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雪茜 劉莉
[摘要]在人類社會整體步入視覺文化和多媒體時代的當下,導演邁克爾·貝儼然已經成為美國電影的領軍人物,其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奇觀化傾向更是令人咂舌。邁克爾導演非常擅長對英雄形象的打造,并極富美國文化色彩。他借助恢宏絢麗的畫面以及頗富張力的敘事,成功地打造了美國獨有的英雄主義與個人主義,在博得大量年輕觀眾青睞的同時,也構建出了自己專屬的影像風格。本文研究了邁克爾·貝電影中的美學,對于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邁克爾·貝;電影美學;敘事張力
邁克爾·貝是好萊塢著名的導演和特效師,《絕地戰警》是他的首部作品,《變形金剛》系列則凸顯了他超強的影像塑造能力。邁克爾·貝所導演的電影通常都會贏得良好的口碑,因為他總是能創造出炫目的影像并為其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簽。他的幽默是自我攻擊式的,但又不失華麗的效果。邁克爾還非常擅長對英雄形象的打造,張力十足的敘事手法令電影中充滿了美國文化色彩。本文著重分析了其電影中的影像美學,對于研究相關電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邁克爾·貝的英雄形象詮釋
美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美國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已經慢慢形成了一種公認的社會意識。為了從歐洲殖民統治者殘酷的統治中尋得解脫,為了不再受到國王、政府、特權階級、貴族、牧師和教會的影響,歐洲殖民者提出了早期的個人主義。這些奮起反抗的人,在堅持個人主義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能夠真正實現個人價值來到美國這片相對自由的土地。從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注重對個人價值的實現,個人主義精神也逐漸成形。相對于自然的神秘與強大,相對于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未知性和危機感,美國人更愿意相信“英雄”的存在。因為自身的憂慮和恐懼,他們在潛意識里就渴望出現一類人去主動驅除危機,他們渴望被保護。對自由的崇拜是美國個人主義最直觀的表現,對個人價值的追求便形成了英雄主義。那么到底個人主義是怎么樣在美國文化價值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呢?又為什么每個美國人都將其奉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呢?想要得到答案,就必須以個人主義為基礎,對美國價值觀進行剖析,然后再深入到電影中,從人物性格的解讀中獲取影片主題的內涵。對自由的崇拜是個人主義價值中最直觀的表現,它是人們行動的能量來源。電影《變形金剛3》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指揮官米櫻從看到山姆的第一眼開始就看不起他,所以一直嘲笑他并不像一個真正的戰士,充其量只是一個報信者。但事實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山姆并不輸于任何一個特種兵。在面對芝加哥時,山姆表現得機智又勇敢,當偵察機出現問題不能執行偵察任務時,是他向總部報告了敵人的準確位置。強烈的愛國主義令他不畏艱險,堅定的個人信念讓他勇往直前,最后他不但抱得美人歸,還成為救世英雄。
形如歐美這些西方國家的人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完全沒有信仰的人不超過國家總人數的10%。美國的組成十分復雜,其居民是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所以融合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白種人多信奉基督教,只有一少部分人會信奉天主教或猶太教,所以外界通常稱基督教是美國人的國教。黑種人則不同,他們比較推崇天主教,并將其作為自己的主教,少部分黑人會信奉伊斯蘭教或基督教。另外還有一部分亞裔黃種人居住在美國,他們多將道教和佛教視為自己的信仰。但事實上,本土的亞裔人都不會信奉宗教,因為亞洲并沒有為宗教的生長提供一塊肥沃的土地??胺Q國教的基督教,在大部分美國人心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上帝更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比如,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會習慣性地將“Oh,my god!”“God bless you!”作為自己的口頭語。這就說明,上帝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信奉宗教是每一個美國人的權利,可以自主決定,沒有人能干預和剝奪。時代的發展令宗教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化,并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具有好萊塢特色的“美國夢”
