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婷
近一年,當院線電影不斷為刷新的票房成績慶功時,網絡電影市場也頻增爆點,一個個高點擊片名、超人氣新星不絕于耳。隨之,越來越多人瞄準了這門似乎“穩賺不賠”的生意——按照當下普遍二十萬到三四百萬元的投資成本,和播出平臺獨播2元-3.5元/有效點播(全網1.5元)的單價計算,收回成本幾乎指“日”可待。
對于一批專注生產網絡電影的新公司而言,收回成本是能夠繼續孵化IP、建立品牌,與更有資歷的公司和影人合作的前提,但這遠達不到他們試水這一領域的基本目標。那么,網絡電影的出品方究竟有多大野心?會選擇什么樣的導演作為長期合作伙伴?成功后,還將觸電哪類網絡電影?帶著這些問題,《綜藝報》走訪了幾位行業的先行者。
香港電影導演王晶:用院線電影的條件提升網絡電影的質量
日前,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巖松公布,將以堪比院線電影的投資成本和宣發規模,開發一部網絡大電影行業的標桿之作——《我的極品女神》。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執導該片的竟是近幾年在內地賀歲檔收獲頗豐的香港導演王晶。
盡管是進入網絡電影市場的處女秀,但王晶早在一年前就一口氣與愛奇藝簽下6部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合約,目前除已經公布的《我的極品女神》制作完成,第二個項目已經開始前期創作。王晶向《綜藝報》透露,這6個項目的題材“多元”,涉及“愛情、喜劇、推理、懸疑等多種類型”。
確定網絡、院線“兩條腿走路”之前,王晶做了一些案頭工作。一方面,他非常關注內地的社會時事和觀眾的觀影習慣,他發現“任何一個電影工作者都不能否認互聯網給傳統影視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較之以往的工作經驗,王晶認為觀眾更希望“在院線電影里看到具有大場面和特效”的效果,而諸如“喜劇片、文藝片、愛情片等在電影院里一兩日游的影片,其實可以在互聯網上享有更長的生命”。王晶坦言,“面對互聯網這樣一個可以嘗試更多元、更自由題材的空間和平臺”,他本人“感到特別興奮”。另一方面,王晶也專門在愛奇藝的相關頻道上研究一番,特別關注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天馬行空、劍走偏鋒的創意,尤其是那些“爆款”。經了解,王晶才知道這些項目的共同點為“網感強”,而所謂“網感強”,即為“強題材和強劇情、獨特的美學風格和偏高的顏值,并能在年輕觀眾中引發討論、互動的話題”。
王晶據此比照,對《我的極品女神》這個項目充滿信心。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用院線電影的條件提升網絡電影的質量”,為“打造原創IP”做足準備。如果“極品女神”成功,也會計劃做“極品男神”“極品鮮肉”等。
按照院線電影的常規流程,王晶在該項目的劇本階段投入了較大精力。2015年5月正式開拍,100人規模的劇組拍攝了一個月。他向記者強調,整個項目“完全以院線電影的投資規模和技術標準制作”,幾乎“與傳統電影沒有區別”。同時,他堅信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一樣,明星因其粉絲效應、對上線之后的點擊量能產生直接影響。
《我的極品女神》最終確定的男女主角是鄭伊健和周秀娜,完成一個“機械姬”談戀愛的故事。王晶理想的目標受眾是18-35歲的年輕人,而愛奇藝平臺提供給他的關于特定題材觀眾特征的統計數據印證了他的猜想。
王晶還了解到,目前網絡電影的最高點擊量已經破億,他希望“院線品質”的影片能夠有一個更好的表現。誠然,將播出平臺愛奇藝作為出品方可以“省去發行成本和影院分賬”,但王晶并不回避《我的極品女神》面臨的投資風險。他強調,主要原因是投資規模,盡管通常意義上來說網絡電影的投資風險不及院線電影,但相比其他小成本項目,《我的極品女神》的風險更大。作為一個“網絡電影新人”,王晶坦言對評估和規避風險并無經驗,只能“把內容做好,并控制好成本、明確受眾定位”,再配合“到位的推廣工作”,風險其實“不足為慮”。
新晉導演張濤:再也不會“寄生營銷”
談及網絡電影的“現象級”作品,一定繞不開《道士出山》。從去年清明節上映至今,這部28萬元投資成本的影片一共發酵了2400萬元的票房成績。更令人咋舌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張濤——第一次獨立導演,但在一年內完成了《道士出山》系列、《陰陽先生》系列、《木乃伊之阿拉善傳奇》等9部作品。對于一個新晉導演來說,成長速度驚人。3月初,正在醞釀新的網絡電影劇本的張濤接受了《綜藝報》的專訪。
和其他青年導演靠拍片積累資歷、資源的經驗不同,《道士出山》之前,張濤就作為乾航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于2013年投資制作過一部在騰訊獨播的網絡劇《清除者T》——動作、懸疑類型,無需付費。據張濤回憶,當時的網站雖沒有VIP會員和分賬之說,但已經出現了“微電影”形態,“只是大多數都在賠本賺吆喝,導演自己投資的部分也很難憑借點擊率和CPM(Cost Per Mille, 千人成本,指廣告投放過程中,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的廣告成本)賺回成本”。直到愛奇藝率先提出VIP付費時,張濤意識到可以開始砸下網絡電影“第一個鋤頭”了。
