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博 于 靜 趙 敏 郝永艷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00875)
?
【用戶·服務】
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學科資源建設與服務
●楊明博于靜趙敏郝永艷(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
[摘要]文章通過闡釋泛在知識環境與學科資源建設的關系,討論了學科資源建設的方法和建立以學科館員為先導的學科資源推送服務機制,探討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學科資源建設與服務新模式。參考文獻9。
[關鍵詞]泛在知識環境學科資源服務
泛在知識環境是繼Web3.0技術之后以泛在計算為核心技術的信息環境,是一個智能的知識網絡[1],通過構建協同化知識基礎設施,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普遍存取、應用和創造。泛在知識環境的興起,使用戶信息獲取渠道、信息交流方式、信息服務內容和模式都發生了變化[2],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服務平臺,將資源進行整理,提供知識挖掘、知識推送等全方位服務,并且應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建立與學科館員提供的知識服務相適應的文獻資源保障綜合體系。目前,在泛在知識環境下,如何變革學科資源建設與服務模式,構建符合用戶需求的學科資源推送服務機制,將資源能更有效地融入用戶學習、科研過程中,成為圖書館一直努力的方向。
1泛在知識環境與學科資源建設
2003年舉辦的泛在知識環境研討會暨未來的浪潮中首次提出了泛在知識環境的概念,認為這種環境是更加普遍的、無所不在的全面數字環境,能夠根據人、數據信息、設備和工具形成交互功能完備的研究社區并具備空前的計算、存儲和數據傳輸能力[3]。在此之前,Neal Kaske(1995)就提出了對泛在圖書館的初步構想,即“泛在化的圖書館夢想就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圖書館”[4]。泛在圖書館的提出打破了傳統障礙,本著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搜索人類所有的知識而不受時空局限。泛在知識環境最重要的特征便是隨時隨地、交互性、微內容,并具有網絡泛在化、知識泛在化和情境的即感知等特點[5-6]。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已從傳統的購買資源擴大到通過網絡搜索引擎對深層學術資源的組織、揭示和提供能力。如何使各種形式、各種載體的文獻信息資源得以充分的揭示和有效利用,需要借助學科館員的力量,引入學科資源建設。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在泛在知識環境下運用現代化手段對信息源進行采集、整理和挖掘,并按學科門類推薦給相應的用戶。當然,很重要一點是要注意提高文獻信息傳遞的準確性,應與學科專家不斷地溝通,使文獻資源信息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2學科資源建設方法
2.1學科館藏資源建設
學科館藏資源建設是開展深入學科服務的基礎,也是學科資源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科館藏資源建設不僅僅包含對該學科相關資源的采選,還應包括評估該學科的各種類型資源,與院系協商以獲得資金援助爭取更多的資源購買機會。而已有的學科館藏資源也需要做到全面掌握,了解每年與此學科相關各文獻類型的訂購情況,引進學科專題數據庫或與此學科內容相關的數據庫情況。在廣泛征求院系教師意見的基礎上,依靠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直接從事資源采選工作,既能滿足圖書館提高專業館藏文獻資源質量,優化館藏文獻資源結構的要求,又能以個性化服務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師生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在從事資源采選中,需要特別關注專業圖書、期刊出版社群以及相關的出版發行情況,利用圖書館員的情報知識挑選出該專業領域里的核心出版社與核心作者,對建設該領域的文獻資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學科館藏資源建設中,還需注重專業特色館藏文獻的收集、整理和挖掘。注重灰色文獻收集,積極參加該學科專業學術會議或與專門的研究人員建立聯系,盡可能收集尚未出版的有學術價值的相關文獻資料。加強專業網絡文獻資料與該學科的專業博客,社交網絡,各種會議信息、協會社團資料等網站和預出版電子期刊的收集。特別要關注開放獲取運動,并將開放獲取相關知識傳播到教學科研中。
2.2學科資源評價
無論是實體資源還是數字資源,無論是購買資源還是自建資源,都需要對資源進行系統有效的評價,方可成為支持知識服務的有效工具。學科資源評價是對該學科領域相關的資源的各方面,如數量、質量等進行的評價分析。包括對資源使用前、使用中以及使用后的評價,對該學科領域相關的不同載體類型的資源是否能滿足用戶需求、是否便于用戶利用、是否具有服務價值以及是否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等多方面進行的評價。肖瓏等在 2008 年發表的《CALIS 數字資源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應用指南》一文中論述了數字資源評價的內容,包括數量和規模、內容與質量、體系與結構優化、數字資源獲取與信息組織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效益、資源共享能力等7個方面[7],目前,CALIS數字資源評估指標體系是較全面較權威的數字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作為學科館員,不僅需要對某一學科的數字資源進行評價,還需要對紙質資源進行評價。只有對學科資源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和分析,才能保證學科資源的高質量、專業化以及時效性。具體評價方法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確立評價對象。進行學科資源評價首先需要確立評價對象,例如,是學科專業數字資源還是學科實體館藏資源,或者是學科開放獲取資源。評價對象不同,選擇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通常在評價體系中都設立了數量指標和利用指標。在考慮指標科學性的基礎上,將二者有機融合。
(2)確定參照對象。沒有比較也就沒有評價而言,參照對象選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評價結果的可信程度。通常選取學科專業實力相當的學校或在此專業領域中稍高于自己作為參照對象。
(3)確定評價指標。如何評價學科資源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需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為確保建立的評價指標具有全面性原則,需要盡可能將影響資源利用的所有因素考慮在內,建議使用權重系數作為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并采用多層次擬熵權模糊分析方法進行綜合評判,此方法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2.3學科資源平臺建立