“美國夢”在美國主流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但是美國人民無可替代的精神支柱,更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所以,“美國夢”是美國電影中永恒不變的主題。從廣義角度分析,“美國夢”就是指民族、自由和平等;而從狹義上理解,在美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只要有執念,都可以通過不懈的奮斗與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更優裕的生活。換言之,將自己的理想掛靠在他人身上或者特定的社會階級是不現實的,只有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勇于創新、敢于拼搏才能夠走向人生的輝煌。從一個人擁有的財富數量便能去衡量他是否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這是一種自由進取的精神,也是美國人前進的無盡動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動蕩的國際形勢、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令這一代年輕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實際的困境迫使人們對“美國夢”進行了新的定義。從美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美國夢”就是存在的,并且隨著美國的成長逐漸變得越來越豐滿,其核心就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必然只有“努力,不懈的努力”。從呱呱墜地開始,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自由和平等,沒有人可以剝奪這一權利。所以,只要堅定信念,在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夢想自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華彩綻放。成功是道選擇題,但卻不會受到家世背景的左右,只有足夠努力,才能尋得捷徑找到正確的答案。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會誕生很多白手起家的商業大亨,他們大都出身貧寒,卻用雙手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影片《變形金剛3》的主人公一開始也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人物,雖然畢業于常春藤大學聯盟,卻在面試中屢屢受挫。三個月后經女朋友老板的幫助,找到了一個行政助理的工作。但經濟上的拮據讓他不得不暫時住在女朋友的家中。就劇情發展來看,此時的主人公在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就產生了巨大失意。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卻沒有給青年一代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所以他們會顯得十分迷茫和無助。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更容易對“美國夢”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忠誠于愛情、執著于友情、奉獻于國家等。所以,落魄的山姆會在晚宴上慷慨陳詞:“我不要那么好的工作,多么好的跑車,我只想留住我心愛的女人。”他看重自己對女朋友許下的諾言,所以寧愿舍身犯險充當霸天虎的臥底,并前往芝加哥拯救自己的愛人。幸運的是,這個自強自立、勇于拼搏的小伙子不但成功營救了自己的女友,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美國人心中的英雄。作為一部科幻片,《變形金剛3》以其逼真的視聽效果、恢宏的場面成功俘獲了觀眾的心,導演邁克爾·貝的影像美學也從此深入人心。
三、敘事張力
影像奇觀是吸引觀眾最直接也最有效的砝碼,是提升電影表現力最有效的武器,也是票房最大的保證。但只有奇觀影像是無法滿足電影藝術要求的。因為電影敘事才是決定電影主題深度的關鍵,僅僅為了奇觀而創造的“奇觀”必然會顯得過于空洞和乏味。邁克爾·貝十分清楚這樣的道理,所以由他執導的電影不但具備聚焦外太空機器生命、遠離現實的奇幻內容,也會兼顧現實生活中的常規影像,并尊重敘事的規律。對于外太空和外太空生命的想象是自梅里愛開始的,邁克爾·貝將這種故事結構再次延續,因為他認為:“百多年的歷史足見影像奇觀并非只是簡單的銀幕呈現和吸引受眾的噱頭,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敘事模式,雖然老套,但是行之有效?!痹陔娪啊蹲冃谓饎?》中,與山姆發生關聯的都是來自外星球的機器人,以破壞地球為目的的是他的敵人,和他一起擔負起保護地球責任的便成為他的朋友。