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韻
[摘要]公立醫院改革勢在必行,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隨著藥品價格的降低,患者就醫壓力和醫患緊張關系得以緩和;另一方面,藥品收入不再作為醫院收入來源,雖然增加了醫院運行困難,但從總體上看,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利大于弊。文章主要從藥品加成政策取消的必然性、取消后的影響和醫院的應對措施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醫患關系
1 前 言醫藥衛生事業關系著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藥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藥費用上漲過快,老百姓個人負擔過重,對此,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改革藥品加成政策,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藥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采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
2012年國務院下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此規劃主要明確2012—2015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階段目標、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其中指出要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
2015年5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孫志剛表示,從目前改革的政策設計和已經在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城市和試點醫院來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之后,醫院的收入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不一定就是醫院的大災難,當初的藥品加成政策單純的是為了增加醫院收入,如今卻成為了醫院賴以生存的基礎,這本身就是畸形的,而國家現在提出的藥品零加成政策,給了公立醫院一個矯正的機會,在此基礎下,公立醫院如何順應形勢,做出合理的改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2 藥品加成政策取消的必然性
2.1 藥品加成政策已無法適應現階段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以前,藥品加成政策作為一種補償手段而存在,主要用于彌補醫療服務收費低及財政補助不足等問題,但現在看病難、看病貴已然成為社會普遍現象,由此產生的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直接影響了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2.2 “以藥養醫”已是行業潛規則,不合理用藥滋生行業腐敗
藥品收入一直是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為創造經濟效益,醫生亂開藥、開貴藥的現象屢見不鮮,而醫院為保證自身發展,并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過多的干預,那么,這些監管的缺失必然導致腐敗的滋生,這不僅損害了醫院的形象,更增加了患者的負擔。
2.3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是新時期醫療改革的必經之路
醫療衛生事業直接關系著民生、民情,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是轉變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變被動為主動,引導合理診療。
3 藥品加成政策取消后的影響
3.1 積極影響
(1)降低了藥品價格,能夠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的直接影響就是藥品價格的降低,這一舉措使人民群眾直接受益,不僅可以緩解門診病人的看病壓力,也使住院病人就醫負擔得到減輕。特別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同樣的藥,每個周期都可以用少于15%的價錢買到,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2)有利于緩解醫患關系。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看病難、看病貴所導致的,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患者看病的整體費用勢必會有所下降,這樣,對于緩解醫患關系、構建和諧醫院是有積極影響的。
(3)改變醫院收入結構,使醫院良性循環,努力回歸公益性。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意味著醫院再無法從藥品差價中獲得利潤,從以前“以藥補醫”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逐步向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院內部管理等方面轉變,從而提高醫院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4)規范醫生用藥行為。現階段,大多數醫院醫生的個人收入與經濟效益掛鉤,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少醫生開貴藥、多開藥,嚴重損害患者利益。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用藥多少與醫生個人和醫院沒有直接關系,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規范醫生的用藥行為。
2.2 消極影響
(1)直接影響了醫院收入。藥品收入一直是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醫院的主要經濟來源被切斷,醫院收入會大幅度下降,在醫院補償不到位的情況下,會把醫院推入無法正常運營的困境中。這對于醫院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造成衛生資源浪費。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患者就醫費用會有所降低,這可能導致經濟稍微寬裕的患者,都選擇大醫院就醫的情況,出現大量大醫院看小病的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時,也不利于醫療衛生事業的均衡發展。
(3)公立醫院發展可能陷入瓶頸期。藥品加成政策的取消,導致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如果補償政策不到位,醫院發展將陷入瓶頸。醫院收入的下降,也將會影響到醫護人員個人收入,醫院很可能在改革過程中,遭受人才流失的囧境。若醫改成功,醫院可能重新走上正軌;一旦失敗,醫院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3 藥品加成政策取消后公立醫院的應對措施
3.1 積極推行單病種付費
單病種付費模式是通過統一的疾病診斷分類,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制定出每一種疾病的定額償付標準,社保機構按照該標準與住院人次向定點醫療機構支付住院費用,讓醫療資源利用標準化的一種支付方式。它本來是防止醫院小病大治的手段,但對于公立醫院來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公立醫院應積極響應并實施醫保、新農合推行的單病種付費方式,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壓縮費用標準中的藥占比,適當提高檢查治療費所占比例,一方面可以讓患者花最少的錢治好病,另一方面醫院也用最合理的費用結構收取了費用,從而達到患者與醫院的雙贏。
3.2 加強醫院內部管理
一是加強成本管理。要開源,也要節流,醫院內部的成本控制十分重要。醫院可以根據人員編制和全員參與的方法,將科室成本控制指標分解到人,以收入監控消耗,科室對崗位人員實行消耗量化再分配,重點是材料費、維修費等,并將成本控制完成情況與分配掛鉤,做到人人有指標,人人有責任。同時,組織開展人人節約活動,激勵每個人自覺從點滴做起,提倡節約一分錢、一度電、一滴水、一張處方精神。另外,及時、如實向財務科反饋信息,提出成本管理的合理化建議,并做好登記。
二是完善醫院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加大醫生個人收入與工作量、服務質量、病人滿意度掛鉤的比例,降低經濟效益在績效考核中的比重。通過績效考核指標的調整,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三是嚴格藥品采購和使用管理。非專利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藥品;對部分專利產品,采取談判采購的辦法,通過大量采購等方式,壓低虛高藥價,換取一個比較低的、合理的價格。同時,加強藥品的使用管理,如果僅僅取消藥品加成,而不降低藥品流通環節的價格,藥品使用過程中的不正之風會依然存在,所以醫院必須對藥品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監管,對進入醫院的藥品進行定期檢查,并對專科性藥物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醫生有違規使用某種藥品的情況,立即查明原因,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罰。
3.3 爭取政府資金支持,謀求醫療合作
首先,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一直是醫院的短板,一方面,政府要求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降低醫療費用;另一方面,政府又不給予足夠的補償,這造成了現在公立醫院兩難的處境。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公立醫院補償將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這樣,爭取政府資金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謀求院企合作可以成為醫院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醫院可以通過與公司合作,引進無力購置的大型醫療設備,由醫院和公司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得到實惠的將是患者、醫院和公司三方,患者可以滿足正常的醫療需求,醫院可以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公司投資醫療市場,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利益,取得社會美譽度。
4 結 論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一方面,醫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盡量減輕藥品收入的缺口影響;另一方面,政府必須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積極推行分級診療方案,適當提高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資金投入,提高醫保、農合結算率等,努力實現與取消藥品加成政策軟著陸的平穩對接,保證醫院能順利渡過此次改革浪潮,并在未來一直良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曉,周典,吳丹.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利弊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33-35.
[2]宋春燕,尹愛田.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下農村醫療服務分流的措施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3):60-62.
[3]王海瑛.取消藥品加成 有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J].中國衛生經濟,2015,34(12):43-45.
[4]張默,卞鷹.我國醫院藥品價格加成政策的歷史回顧及其影響[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7):46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