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年
(福建福安市溪柄鎮人民政府,福建 福安 355003)
福安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郭凱年
(福建福安市溪柄鎮人民政府,福建 福安 355003)
在分析福安市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福安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措施。
茶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福安
福安是“中國茶葉之鄉”、“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茶產業在福安市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1生態茶園建設扎實推進
全市茶樹基本實現良種化,良種率達98%。其中,福云品系占33%、福安大白茶占30%、高香型新優品種占30%、坦洋菜茶等其他品種占7%。生態茶園2474 hm2;有機茶示范基地6個,面積約200 hm2;綠色食品(茶葉)生產示范基地12個,面積8130 hm2。其中2個基地被評為寧德市十佳“茶產業與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立3個茶葉示范莊園,其中1個上榜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1.2茶葉企業初具規模
全市工商登記涉茶企業801家,分別為公司類303家、各類茶(商)行(經營部)155家、專業合作社300家、初制茶企43家。其中,產值500萬元以上80家、千萬元以上2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省農牧業重點龍頭企業3家、寧德市級龍頭企業24家、福安市級龍頭企業26家;有國家級茶葉專業合作示范社2家、省級2家、寧德市級8家、福安市級10家;茶葉馳名商標2個、著名商標13個、知名商標18個。
1.3質量安全持續提升
全市茶園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地認定,成為福建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8家茶葉企業的40個產品分別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認證。11家茶企分別開展農業部農墾農產品和省農業廳質量追溯體系建設,4家茶企組織實施寧德市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率先在全省茶業系統建立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定期對茶葉進行無償抽檢,有效監控全市茶葉農殘。近年來,農業部、福建省農業廳茶葉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均達100%。
1.4品牌建設成效凸顯
歷史名茶“坦洋工夫”先后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中國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福建十大名茶”、“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茶葉區域“最具經營力公用品牌”、“中國名茶百年榮耀金品牌獎”等榮譽稱號;2015年,“坦洋工夫”成為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全球合作伙伴、指定用茶,代表中國茶葉品牌向世界弘揚展示中國茶文化。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設在福安。
1.5政策扶持不斷加強
近年來,福安市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以茶葉為主的食品工業列為福安市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先后制定出臺《關于扶持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產業集聚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現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促進茶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財政資金的投入不斷加大。
2.1茶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2014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達437萬hm2,茶葉產量517.3萬t,茶葉消費量476.4萬t、占產量的92%。我國毛茶產量209.2萬t,茶葉內銷量173.6萬t、約占產量的83 %,供過于求的矛盾已顯現。2016年初,農業部種植業司對2015年茶葉生產進行調研分析認為,我國茶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產量繼續增加,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競爭壓力加大。主要體現在:(1)面積擴大。據統計2015年18個產茶省茶園面積287.7萬hm2,比上年增加11.7萬hm2,增加4.2%。采摘面積225.8萬hm2,增加15.2萬hm2。(2)產量增加。2015年全國干毛茶產量227.8萬t,比2014年增加18.6萬t,比增8.9%。(3)銷量持平。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預計,2015年大宗茶銷量有所上漲,中檔茶銷售穩定,高檔茶繼續回調,銷售量與2014年基本持平。2015年福安毛茶產量2.86萬t,同比增長1.5%;毛茶產值15.3億元,商品總值36.5億元,均比2014年減少3%。2015年規模茶企產值27.35億元,比2014年33.25億元,減少17.74%。
2.2茶企建設用地矛盾突顯
全市幾乎村村產茶,村均茶園面積40多hm2、年均加工量50多t,每村需配套2個以上中、小規模的初制加工廠?,F有相當部分初制廠處于村民生活區中,無法進行廠房清潔化改造和擴大生產規模,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噪音、粉塵環保隱患,造成部分關停,而鄉鎮有規劃的茶企用地很少。雖然城區勞動力相對集中,且部份龍頭企業辦廠意愿明顯,但城區用地緊張,造成兩難。
2.3當地信貸金融作用弱化
全市茶企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仍較低,產業鏈以松散型為主,各自為陣,產業集群規模和綜合效益較低。受經濟下行大氣候的影響,茶企融資難、貸款難,流動資金嚴重缺乏,影響正常生產。
2.4市場營銷環節急需拓展