經過初步調研,張濤發現“不少剛從院線下映的大片在網上的點擊率還不如一些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尤其是一些驚悚喜劇片,有一群非常固定的粉絲群體”,而彼時《清除者T》的發行方淘夢網CEO陰超向他建議,僵尸題材可能更加討巧,美劇迷也有很大一部分在追僵尸片。于是,張濤當天迅速完成了劇本大綱,想以現代元素結合“香港僵尸片開創者”林正英的懷舊情懷吸引觀眾。但畢竟是首次操練,淘夢網、七娛樂、派派(北京暢聊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交友應用)三家出品公司都沒有十足的把握,最終確定了28萬元的投資額度。
開拍在際,張濤需要給這部影片確認一個片名。因為第一部沒有什么宣發成本,他和負責影片發行的陰超想用寄生營銷的方式,“捆綁”在當時即將上映的院線電影《道士下山》上。這種做法讓張濤和這部影片在一段時間內陷入輿論指責中,很多想看《道士下山》的人在網站上誤點擊了《道士出山》,但觀后卻沒有看到預期的影星,大呼受騙。而頗具戲劇意味的是,“很多觀眾從影院觀看完《道士下山》后,反而很生氣地要看接地氣的《道士出山》”。
這個結果令張濤倍增悔意,暗下決心“再也不會寄生營銷”了。但更出乎意料的是,隨著第二部、第三部上線后的“口碑相傳”和“IP效應被進一步釋放”,《道士出山》也成為許多網絡電影寄生的對象,之后的《道士降魔》《陰陽小姐》等層出不窮。對此,張濤并不排斥,但也無奈制作水平普遍不高,“盡管網絡電影的觀眾不會像要求院線電影、電視劇和網劇那么高,卻不能僅僅為了賺錢就對影片質量毫無要求”。張濤坦言,《陰陽先生》系列上線后,2016年他將不再拍攝同類型影片。除遇到創作上的瓶頸外,新政策的出臺也是主要原因。
新媒體影視公司掌門人張斯斯:手握原創大IP與影視大公司合作
3月2日,網絡大電影《山炮傳奇之山炮進城2》在愛奇藝獨播,上線8小時,突破票房162萬元,首日點擊量高達1252萬次。就在當天,系列前作《山炮進城1》也首度全網上線,占據騰訊、優酷、搜狐等網站焦點大圖位置。該系列電影的出品人張斯斯在接受《綜藝報》專訪時表示,“類似《山炮進城》規模的、即將在2016年開發制作成系列網絡電影的原創大IP,七娛樂一共有5個。”
張斯斯是七娛樂影業集團(以下簡稱“七娛樂”)的創始人,曾作為《道士出山》《超能太監》等片的出品人,推動過數十個網絡電影項目。但截止到目前,成績最為凸顯的還是《山炮進城》系列。
該系列以公路喜劇定位,講述了幾位東北“山炮”(東北方言,意為做事欠考慮,莽打莽撞的人)進入北京城后發生的一些態百出的事件。影片起用了小沈陽、劉小光等一眾東北笑星,來表現“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根植于東北人骨子里的幽默”。張斯斯坦言,七娛樂“本身就是一個擅長拍喜劇片的公司,所拍的驚悚、科幻等其他類型也都離不開喜劇成分”,第一部的票房之所以有超過預期的表現,除了“優質的制作水準”,其實“演員的功勞過半”。在張斯斯看來,這些“懂得自嘲、善于調侃,傳達出積極、達觀的人生態度”的趙家班演員,值得她與本山傳媒有更深入的合作。
起初,當張斯斯第一次拿著劇本和策劃案找到趙本山時,他對網絡電影形態和整個市場“確實有一些顧慮”。張斯斯希望能用作品讓他以及整個本山傳媒對網絡電影有一個新的認識,隨即提出了“聯合出品”的合作模式。但實際上,七娛樂原本已有一家大牌股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誼”),張斯斯有意將這兩家電視劇和電影行業的“大佬”聯結在《山炮進城》這個項目中。于是,她又聯手曾投資過《梔子花開》《老炮兒》等片的一響天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拼成了四家公司參與的出品陣容。
之后,八九十人的劇組拍攝了二十余天,加上兩個月的后期制作時間,投資額300萬元(含宣發)的《山炮進城1》于2015年10月27日正式上線。張斯斯透露,《山炮進城2》的成本也僅比第一部多了50萬元,這種投資規模相對合理,也將延續下去,但還要根據不同的項目,包括劇本和明星的選擇才能確定具體額度。
談及網絡電影的投資風險,張斯斯說“不是所有項目都一定能夠賺錢”,但防范這種風險出現的方法其實有很多,除拍攝前期設計一些植入廣告外,片子的起片水平也格外重要。
為了保障《山炮進城2》的上線效果,張斯斯臨時對影片的上線時間做出調整,將早先確定的2月22日延后至3月2日。根據張斯斯的觀察,網絡電影也有檔期之說,院線大片剛在互聯網平臺播出時會對網絡電影點擊率造成不利影響,因為原定檔期前后分別有《老炮兒》和《惡棍天使》等影片上線,《山炮進城2》若貿然入市,必定不占優勢。改為院線大片的淡季推出,觀眾就會明顯增多。
有了前兩部所創造的影響力,張斯斯有信心與其他三家出品方在今年繼續推出兩部《山炮進城》系列影片,同時計劃在年底啟動該系列的同名院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