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摘要]文章結合大數據時代的背景,論述職業教育中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從解讀大數據時代背景、對職業教育的影響以及計算機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從一名基層職業教育的角度論述了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改革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培養培訓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應看到,當前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構不盡合理,質量有待提高,辦學條件薄弱,體制機制不暢,需要不斷地改革、調整。因此,隨著互聯網技術和Web 2.0的發展,數據量激增,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環境下,深入了解大數據時代,接受和迎接這種挑戰和機遇,結合專業領域,提出教育改革的對策,激發學生學習、創造的潛能,努力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實現從校內到校外的無縫對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大數據時代的解讀以及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1.1 大數據時代的定義及特點
2011年“大數據”第一次被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正式發布提出。根據麥肯錫研究院的定義,所謂“大數據”就是那些規模大到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已經無法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業界通常用大量化(Volume)、多樣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大價值化(Value)來概括大數據的特點,簡稱4V。人們可以通過一種能夠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的新技術來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世界、改變世界,特別是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基于數據分析做出,而非經驗和直覺。
1.2 大數據時代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雖然這些年,職業教育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但相對市場經濟而言,我國的職業教育仍然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我們必須要在“大數據時代”來臨之際,了解它對我們的職業教育產生哪些影響,以便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縮短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
1.2.1 教育理念和思維發生改變傳統的教育工作我們主要是依靠教育主管單位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開展的,但往往這些經驗總結不具有科學性,不適應當代學生群體。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知識,尋找聯系,總結規律,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制定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
1.2.2 學習環境發生改變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限于課堂、課下,甚至不在學校。這些年,信息技術飛速發展,MOOC、微課、翻轉課堂、在線課堂,特別是智能手機出現后,學生獲取知識不用完全依賴教材、教師和課堂了,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體的出現,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便捷了。因此學生學習環境發生改變,意味著教育真正回歸社會、回歸家庭,教育真正實現融入社會和自然。
1.2.3 教育方式發生改變在大數據時代,教師早已不是知識的控制者了,在學生面前,教師可能已經落伍了,甚至可能落后很多。但教師擁有比學生更多的閱歷和經驗,這正是學生身上所缺乏和急需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由臺前變為幕后,注重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2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專業教育面臨的挑戰
作為職業院校開設最多的專業之一,計算機專業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時代來臨,以計算為中心模式逐漸向以數據為中心轉變,對計算機專業來說更是一種挑戰。
(1)一直以來,人類的基本思維有數學思維、物理思維之分,大數據時代來臨后,計算思維將成為人類又一基本思維,因此我們在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教育時,要注重對計算思維的培養,并且作為基礎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
(2)學生的認知模式發生改變。學生從以往的基于猜測假定的認知方式轉變為基于事實的歸納總結。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早已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學生更喜歡通過親自嘗試摸索來驗證教學內容。
(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上擁有大量的計算機專業方面的教學資源,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的渠道增加了,不再單純依賴課堂教學,為專業教師的教學帶來壓力。
3 未來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的探索與嘗試
3.1 重新設置課程體系
計算機專業進入大數據時代后,計算機技術發生了巨大改變,人才市場上需要更多存儲、分析、應用技術的人才,培養這些人才都需要計算機相關知識作為支柱。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設置課程體系,嘗試“導入-講授-實踐-深究”的教學思路,根據本地經濟特色和社會需求對現有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和設置做一定的調整,專業培養目標更加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更多的學生具備扎實的數理知識,掌握熟練的軟硬件技術,具備較突出的程序設計能力,以使他們能夠在大數據背景下從事軟件開發設計工作,并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的人文素質。
3.2 由淺入深,調整教學方法
當代教師應具備組織力和凝聚力。職業院校學生大都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潛力不易得到發揮,職業院校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改變這種現狀。“大數據時代”獲得學習信息的渠道增加了,這對職業教育是很好的機遇,但同時也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從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轉變成知識的收集者、編輯者和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我們可以嘗試從基本的教學方式的改變開始。以數據庫基礎知識為例,傳統教學,教師利用PPT課件,將基礎知識傳遞學生,課堂以演示為主,學生根據老師要求重復老師的操作,加深印象。這種教學方式太過枯燥,學生無法達到學習效果,應當課前將學生分組,以小型項目為主,讓學生自主完成簡單的操作練習,教師利用微課或課上做簡單的重點知識講解,通過案例項目操作,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科學相關領域的好奇心,增加破解難題的信心,達到教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3.3 走出去,搭建校園和企業平臺
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決不能閉門造車,應該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學校,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的需要和實習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建立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機制,構建社會化學習社區,師生實名互動,嘗試記錄學生實習鍛煉的進程,逐步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在校企合作中我們不應只注重給學生增加實踐鍛煉的機會,還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通過他們的親身體會,了解當代職業院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以及興趣點,將這些情況即時反饋給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我們通過這些“大數據”再來改進教育教學,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大數據時代給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帶了挑戰和機遇,給計算機專業教師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啟發。我們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去摸索新的教學方式,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應該在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建立數據記錄的機制,摸索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加強溝通和協助,互相總結教學經驗,建立與領導的溝通機制,為提高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體系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趙毅,朱鵬,遲學斌,等.淺析高性能計算應用的需求與發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7,44(10).
[2]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