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17-01
美術新課標要求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培養自己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嘗試:
一、巧妙設計課堂,輕松教與學
傳統美術除了畫畫以為,似乎沒有別的內容了,沉悶而又乏味。學生照著書上的圖案“復制”作品,想象力、創造力都受到極大限制。我認為學習的過程應當是輕松愉快的過程,新的美育教學應當積極地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要你學”變成“我想學,我要學”。美術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教學。我在上《人物速寫》一課時,分別在同年級的兩個班上課。一班采用談話、演示等方法,把寫生技法要點反反復復多遍講解,提出作業要求,在讓學生觀察寫生。課后,教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交來作業卻罕見有合格。而在二班,我重新調整了教學方式,少講、多觀察多演示。我請班上的兩名學生做模特,一邊講,一邊演示,一邊總結寫生要領。然后,在讓學生們研討一些典型的動作姿態,他們把這個動作畫下來。畫畢這個動態就在請他人表演另一種動態。之后對學生當堂完成的作業進行講評。如此授課,人人有表演的機會,人人都置身于特地的情景中學習。
二、把活動引入課堂,在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智力
學生成長過程都經歷一些造型游戲活動,其演變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智力發展狀況,有針對地進行教學,把游戲活動引入到課堂中,是課堂氛圍活躍自然。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強加壓力只會抑制學生思維發展,束縛想象力。以往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初中生的創造力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引活動入課堂。我在上《有趣的面具》一課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感受認識面具,學習制作方法,小組合作制作面具,并根據面具編故事進行課本劇表演,展示面具,評價面具等活動情節,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性情得到陶冶,審美意識和能力得到升華、健康的人格得到伸展。正堂課氣氛活躍,濃烈的學習興趣貫穿課始終。
三、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傳統教育把學生視為被動的客體,把大腦當做存儲知識的容器,教師匆忙的灌輸,學生囫圇的吞咽。如:繪畫中關于透視知識的講授,在實物、環境中的認識和理解就要比傳統的講說較容易理解掌握,應讓學生在實踐的環境中自己去發現透視現象并描繪出來。
四、進行美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全面提升學生美的素質
美育是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與其學科相形不悖。
1.把音樂帶進美術課堂,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映,在美術課中適當地引用音樂教育大有裨益。我在東北師大挺的一堂藝術綜合課,整堂課始終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引導學生在大師的美術作品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并通過點線面等造型語言來表現音樂作品,如此如醉的樂曲無形的牽引我們的思想進入畫境,感染畫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不僅使學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而且也提高了繪畫中的審美情趣。
2.把詩文引入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再創造能力
美術通過造型視覺藝術去傳播文化思想,文學則利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二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現手法不同而已,在講授中國傳統繪畫是,看有意識地醞釀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氣氛,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去描繪畫境、創造畫境,獲讓學生帶著作品意境的整體印象,再聯想,再創造。通過古詩的情境描寫,為古詩配畫。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都是有好處的。
3.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提高審美情趣與愛國情操
美術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強烈的思想性。美術課應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愛國主義情操相結合。與此同時,美育要針對教材本身的美的因素,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例如在多姿多彩的風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樹立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在描繪壯美祖國山河中培養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賞優秀的革命歷史雕塑、繪畫中樹立起遠大的人生目標等。
4.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不斷激發美的因素
把學生在生活中經驗與美術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講授《透視》一課時,可以把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近大遠小的關系和課堂結合起來,在講授《布置理想的家居》時,學生們可以暢談自己看到的一些居室的布置方法。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生體會到新美術教育理念帶給課堂的樂趣。
教師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心語的傾聽者和積極的反映者。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感受得到了釋放,有一種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的感受。在美術新的課程改革時期,我們應該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走出過去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是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激活每一個學生潛在的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優秀,這是教師不變的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