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農村金融對農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城市經濟體系日臻完善。但是城鄉差距和二元經濟結構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資料顯示,近十年來,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金融對當地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越發明顯,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本文從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角度出發,剖析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過程中,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結合國家相關金融政策和當地實際,提出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用金融來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構思。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發展;構思
一、農村金融的含義和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情況
1.農村金融的含義
就其表面意思來理解,農村金融首先在農村兩個字,也就是說任何的經濟信用活動都必須與農村的發展相關,利于農村的農業發展。其次是金融,是以金融手段來促進農村的發展,是以貨幣、信用為主來發展農村經濟。隨著農村政策的改變,使得農村的經濟得到了比較長足的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和改革,農村經濟在徘徊中向前發展著,慢慢的農村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國家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使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但農村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必須加大力度發展好農村經濟。
2.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情況
牡丹江市位于中國黑龍江省東南部,不僅是一座多口岸的區域性經貿城市,還是一座風光秀麗的旅游城市,全市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雖然牡丹江市不是農業大市,但特色農業較發達,地貌以山林丘陵為主,呈“八山半水分半田”格局,是典型的山區半山區農業。經查詢有關文獻資料,牡丹江市農業發展有四大優勢:生態優良、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區位獨特。近年來,在不斷發掘自身潛力下,牡丹江形成了多元化、區域一品化的特色農業格局,綠色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二、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中的金融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這其中,農村金融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它是一種動態的、階段性的過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前提就是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雖然,我國經過多年的金融改革,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農村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規金融體系,其中主要以政策性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為主體。但必須看到,由于歷史、現實的種種因素,牡丹江地區農業發展中的金融問題仍相當突出,主要表現在:
1.農業政策中有關金融制度方面不完善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是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金融機構積極配合,極大改善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環境,也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總的來說,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始終跟不上農業發展的腳步,農村政策性金融沒有發揮它的正常性功能,沒有設立完整的法律法規,所以制約了政策性金融發揮它的正常性作用。所以必將阻礙農村經濟的正常發展。
2.小額貸款行業困難重重
去年底,黑龍江省金融工作辦公室領導來牡丹江市開展對小貸行業發展調研,各公司普通反映,受全國經濟下行影響,小貸公司的客戶,特別房地產行業客戶和與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如建筑材料供應商、裝潢裝飾公司等客戶,普遍存在收貸難、收息難的問題。另外身份地位不明確、稅負重、融資難等問題也長期困擾小貸公司,限制了行業的發展,所以必須在這些問題上著重解決,想好應對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牡丹江市的農業。
3.金融服務產品類型單一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產品并不是多種多樣的,而是十分單一的,這與許多城市的金融服務產品相比有很大的差別,這其中有自身的顯示原因比如金融機構網店少,當地居民沒有正規渠道獲取多樣性的金融產品進行比較。另外,這種產品的單一化與經濟發展的落后有很大關系,有數據顯示,牡丹江市乃至黑龍江省網絡經濟和網絡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人們更更傾向于采用當面驗貨和當面交易的傳統交易方式,這是因為由于網絡誠信交易環境建設尚不完善,交易雙方對網絡交易信息的可信性和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存有疑慮。
4.各大金融機構定位不清,功能缺失
政策性功能缺失和商業性功能缺失導致了各大金融機構的定位不清,主要表現在中國農業銀行再農村的營業網點本來就少,還進一步的減少網點,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政策難以實施。農村信用社存在產權不清晰、治理結構不完善、殘缺等問題。而且對農村的農業支持也相對減少,農村的信貸政策也只限于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導致農村金融體系無法對農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構建牡丹江市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體系的設想
1.積極創新和推廣特色農村金融產品
有關當局應認真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引導、發動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創新和服務力度,拓寬農村居民創業創新投資資金供給渠道、降低創業創新融資門檻,全力支持我市創業創新,為農業創新發展提供健康的金融環境。(1)創新和推廣特色金融產品;(2)拓寬直接融;(3)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資渠道。
2.改善小額貸款行業環境,給予政策支持
設立支農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優先支持在縣域以下及空白區域設立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設立非盈利或微利的支農融資性擔保公司。除此之外,加大對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投資,首先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提高農村企業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專業知識。過去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城市中選拔出來的,但是這種選拔方式往往留不住人才,工作人員的流失比較嚴重,所以改革后的農村建設應該在當地農民中進行選擇,然后在重點培養其專業素質。其次加大工作人員的數量,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企業的發展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3.繼續推進農業“走出去”戰略
在我市,一直進農業“走出去”戰略,通過利用牡丹江市的迪利優勢,充分發揮沿邊開放口岸樞紐站的作用,使得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必須制定不同的方針、政策,在我市,只有不斷促進我國和俄國的農業聯合發展,切實做到“走出去”發展戰略,不足限于當地,積極謀求對外發展,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的發展。
4.建設地方涉農銀行機構
由東寧農村商業銀行負責組織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牡丹江銀監分局負責爭取村鎮銀行設立指標,幫助輔導新設村鎮銀行;農信社負責推進城郊聯社轉制農村商業銀行;市金融服務局、市財政局負責幫助農信社盡快化解不良貸款,改善“社改行”改制指標,積極推進農村商業銀行設立進程。
5.扶持當地農村電商發展,繼續推進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
所謂的農村電商發展,意思就是通過一些網絡平臺,將農村的優勢資源放到網絡平臺上去,讓更多的人、更遠的人開到當地發展的優勢。使得農村走上信息化服務業的發展道路。可以選定合適的位置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讓網絡平臺切實為農村的發展作出貢獻。不能只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易,通過網絡平臺搞活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電商,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并且需要晚上電商環境,例如網絡覆蓋、終端普及、電商人才培養、稅收等方面,結合到牡丹江地區實際情況,將當地比較有特色的蔬菜水果推銷出去,通過網絡的平臺就能讓食用菌、紅樹莓等當地特色食物銷往全國各地,為農民賺取更多的收益。以前由于各種渠道的局限,當地的新鮮有特色的蔬菜水果吃不完,又銷不完,只能扔掉,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通過網絡平臺,就能加大流通。不僅銷往了全國各地,還能銷往各個國際城市。使得牡丹江的農業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四、結束語
各級金融改革的持續推進,為牡丹江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但這只是該地區農業發展的一個方面,如何讓本地特色農業,特色產品根據市場號召力,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也是一個突出的方面。新農村的內涵不只是物質水平的“新”,也是精神層面的“新”,農業的發展涉及到普通大眾的生活,不能馬虎。不斷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金融改革,始終把金融招商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上,著力推進引進和新設金融主體工作,增強金融對社會經濟的支撐作用,只有各方面協調好,處理好,才能是牡丹江地區的農業得到極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新.關于地區現代農業園規劃調研與比較研究[D].長安大學,2015.
[2]王冠枚.壽光市農村金融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3]張行三.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牡丹江地區農村社區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5.
[4]夏偉.涼山州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潔(1974.04- ),女,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