目前全市茶葉市場僅有城北茶葉一條街,規模小,管理不規范,配套設施不全。2012年底巖湖坂S地塊公開出讓拍賣,建設茶葉批發市場,尚處在動工建設階段。自營出口量小,全市僅有4家茶企擁有自營出口權,2015年出口茶葉197.27 t、產值1700萬美元,其余均委托市外公司出口或提供原料。
茶產業是我市民生產業,它涉及三個層次,茶樹種植、茶園管理屬第一產業,茶葉加工屬第二產業,茶文化旅游屬第三產業,三個產業相輔相成。必須堅持以“綠色、品牌、誠信、文化”為主線,以生態化思路抓基地,以連續化思路抓加工,以標準化思路抓質量,以品牌化思路抓經營,以工業化思路抓產業,以社會化思路抓服務,加快我市茶產業的發展。
3.1抓好質量提高品質
質量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出口的先決條件之一。(1)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建立茶葉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繼續開展茶葉無償抽檢活動,逐年增加檢測數量,加強茶葉生產過程的質量有效監管。完善市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建設,滿足本地區茶企茶農茶葉檢測需求。(2)建設質量追溯系統。依托農業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建設全市茶葉質量追溯公共服務平臺,要求福安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開展茶葉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實現我市主要茶葉產品“從茶園到茶桌”的全程質量監管體系。(3)創新茶葉品質。充分發揮我市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優勢,利用當地茶葉新產品研發與培訓服務平臺,創新加工工藝,開發天然花香、富硒、低咖啡因等特種坦洋工夫、綠茶、白茶等茶葉新產品,擁有核心技術和定價權,提高市場競爭力。
3.2龍頭帶動凝聚合力
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引導龍頭企業強強聯合重組,抱團發展。重點引導茶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扶持茶葉初制廠改造升級,繼續實施清潔化生產。加快坂中坑下茶葉加工園區建設,促進入駐企業盡快建成投產。鼓勵龍頭企業帶動村級組織或農商聯合建立農村茶葉專業合作社,開展茶農聯保的運作模式。
3.3擴大宣傳營造氛圍
發揮中國馳名商標“坦洋工夫”品牌優勢,持續進行“坦洋工夫”品牌的宣傳推廣。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品牌策劃,嚴格按策劃方案進行品牌推廣,克服近年來隨意性的零敲碎打。發揮在外茶葉經銷商作用,鼓勵支持他們宣傳推廣家鄉茶葉,依托他們在茶葉主銷區建立福安茶葉或坦洋工夫推廣中心。充分挖掘、整理、傳播福安茶文化,重點以推進茶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為抓手,高起點規劃建設“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打造“坦洋工夫”歷史文化展示區、現代茶業加工區,建設融茶藝、茶飲、茶食為一體的茶文化主題公園,開發推廣坦洋古民居茶文化旅游。普及坦洋工夫紅茶知識,提高坦洋工夫鑒賞水平。
3.4注重營銷拓展市場
(1)加快茶葉市場建設。盡快動工建設巖湖坂茶葉專業市場,配套建立全國紅茶價格信息發布、檢驗檢測、物流托運、保鮮倉儲、保安監控、酒店餐飲、日用品超市、銀行、茶文化公園、茶文化展覽館等配套服務功能,著重完善市場管理服務中心、茶葉檢驗檢測中心、紅茶價格形成中心、茶葉電子商務中心、茶文化休閑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構建全國最大的紅茶、工藝花茶貿易中心。(2)發展電子商務。整合電商協會、中國紅茶網、掌上茶葉網、掌上福安等移動互聯平臺資源,四輪驅動共同打造福安茶葉品牌和實現網上交易轉型。鼓勵支持更多茶企開發APP,利用O2O、微信智能商店等傳統行業轉型利器。與阿里巴巴合作,建設“阿里巴巴·福安”茶葉產業帶和茶葉淘寶村,構建我市茶葉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坦洋工夫淘寶村,開展坦洋工夫線下線上互動,輻射帶動坦洋工夫的發展。(3)開拓國際市場。茶葉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及福建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核心區的機遇,鼓勵茶葉企業申辦自營出口權,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再續坦洋工夫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3.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從茶葉生產資金需求“季節性強、金額小、需求急”的特點出發,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優化金融信貸服務,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創新適合茶產業和茶葉企業的金融產品,根據茶企的產業規模、信用等級等分類指導、授信,將茶園、茶廠、茶機具列入抵押物范圍。對資信狀況良好、確有還款能力、與銀行有長期穩定關系的茶企,可以發放信用貸款;對可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額抵押的茶企,可以采取循環貸款的辦法,實行“隨借隨貸、隨收隨還、循環使用”。
總之,茶葉產業作為福安傳統特色經濟型產業,已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隨著我國市場發展進入新常態,既有挑戰也蘊含著機遇,茶葉企業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適應新常態,抓住機遇,在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和營銷模式等方面實現轉型升級。
Thinking on Reform and Update of Fu'an Tea Industry
GUO Kai-nian
(Xibing Town Government, Fu'an 355003,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u'an tea industry, the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Fu'an Tea industry were presented.
Tea industry, Reform and update, Countermeasure, Fu'an
S571.1
A
1009-525X(2016)03-62-64
2016-06-16
2016-07-01
郭凱年(1970-),男,福建福安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茶葉加工、茶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