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玉
[摘 要]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崇左市取得了明顯的經濟追趕效果,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其中崇左糖循環經濟產業崛起與快速發展是最重要的貢獻因素。崇左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對承擔趕超發達省市、實現兩個建成重任的廣西產業創新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循環經濟;產業創新;產業選擇;發展道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21
1 崇左市加快經濟趕超、確保兩個建成的壓力與機遇
崇左在撤地設市前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追趕壓力。2002年,國務院批準崇左設地級市,由崇左、扶綏、大新、天等、寧明、龍州六縣和憑祥市6縣1市構成的崇左市,全市GDP為101.53億元、占當年廣西GDP的4.1%,人均GDP為4486元、為當年廣西人均GDP的87%。如果把撤地設市前后三年,即2000—2005年的崇左市人均GDP與廣西人均GDP進行比較,崇左與廣西之間的差距則更大,即在撤地設市前后三年崇左市一直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追趕壓力。撤地設市為崇左市經濟實現大飛躍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2 崇左市經濟加速發展與趕超效果
崇左成立地級市后,雖然最初幾年的經濟發展不夠理想,經濟差距沒有縮小。但是,隨著撤地設市作用的逐漸發揮,經濟獲得了加速發展,發展差距明顯縮小。
2.1 從崇左與廣西整體水平的差距來看
一方面,崇左市GDP在廣西的占比進一步提高,從2000—2002年的年均3.6%提高到2013年的4%。另一方面,崇左市人均GDP與廣西人均GDP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在撤地設市前后三年,即2000—2005年,崇左市人均GDP只是廣西人均GDP的80%左右,進入“十一五”“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崇左市人均GDP與廣西人均GDP之比已經超過90%,差距縮小了近20個百分點。
2.2 從崇左與廣西其他地級市的市際差距來看
崇左與其他領先城市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在廣西14個市中,崇左市成立后的第三年即2005年,崇左市人均GDP排名為第10位;2014年,崇左市人均GDP排名上升到第7位,超越了欽州、來賓等市,緊隨梧州市之后。
3 崇左市糖循環經濟產業的崛起及經濟貢獻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資源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資源化、低排放”為特征,以資源循環利用為核心,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循環經濟把經濟活動按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饋式流程。
崇左市是我國糖料蔗產量和原糖產量長期保持第一的地級市。根據廣西統計年鑒推算,2001/2002榨季入廠原料蔗330.1萬噸,原糖產量4萬噸;到2011/2012榨季入廠原料蔗 1744.2萬噸,原糖產量23.5萬噸。廣西第二大產糖城市來賓市,2005/2006榨季入廠原料蔗 460.3萬噸,原糖產量6.2萬噸;2011/2012榨季入廠原料蔗800萬噸,原糖產量10.8萬噸。
有了原料——糖料蔗作為基礎,產業發展就取決于加工制造業。崇左建市后,以廣西8個糖業集團為基礎,對制糖企業、相關企業及相關資源進行集團化整合,以及轉型升級。進入“十一五”時期,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進入新時期,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制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的精神,2006年崇左市制糖業循環經濟第一個項目動工,2008年制糖業綜合利用產值達到11.3億元,占制糖業總產值的11.5%。經過幾年的培育發展,崇左市對制糖產生的相關副產品實現了資源化與循環化利用,即傳統制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廢水、廢氣、濾泥、余熱、蔗葉、蔗稍,不僅實現了充分的資源化利用,而且還實現了產業化循環,作為制糖行業原料的糖料蔗來自于農業,糖料蔗經過工業生產的加工制造后,其中的一部分廢棄物實現了變廢為寶,變成了糖料蔗生產的原料回歸到種植業,實現了農業與工業之間的產業大循環。目前,崇左市糖業已經形成由制糖、造紙、酒精、酵母、生物肥、生物質發電6條產業鏈構成的糖循環經濟產業。在6條產業鏈中,體現了鮮明的循環經濟性質(詳見下表)。其中,湘桂、中糧、豐浩、東亞等糖業集團的循環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崇左市糖循環經濟產業及六大產業鏈表
1.甘蔗(蔗莖)—制糖—原糖—糖產品加工(精制糖、特種糖等)
2.甘蔗(蔗莖)—制糖—蔗渣—制漿—造紙—環保包裝產品、堿回收
3.甘蔗(蔗莖)—制糖—濾泥深加工—生物肥—甘蔗種植
4.甘蔗(蔗莖)—制糖—糖蜜—酵母(酒精)—生物肥—甘蔗種植
5.甘蔗(蔗莖)—制糖—蔗渣糖蜜深加工—木糖醇阿拉伯糖—生物能源—甘蔗種植的能源
6.甘蔗(蔗稍、蔗葉)—飼料—養殖(牛)—沼氣發電和生物肥—甘蔗種植
崇左市經濟的加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糖循環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就農業而言,甘蔗種植產業是崇左的第一大產業,近幾年,甘蔗種植面積一直在25萬公頃以上,是水稻種植面積的3倍以上,崇左糖料蔗種植面積和蔗糖產量連續7年位居廣西和全國地級市首位。就工業而言,糖業長期都是崇左的第一大產業。因此,如果就種植、加工制造全產業鏈與產業集群而言,涵養種植、加工制造的糖業不僅是崇左最大的產業,而且與崇左最大的另外兩個產業——錳業、水稻種植及加工產業在產業規模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4 崇左市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對廣西產業創新選擇的借鑒與啟示
經過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開放與高速發展,資源衰竭、節能減排降耗、可持續發展、地區差距越來越大等對廣西發展的約束,不僅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硬化。在這個背景下,承擔廣西趕超發達省市、實現兩個建成目標重任的廣西產業創新,如何進行產業選擇就成為產業創新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從崇左市經濟追趕及糖業創新發展的實踐來看,產業創新在產業選擇上要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最好地實現產業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融合,盡快把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從歷史來看,糖業是最古老、最傳統的產業之一,從傳統思維來看,糖業的產業創新已經沒有多少空間,或者是創新的難度屬于高難型。但是,崇左市糖業創新與產業發展表明,傳統產業與產業創新中的產業選擇并不存在內在沖突,產業創新中的產業選擇并不存在絕對的禁區,選擇自己擁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產業進行產業創新與重點發展,欠發達地區在區域競爭中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欠發達地區的經濟追趕才有可能快速高效。
崇左市糖業創新與產業發展還表明,產業創新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既是實施產業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重要道路,同時也是消除資源衰竭、節能減排降耗、可持續發展、地區差距越來越大等諸多約束的有效路徑。把自己擁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產業引導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或者是使原來的循環經濟發展得更好,這不僅是產業創新的表現,而且也是產業更高效快速發展的表現。一個產業要走上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必須同時做到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或是必須同時做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一個產業走上了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意味著在初始資源投入不變或者只是略有增加的條件下,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和高利用、廢棄物資源化、低排放等機制,可以實現產出放大化,收到更好的投資乘數效應。
參考文獻:
[1]梁紹英.崇左市蔗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2]麻昌港,張勁松.桂西南資源富集產業集群就業效應分析——以崇左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4).
[3]李鋼源,張中華.低碳循環:制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來自中國“糖都”的調查[J].區域金融研究,2010(12):68-71.
[4]黃尚志.崇左市蔗糖產業發展問題及其信息化解決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
[5]萬崇興,韋日成,萬語,等.崇左市蔗糖產業“4331”發展戰略研究[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4):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