電影就這樣被賦予了“奇觀”的內涵,其主體也被披上了一層奇幻的色彩。《變形金剛3》為觀眾編制了一個人類與外星機器人一起保衛地球的動人故事,導演邁克爾·貝將人們幻想了千年的外星生命以一種不真實的存在方式展現出來,并且與人類的生死存亡產生最直接的聯系,這種非常規的敘事方式恰好呼應了其電影中的影像“奇觀”。他將電影化作一場別樣的異質體驗,不是為了炫耀,只是影像美學與奇幻敘事碰撞后擦出的火花。另外,從情節的延續性出發,流暢的敘事流程配以宏偉的影像奇觀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就像《變形金剛3》中的瞬間形變,又如《珍珠港》中對上帝之眼的開啟。那些超越了人類極限的超存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向往。英雄是能夠拯救他人于危難的,所以其也必然具備某種超常規的能量,才能達到戰勝表象的目的。導演在賦予他們這種異能的同時也滿足了人類某種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者說是填補了人們心中對未來的某種畏懼。所以,需求奇幻的異體其實是人們潛意識中的一種本能,而導演邁克爾·貝恰好發現了這一點,并利用了這種心理。
變形金剛所擁有的強大力量是人類無法匹敵的,所以在他們面前,人類的力量顯得尤其微弱。但是這兩種存在并不矛盾,人類和汽車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他們之間卻存在著被保護者和保護者的巧妙關系?!蹲冃谓饎偂穼儆谙盗须娪?,雖然每一部劇情內容都不盡相同,但所講述的都是汽車人“霸天虎”對人類的幫助和對地球的維護,他們顯然已經和人類成為盟友。但問題是,人類并不是百分之百信任汽車人的,將自己的命運交付于一個異種人的手中,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所以,心存邪念的人便為自己的“錯”找到了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借口,然后勾結外敵,對變形金剛展開陰謀性的屠殺行動。他們模仿變形金剛制造出“驚破天”,妄想取代汽車人的地位。但“驚破天”和“霸天虎”卻存在本質的區別。前者是人類的工具和武器,后者卻是領袖和聯盟。從理論上分析,人類的行為更像是恩將仇報。雖然實際上,汽車在人們眼中只是一種工具,所以只要具備同樣的價值,其實是能夠被取代的。如果從更深層次上進行分析,面對汽車人強大的能量,人類就會滋生出一種危機感,因為習慣了主宰一切,所以肯定不愿意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一個來自外太空的異族。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類對于自然和生活中的未知會產生一定的懼怕,俗稱無安全感,所以更迫切地希望來自強大力量的保護,這也就是美國文化中英雄主義被追捧的主要原因。矛盾是絕對存在的,所以需要不斷地溝通與調和。導演邁克爾·貝就抓住這一點,即滿足觀眾對超現實表現的一種渴望,又讓其停留在可以控制的常規之下。其將不可能變成一種可能的存在,在滿足觀眾視覺和心理雙重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高超的拍攝技術、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奇觀異景。當觀眾坐在銀幕前時,會被電影中的影像左右,并不自覺地幻想汽車人的存在,尤其在“霸天虎”變身的時候,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絕對不足以用震撼來形容。邁克爾·貝利用聲音、色彩的完美配合,給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而他的影像美學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結語
邁克爾·貝的電影善于營造奇觀,能夠依靠影像美學吸引觀眾,所以走在了時代的前沿。但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形式,單憑感官刺激是遠遠無法達到藝術表演的要求的。換言之,為了迎合受眾的需求,電影必須充分調和影像創作與敘事之間的關系,讓影像美學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 劉進華.邁克爾·貝電影奇觀探源[J].電影文學,2013(20).
[2] 齊文濤.從《變形金剛4》看人類的主宰欲望[J].電影評介,2015(03).
[3] 寇雯靜.好萊塢電影vs中國元素——帶你走進《變形金剛4》的電影之旅[J].世界文化,2014(09).
[4] 電影發狂.大膽革命 華麗至死 《變形金剛三部曲》視效進化史[J].電影世界,2011(08).
[5] 陳旭光,蘇濤.影像中的美國與美國神話——論美國電影的文化精神和意識形態策略[J].藝術廣角,2005(06).
[作者簡介] 鄒雪茜(197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四川師范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劉莉(1977—),女,四川成都人,碩士,四川師范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