教材數量少、教材內容與專業貼合性差、教材內容陳舊、教材內容不適合中職學生、教材內容與崗位脫節、缺乏數字化教學資源等。因此,目前急需開發本專業國家規劃教材。教材的開發并不多,只有少數學校開發了校本教材,極少數學校參與了國家規劃教材的編寫。
3.5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本專業教師多為相近專業(護理、康復、社會工作、管理等)教師,并聘任行業企業專家為兼任教師,年齡多在30~50歲,學歷符合要求。大部分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在60%以上,只有少數學校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較低。首先,專業教師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能力上;其次,參與專業建設程度以及與行業企業溝通交流能力。
各學校重視專業教師的培訓,主要是通過參與專業建設和行業企業鍛煉的方式,同時還重視課程開發交流和教育教學改革培訓。
3.6實驗實訓及校企合作情況
根據國家教育部對實踐課時比例的要求,各學校在實踐課占總課時的比例均超過50%,大部分集中于50%~60%這個區間。
各學校都設有校內實訓實驗室,從調研數據來看,老年生活護理模擬實訓室、老年模擬護理病房實訓室、老年康復模擬實訓室是各學校普遍開設的實訓室。根據市場要求和學校培養方向的不同,一些學校特地開設了養老機構管理實訓室、老年社會工作實訓室、老齡產業經營實訓室、老年健康教育實驗實訓室等。
在專業建設中,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毋庸置疑,各學校都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調研數據顯示,各學校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最少2家,多數為3~5家,主要提供崗位為養老護理員、養老事務員、營養師、康復師等,主要實訓內容包括老年人生活照料、老年人技術護理、老年人康復護理、老年人心理護理等,實習形式中采用崗位輪換制,讓實習生充分了解每個崗位的職責和工作任務,最終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多數學校在最后一學年安排學生實習,實習時間不低于8個月。
3.7畢業生就業情況
調研發現,近3年各學校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初次就業率都在95%以上,當前老年服務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要學生愿意從事老年服務工作都能夠順利就業。少部分未就業的學生對就業持觀望的態度,這有可能受到家庭方面的影響,他們期望有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選擇待業。本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崗位多為養老護理員、保健按摩師、養老事務員等,還有少部分學生從事老年產品銷售工作。
4結論
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朝陽專業,具有明確的培養方向,受到了國家及地方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學生就業率幾乎達到100%。但是,本專業面臨著招生規模小、教材缺乏、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實驗實訓配備不足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健康的發展與成長。社會各界應高度關注本專業的健康發展,在政策上、資金上、人力上加大支持力度,解決本專業發展瓶頸,為我國養老事業培養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實現國家養老事業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民政部.2014年中國民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山東省中職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制作項目的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馬曉風(1979—),男,菏澤家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