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記學
(林州市農業畜牧局,河南 林州 45566555500)
對運輸途中畜禽病死問題處理的探討
武記學
(林州市農業畜牧局,河南 林州 45566555500)
畜禽在運輸途中發病或死亡如何處理,是當前困擾畜禽承運人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
當前,畜禽流通呈現調運頻繁、流通量大的特點,特別是在長途運輸環節,畜禽容易在運輸途中受顛簸、震搖、擠壓、饑餓、缺水、冷熱刺激、機體疲勞、發生踩踏、碰撞外傷等應激因素的影響,引起機體損耗過度,調節功能、代謝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導致發病甚至死亡。若不能及時、科學地對發病畜禽卸載治療,對死亡畜禽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有可能引發動物疫情甚至是重大動物疫情。
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動物衛生監督人員,就調運環節畜禽發病或死亡的處理工作進行一些探討,僅供從業者參考。
根據國務院職能調整,農業部門負責農產品進入批發市場或加工廠之前的質量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禁止屠宰、經營、運輸下列動物和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下列動物產品。第五款(五)病死或死因不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八條: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對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等活動中的動物防疫實施監督監管。
根據以上政策法規,國家將畜禽運輸監管職能劃給農業(畜牧)部門,并且禁止運輸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并把監管職責具體賦予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農業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只是從檢疫申報、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等環節進行了規定,沒有從運輸環節進行規定,導致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對運輸環節監管缺乏具體法律程序。基層知道該管,但不知道怎樣監管。例如一輛附有動物檢疫證明的生豬在運輸途中死亡了,導致具體問題很多,如怎樣處理,路過省境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如何查證驗物,到了屠宰場“證物不符”問題,以及一旦處理不當導致動物疫情傳播等等問題,因此搞好運輸途中病死動物的處理工作十分重要。
3.1 承運人應采取的措施
3.1.1 應當懂法守法,定期培訓
畜禽運輸屬于活體運輸,負責運輸的相關人員特別是長途運輸人員(包括司機、押運人)應當了解動物的生理特性和動物福利要求,熟知有關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最好要定期接受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培訓和考核,以便在畜禽運輸發病或死亡時有能力積極應對,采取有效措施,果斷處置,防止動物疫病的傳播、擴散和流行。承運人要配備足夠的應急物資。為了使運輸(特別是長途運輸)的畜禽在發病或死亡時得到有效處置,建議承運人建立應急處理機制。
3.1.2 承運人應掌握病死畜禽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法規
承運人當中必須至少有一名參加病死畜禽應急處理培訓且熟悉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的人員。承運人要備足應急處理資金(包括填埋坑挖掘費、焚燒燃油費、運輸費、人員勞務費等)。在運輸車輛最下最后層單設1~2個能容納2頭畜或50只禽的相對封閉的隔離箱欄,平時要保持衛生,不能用于裝載畜禽,只有在畜禽病死等緊急情況下才能啟用(如在高速公路休息區或遠離城鄉的偏遠地區發現畜禽死亡)。同時備好一定數量的飼料、清潔飲水、消毒藥及常用防暑、止痢藥物等。車上還要配備運輸日志;詳細記載運輸畜禽情況。
3.1.3 運輸途中發現患病動物,應根據情況實施救治或相應處理
運輸途中發現畜禽呼吸急促、口鼻起泡、皮膚發紫等感官評估發病時,對于可以救治的,在發現后應立即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在取得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允許后,按照指定路線運到最近防疫條件合適的隔離場所(最好是動物隔離場),卸載患病動物并及時治療。同時詳細記錄治療情況,注明哪些畜禽(牲畜要記好耳標號并附照片)何時用過何種藥物,是否達到了休藥期限的要求。承運人必須攜帶上述相關用藥記錄,到達目的地后交由屠宰場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案。對其他的未患病畜禽進行全面檢查。如果畜禽患的是普通病,其余畜禽可以繼續運輸;如果是傳染性疾病,應立即停止運輸并做好防治措施;如果發現患病畜禽(主要是牲畜)不能救治,則在最近的屠宰場卸載,由駐場官方獸醫進行檢查;如果是由于應激造成的,應就近屠宰;如果是普通病,急宰后按相關規定執行;如果是傳染性疾病,則要按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其他健康的畜禽也要進行檢疫檢驗并進行緊急消毒和隔離處理,達到動物法律規定的健康要求后可以繼續運輸。
3.1.4 運輸途中發現死亡畜禽,應及時報告并做相應處理
運輸途中發現時畜禽已經死亡的,應立即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有條件的要立即采取消毒措施,在取得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允許后,按照指定路線運到最近防疫條件合適的無害化處理場所(最好是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及時卸載死亡的畜禽,并由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現場檢查,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測,在排除傳染病風險后,監督做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對其他未患病畜禽進行全面檢查,并進行緊急消毒,有必要的做隔離處理,達到法律規定的健康要求后,可以繼續運輸。若經當地動物衛生監督人員現場檢查,發現死亡畜禽疑似患普通傳染病時,除對死亡畜禽監督做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外,對其他的未患病畜禽要進行全面檢查,在實驗室檢測排除普通傳染病后,采取緊急消毒和隔離處理,達到法律規定的健康要求后,可以繼續運輸。若經臨床檢查和實驗室診斷確系為傳染病的,對健康的畜禽要加強疫情監測,隨時掌握畜禽的健康狀況,糞便要及時清理并堆積發酵,并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疫源,按規定采取有效措施,果斷處置。
3.2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采取的措施
3.2.1 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建立無害化處理機制
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配套建立隔離場、無害化處理場,指定運輸通道。建議有條件的縣級建立隔離場、無害化處理場,指定運輸通道,同時配備專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運輸車。要按照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的要求完善硬件、配套軟件。條件還不成熟的地方可以就近聯合建立一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配備足夠的專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運輸車,避免病死動物疫情的傳播。同時各地區指定動物運輸通道,并及時對社會公布,以便在運輸路口加強監視。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堅持24小時全天值守,對畜禽運輸車輛實施嚴格消毒,對畜禽臨床健康情況實施逐車查驗。
3.2.2 各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建立互通聯動運作機制
縣境內運輸畜禽較少,長途較多,有的需要經過多個縣市甚至省份。這就要求各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建立互通聯動運作機制,電話聯通,信息共享;動物隔離場、動物無害化處理場要相互聯動,以便承運人就近及時處理運輸途中的發病或死亡畜禽。信息互通,協調聯動更有利于監督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打擊隨意丟棄、收購、運輸、加工和銷售病害畜禽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
3.2.3 建立無害化處理的配套保障與優惠機制
畜禽死亡與出現疫情,對養殖者、承運者都是損失,如能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與賠償,養殖戶、承運者也都會積極參與。建議畜牧部門聯合保險公司創新工作機制,應盡快落實到建立病死畜禽專用冷庫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及無害化處理補償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如能將畜禽保險與運輸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償相結合,就更有利于得到運輸者的支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對運輸途中畜禽病死問題的處理十分重要,只有承運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畜牧獸醫管理部門以及政府財政部門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可以搞好運輸途中畜禽病死問題的處理工作,減少承運人的經濟損失,搞好畜產品質量安全,防止動物疫情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