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指導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這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肩膀上的責任。衛視頻道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平臺和陣地之一,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我們工作的實際,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堅守主流媒體的導向擔當,按照“48個字”的要求,通過新聞、綜藝等載體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精彩“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銘記四個“牢牢堅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以安徽衛視的新聞宣傳為例,我們一是始終牢牢堅持黨媒姓黨的政治原則,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及時、準確地傳達好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充分講好發展的“中國故事”、創新的“中國故事”等。二是關注有血有肉的人,尋找“中國故事”的源頭之水。《安徽新聞聯播》立足新常態,展示新成就,剖析新經驗,為“中國夢”加油鼓勁,提振加速動力;大型全媒體公益行動《少年中國夢》,關注民生,救助危困,助力有夢少年;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平凡人·中國夢》關注普通人的感動,記錄平凡人的光亮,幫助更多人實現他們的中國夢;《超級新聞場》《每日新聞報》,溫暖接地氣、激發正能量,成為了收視口碑雙優的品牌節目。
無論新聞宣傳還是綜藝節目,尋找和表達“中國故事”的方式一脈相承。總書記指出,“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唯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才能找到有溫度、接地氣的好故事。
安徽衛視用優秀的綜藝節目講好“中國故事”,努力鑄造“品類不跟風、品質不將就、價值觀不含糊”的電視節目精品。不僅僅是新聞節目要講導向,其他各個節目、各個環節也要講導向。以綜藝節目的創作為例,我們一直堅持“原創、溫暖、親民”三個關鍵詞。農民賽歌紀實節目《中國農民歌會》,以普通農民為主角,展現時代精神,被《人民日報》點贊;大型姓氏文化綜藝節目《中華百家姓》,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力量;《星動亞洲》通過年輕人的歷練與成長,抒發了青春向上的正能量;全民健身榜樣節目《男生女生向前沖》架構“大沖關”概念,普通人的熱情參與成為它金牌品質的重要標簽;公益益智類節目《全星全益》被央視《新聞聯播》點名表揚,探索出了一條“公益+綜藝”的節目新路徑。安徽衛視堅守“導向正、內容真”的媒體意識和社會責任心,通過節目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研發播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有中國氣派的優秀電視作品。
要講好“中國故事”,更要傳播“中國故事”,要優化欄目布局、架構矩陣、人才創新,把一個個“導向正、內容真”的故事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
在新聞節目方面,《安徽新聞聯播》無論是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報道中,還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調轉促”報道,還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報道中,都注重全媒體平臺協同運作、拓寬節目傳播渠道,有力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超級新聞場》《每日新聞報》玩轉與觀眾的互動,成功完成了網絡信息的精選和新媒體的二次發酵。在綜藝節目方面,《星動亞洲》《中國農民歌會》《中華百家姓》等節目,其多屏融合、跨界合作的方式成為了安徽衛視深化臺網聯動、完善產業布局、提升綜藝節目IP價值的重要策略。
媒體融合環境下,安徽衛視還著力不斷豐富創新電視語言的表達方式,一是打通線上線下,生產出更多融媒產品;二是培育了政策素養高、融媒能力強的多面型人才。雙管齊下,提高了節目內容在多屏受眾中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下一步,安徽衛視繼續深化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用導向正的政治責任觀、品質高的節目質量觀、素養強的人才創新觀,鑄造一批有溫度的徽字精品電視節目欄目,講好生動精彩接地氣的“中國故事”,生產和播出優秀的電視作品,當好黨的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文化精品的創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完成黨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