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92-02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師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很多的教育情境中,我們教師是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的,但當我們面對后進生時,我們依然能做到去激勵、喚醒和鼓舞他們嗎?
教育教學工作中,頗令教師們感到頭疼的,就是如何轉化后進生。后進生在每個班級中為數不多,但也是不容忽視的。后進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是較長時間內形成的,習慣的改造也需要時間。心理學認為,不良道德行為是錯誤認識,消極情感和不良習慣的“合金”。破壞這種合金,比形成這種合金更困難,因此,如何轉化后進生是教育家一直在探索的一個“難題”。
每當談到后進生這個話題,我總是想起C同學。 我接手的這個班整體表現不錯,只有C同學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課無精打采,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教材是一片空白;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他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找出成因,于是我多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在小學曾經是非常優秀,但到了中學后,因為不適應初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嚴格管理,于是他退步了,家長這時對他十分失望,經常對他進行言語上的刺激,希望他能馬上轉變,但他已無法控制自己的壞習慣,從此心理徹底放棄,破罐破摔,進入了惡性循環的地步。
為了轉化C同學,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掌握他的心理特點,講究教育方法,堅持正面教育,使教育具有針對性,激發他的進取心和求知欲。我是這樣實踐的:
一、激勵后進生
世間人人都有所愛,但愛的價值很不相同。我對C同學傾注的愛,使用的是“以春風拂面”的批評話語,這是因為一個與學生情感相通的教師所講的話,后進生往往容易接受,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 “教師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滲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于是我尋找機會發現C同學的興趣愛好并因勢利導,這樣我就能激發C同學的潛能和創造力,在他轉化的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喚醒后進生
轉化后進生生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對其多一些關愛,喚醒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有名古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是這一道理。C同學很多時候只是一時感動,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學習一陣了,過不了幾天,舊病復發,又我行我素,遇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對他說:“這時就是考驗你的時候,是跌倒哭泣,還是爬起奮斗,記住上帝只幫助那些自助的人”。C同學從此改觀不少。在教學過中我們要努力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彰,以增加其改正錯誤的信心。優生令人喜歡,后進生令人討厭,兩種對比,無非是學習成績的好壞,紀律淡薄觀念不強,對后者很多老師感到頭疼,然而,我總覺得優生與后進生之間是有差別的,當后進生在某一方面有困難時,后進生需要的不是指責和埋怨,而是理解,是熱心的幫助和耐心指導,我終于悟出了喚醒在轉化后進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鼓舞后進生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其實每一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一個豐富而獨特的世界。每個孩子自身都存在著巨大的潛能,只要善于發現和挖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C同學也不例外。后進生與優生相比,最大的差異是學習動力不足,自信心不夠,自覺性比較差,因此屢次考試總是失敗,時間長了慢慢喪失了學習的動力,破罐子破摔。現在我們在教學中提倡“快樂教育”,“賞識教育”實際上就是讓每個孩子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所以我經常找些簡單的題讓他做或讓他回答,小組活動中請他當小組長,背書時給他降低難度從而使他能夠得到表揚……讓他體驗到成功,不要輕言失敗。
四、家校互動,共促后進生
我們知道,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因為后進生的影響往往與社會、家庭教育有關系,要想轉化C同學,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我還與他的家長取得聯系,并了解到他的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有問題,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錯了,就不問青紅皂白,一巴掌打過去,我針對這種情況,與他父親進行了一次長談,要他改變教育方法,多與孩子溝通,多關心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家長也非常配合,從細節上去關心小孩,從而融洽了親子關系,孩子也能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決心真正徹底改變以前的壞習慣,隨后他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轉化后進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抓住特點,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培養出更多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