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峰
(新野縣畜牧局,河南 新野 47733555555)
肉牛經濟“牛”氣沖天 三產融合“融”富農民
劉寬峰
(新野縣畜牧局,河南 新野 47733555555)
這里是農村,大片的蔬菜,莊稼青翠欲滴,綠意盎然;這里也是城市,馬路寬闊,路燈明亮,樓房錯落有致,市場熱鬧有序;這里又是產業園區,標準化廠房隨處可見,規模化養殖場毗鄰,巨大的電子屏滾動播報著全國肉牛行情。這里是位于新野縣歪子鎮的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核心區。
近年來,新野縣通過實施產城一體戰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解決“三農”發展難題,探索出一條平原農區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養牛理念中原首屈一指
在萬頭肉牛育肥場內,只見膘肥體壯的肉牛在開闊的牛舍里悠閑地吃著飼料,聽著音樂,過一段時間還會到電子按摩器前蹭蹭癢,逍遙自在。
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萬頭肉牛育肥養殖場引進歐美先進養殖理念,牛舍采用輕體結構搭建,簡潔明快,冬暖夏涼;飼養機械化供料,自動給水,逍遙運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經營機制上推行“政府+企業+金融+農戶+協會”的五位一體新模式,構建了政府、企業、養牛戶合作共贏的格局。
宰牛設備國際領先水平
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建成的年屠宰加工10萬頭肉牛生產線,主要設備來自西班牙、美國,擁有自動收集輸送系統、真空蒸汽巴氏消毒系統、全程自動控制系統、肉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等。
牛肉精細化、品牌化
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以皮南牛、南陽黃牛為主要原料,產品主要定位于優質高檔牛肉的生產。按照“大變小、粗變精、生變熟”的思路,開發出多樣化、系列化的牛肉制品,銷售各種冷凍肉、冷卻肉及小包裝產品,科爾沁已成為中國牛肉第一品牌。在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的帶動下,新野肉牛產業呈井噴式發展。2015年新野肉牛產業化集群實現產值47.3億元,利稅4.2億元。全縣發展養牛和甜玉米種植基地村80個,新建標準化養牛場38個,新發展養牛及種植大戶1200戶,新增肉牛5萬頭。

李福仁是新野縣沙堰鎮農民,散養的6頭肉牛是家庭經濟的頂梁柱。因為是小打小鬧,老李對肉牛價格“一抹黑”。“以前,最撓心的事就是賣牛:好牛賣不出好價錢,那可比割肉還疼呀!”今年3月18日,河南新野科爾沁黃牛交易市場開業了。6月2日,老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牽著一頭肥牛前來“撞運氣”。不看不知道,一看長見識:牛往那里一站,大屏幕上就出圖像了,體重、品種等信息同步顯示,全國各地買牛的人爭著競價。“幾分鐘就搞定,買賣都是公開,省心、放心、開心。”老李說。該市場占地10公頃,投資6000萬元,在交易時間和流程上,與通遼市成峰牲畜交易市場同步,兩地的肉牛交易信息在電子交易平臺上實現互聯互通。目前,每集交易可達400余頭,是全省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肉牛電子拍賣交易市場。
2012年,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落戶歪子鎮。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歪子鎮以科爾沁為龍頭,圍繞肉牛產業提檔升級,規劃建設了肉牛加工物流循環專業園區、肉牛產業核心群和肉牛產業輻射群“一區兩群”,以全鏈條發展的思路延鏈、補鏈,先后引進內蒙古新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可喜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金正佳肥業公司、南陽黃牛科技中心等企業。
如今,一個“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在這里脫穎而出。以科爾沁為龍頭,在示范區內建成了南陽市種公牛站、萬頭肉牛育肥場、10個千頭肉牛育肥場、屠宰加工廠、皮南牛品種繁育場、肉牛交易市場、金正佳有機復合肥廠等配套服務項目,還有10萬噸飼料加工廠和熟食品加工廠、甜玉米加工廠、蚯蚓生物制藥、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在這里,農、牧、工、商四大業態相互聯通,“1+4”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三產融合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倍增。
示范區的2000公頃高效示范田普遍采用“兩茬甜玉米+蔬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每畝甜玉米收入達3600元,產出的秸稈凈收入400元,蔬菜凈收入1200元以上,效益比傳統種植模式提高4倍左右。同時,每畝地生產的秸稈實現了一畝地養一頭牛,既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又降低了養牛成本,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種植的甜玉米或脫粒或加工成熟食銷售,秸稈青貯養牛,牛糞養殖蚯蚓,蚯蚓用于生物制藥,牛糞還可生產沼氣發電,制成有機肥還田,實現農業生產系統內循環,農業廢棄物被“吃干榨凈”,實現就地消納零排放。
盛夏時節,示范區里一片繁忙,每天都有上千名工人工作。車間里,秸稈正在青貯,甜玉米正在加工上市;田野里,二茬甜玉米和蔬菜正處于苗期管理。而這些工人絕大多數都是示范區周邊村莊里的農民,他們把土地流轉給科爾沁公司,農忙的時候到公司打工,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李玉東家有0.4公頃責任田,全部流轉給科爾沁,一年收入5000~6000元,自己在公司平均月收入2000元。“省事、省心,又不少掙錢,一舉多得。”李玉東說。
肉牛產業園區的發展,也為農村產城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科爾沁牛業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機制,推行土地租金固定回報,優先到企業就業,繳納農民養老金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帶動3000多農民向鎮區、園區和社區集中。目前,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及周邊,農民流轉土地已達4000公頃,戶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左右。
示范區東邊不遠的棉花莊社區是新建的一個新農村示范區,該社區緊鄰肉牛產業園核心區,規劃科學到位,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產業支撐明顯,居住環境優美。700多戶農民白天進廠下田,工余在廣場休閑,生活舒適方便,還享受著城里少有的干凈和清靜。
目前新野縣圍繞產業園區的發展,科學規劃鎮區、社區,以三區聯動帶動產城互動,促進了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找到了當前我國從傳統農耕時代以村莊為主要發展載體向現代工商業時代以城鎮為主要發展載體的轉變。對新野來說,城鄉聯手促進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以三區聯動科學推進城鎮化,真正實現了“進得來、留得住、能就業、有房住”。而且,由于居住方式的轉變,也更好地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