學科資源平臺能夠有效地將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從而實現共享和推送服務,并且能夠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和良好學習交流平臺。目前,資源平臺建設有4種模式:資源中心即不局限于一個網站中,由多個不同級別的站點組合而成;分布式資源庫系統即各站點間沒有從屬關系,形成了一種自由競爭的局面,去爭取更大范圍的用戶;學科資源庫即每個資源站點只存儲某一學科的資源,用戶能夠快速檢索和定位所需要的資源;數字圖書館即以圖書館及互聯網上的各類數字資源或非數字資源為中心,以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知識服務為目的,圍繞數字資源的加工建設、數字資源的存儲和管理、數字資源的訪問和服務提供的解決方案[8]。學科資源平臺的體系結構是建立在 DIA(Distributed Internet Architecture)分布式體系結構之上的,學科資源平臺的使用應以“便捷”為原則,要為用戶提供一個友好界面,盡量減少用戶的操作性要求,讓用戶通過簡單的操作即可完成復雜的任務。從結構和功能上講,具有多媒體性、網絡性、開放性、個人定制性、互動性;從管理和維護上來講,應有利于資源的共享與傳輸,保證數據、信息和網絡的安全,能夠提供方便的管理方法和維護手段。具體技術方案如圖1的樹狀結構,圖1中表示搭建學科資源平臺需要具備三個層次,最基礎的也是根基部分就是資源加工層,匯聚了學科的各種資源類型,經過加工后到達樹干部分的資源管理層,在資源管理層將某些信息揭示出來用于多種多樣的學科資源服務。

圖1 學科資源平臺解決方案技術樹狀圖
3學科資源推送服務機制
隨著泛在知識環境的逐漸成熟,學科資源服務的推送方式也具有“泛在”性,除了傳統的論壇和郵箱之外,還可以通過RSS訂閱、博客、QQ群等技術和軟件的支持實現隨時隨地的泛在性。學科資源平臺的搭建也為學科資源服務提供了推送方式。具體來講,學科資源推送服務的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圖中表明學科資源推送服務體系分為三個層級、兩個協調模塊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通過一定關聯和制約方式結合而成。三個層級為資源層、技術層和人員層,其中資源層為基礎,一切以所能獲得的資源為基礎提供推送服務;技術層為中心,各項服務以搭建的平臺推送,沒有技術支持,泛在知識環境下的推送服務無從實現;而人員層主要包括服務用戶和服務者,服務用戶是使用學科資源推送服務的主體,一切學科資源推送服務都以服務用戶為中心,學科館員是提供學科服務的一種方式,學科館員通過對資源進行有組織的加工,運用學科知識服務平臺推送給服務用戶。同時,學科館員還可通過學科資源知識加工形成學科資源共享知識庫再通過學科資源推送方式推送給服務用戶。既可以形成內部小知識循環也可以形成外部大循環,從而構成學科資源推送服務機制。

圖2 學科資源推送服務體系結構
4結語
國內高校學科館員制度已走過近15年,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發展趨勢也得到快速發展與普及,在國內學科館員制度的實踐中,存在著重學科服務,輕學科資源建設;重服務方式探索,輕建設機制創新的傾向[9]。然而,學科資源建設是提供學科化服務的基礎,特別是泛在知識環境下,對學科資源建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打破傳統資源建設理念,發揮學科館員先導作用,使學科資源建設向著以“知識服務”為中心的學科化服務邁進,需要通過完善學科資源建設機制,優化學科資源建設與推送服務平臺,才能為學科知識服務提供有效保障,為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莊善潔,朱翃,遲秀麗.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陳維軍,李亞坤.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6(9):3-6.
[3]謝守美.泛在知識環境下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27-29.
[4]Kaske N.The ubiquitous library is here[J].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04,4(2):291-292.
[5]孟樹奎.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體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6]尹中艷,黃麗霞.泛在知識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2(2): 156-158,166.
[7]肖瓏,李浩凌,徐成.CALIS數字資源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應用指南[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3):2-8.
[8]李爍,等.關于教育資源庫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3.
[9]鐘建法,韓麗風.學科資源建設與學科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56-60.
(劉平編發)
Subjec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of Library under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Yang MingboYu Jing Zhao Min Hao Yongy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subjec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ed subject resources pushing-service mechanism guided by subject libraria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and subjec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the new model in subjec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under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9 refs.
Keywords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Subject resources. Service.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簡介]楊明博,館員;于靜,副研究館員;趙敏,館員;郝永艷,館員,現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
[中圖法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1-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