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潔



[摘要]為了對不同性別的中國居民收入流動性進行分析,文章使用了2006年和2011年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數據,通過構建收入轉換矩陣,比較了不同性別收入流動性水平及收入流動性結構。發現從全國來看,收入向上流動低于向下流動;從性別來看,女性收入流動性高于男性,而男性的收入向上/向下流動比率高于女性。得出全國范圍內的收入流動不利于多數人經濟地位的改善,且考慮了收入流動性之后,靜態性別收入差距會變大的結論,最后從收入流動性的角度,就如何改善性別收入分配不平等狀況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收入流動性;性別差異;收入轉換矩陣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1030
1引言
眾所周知,女性在就業中容易受到歧視,這會影響到其與男性勞動者的收入差距。郭鳳鳴(2011)提出,性別歧視是導致性別工資差異的主要原因。而性別收入流動差異處于什么狀況,在加入了時間維度后,性別工資差異又會有何變化。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性別的收入流動性水平,從而對減小性別收入分配差異提出建議。
2研究方法
21收入轉換矩陣
收入轉換矩陣是測度相對收入流動性的一個基本分析工具,它是以轉移概率為元素的收入流動矩陣。轉移概率是指,個體的兩期收入分別按照收入水平的大小順序平均分為若干組,基期處于某個收入組的個體在報告期進入各個收入組的概率,即個體的收入位置有多大的比例是上升、下降或是維持不變。收入轉換矩陣P如下所示:
p=p11…p1j…p1n
pi1…pij…pin
……………
pn1…pnj…pnm
轉移概率pij表示基期收入處于第i組的個體在報告期轉移到第j組的概率。對于基期的某個收入組而言,轉移概率之和應為1。通過收入轉換矩陣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收入在一段時期內是否發生相對位置變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變動大小。為了使結果更具說服力,還需要基于轉換矩陣構造適當的指標來測度收入流動性。
22測度指標
基于收入轉換矩陣的流動性測度指標很多,本文選取慣性率、亞慣性率、平均流動指數、Shorrocks指數、卡方指數這五個指標。
慣性率測度的是兩期收入相對位置保持不變的人口所占的比重。慣性率越小,收入流動性越大。
M1(P)=1nn1Pii
亞慣性率度量了收入位置維持原狀態或移動一層的個體比例。亞慣性率越小,收入流動性越大。
M2(P)=1nni=1i+1j=i-1Pij
平均流動指數是不同收入階層間的流動性的加權平均,它同樣反映了社會整體的收入流動程度。平均流動指數越大,收入流動性越大。
M3(P)=1nnj=1ni=1i-jpij
Shorrocks指數是通過矩陣的跡來測度收入流動性,它測度了個人離開原來所處位置的平均概率。Shorrocks流動指數越大,收入流動性越大。
M4(P)=n-trace(P)n-1
卡方指數用來度量一個社會實際分配的收入轉換矩陣與完全流動矩陣之間的距離。卡方指數越小,收入流動性越大。
M5(P)=ni=1nj=1(pij-1/n)21/n
3實證分析
本文選用了“中國家庭營養與健康調查”(簡稱CHNS)數據庫。CHNS調查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人口中心合作的追蹤調查項目,其目的在于探討中國社會的經濟轉型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開展對國民健康和營養狀況的影響。該調查始于1989年,之后分別于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1年進行調查,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九次,范圍覆蓋了9個省的城市和農村地區。該調查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每次調查大約200個城鄉社區,4000戶家庭,城鄉比例約為1∶2。
由于本文要研究的是個體收入,因此在CHNS數據中選取了變量indinc_cpi,該變量已經按不同地區及時間對收入數據進行了平減,具有可比性。為了便于研究,本文利用了CHNS中近5年(2006—2011年)的收入數據,并將2006年和2011年的被調查者年齡都限定在了16~60歲。通過匹配,得到總樣本數為2579人,分性別樣本數及人均收入狀況見表1。
表12006—2011年基本收入狀況總男女樣本數2579120813712006年人均收入(元)124547153135993582011年人均收入(元)236333271154205652資料來源:本表數據根據CHNS數據整理而得。
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人數相差不大。而無論是2006年還是2011年,男性人均收入都大于女性人均收入。
分別將2006年和2011年的收入進行排序,通過收入五等分法得到總收入轉換矩陣、男性收入轉換矩陣以及女性收入轉換矩陣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男性收入轉換矩陣的慣性率、亞慣性率及卡方指數均大于女性;同時,平均流動指數和Shorrocks指數均小于女性。從不同指標說明男性收入流動性低于女性。對不同性別的流動性水平和流動性結構具體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流動性水平方面,總體來看,頂層最缺乏流動,第二層和第三層流動性相對較高;分性別來看,男性除了在頂層流動性上稍微高于女性外,其他各層流動性均低于女性。在流動性結構方面,總體來看,居民收入向上/向下流動比率小于1;分性別來看,男性收入向上/向下流動比率高于女性,頂層在向下流動中占比高于女性,底層在向上流動中占比低于女性,在第二層中,男性收入向下/向上流動比率高于女性,而在第三層和第四層中,其收入向上/向下流動比率均高于女性。
4結論與對策
由實證分析結果可以得出,居民的收入流動不利于多數人經濟地位的改善;雖然在頂層、第二層以及底層的收入流動中,男性收入向上流動的水平不如女性,但男性收入流動質量總體優于女性。在考慮了收入流動性后,性別收入不平等狀況會更加嚴重。
性別收入差距的擴大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考慮如何提高女性收入向上流動的比率,對縮小性別收入差距有一定的意義。政府和社會各界應關注女性在受教育和就業時受到的性別歧視,通過立法和一系列相關措施,切實保障女性在各方面同男性享有同等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郭鳳鳴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中性別工資差異的經驗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2]洪興建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測度方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3]胡棋智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流動性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4]李實,賴德勝,羅楚亮,等中國收入分配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5]李黎明職業流動的性別差異與收入不平等——基于2008年CGSS數據的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S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