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艷
摘 要: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經濟利潤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出現并且迅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而在企業發展過程一個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會計核算,會計核算往往可以較為真實有效的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因此受到企業的重視。而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會出現一定的稅務籌劃,影響企業最終的會計核算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企業稅務籌劃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因此會對其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說明,并且提出一定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企業會計核算;稅務籌劃;實際運用
企業在運行時往往需要借助會計才能更好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把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而管理會計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這是因為管理會計可以給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來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而稅務籌劃的出現可以使得企業的會計核算效率不斷提高。所謂的稅務籌劃就是指在我國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保證企業的經營與生產既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又能保證符合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不同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不同,因此無論是成本、費用還是經濟收益都會存在著很大差異,企業應該根據運行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出合適的稅務籌劃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稅務籌劃的效率。
一、納稅籌劃概念
下面我們將會對納稅籌劃的概念進行詳細的說明解釋。一般來說,納稅籌劃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這兩種定義。首先我們會對其廣義含義進行介紹,它是指企業通過一切活動來保證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所要支付的費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和納稅風險。所謂的納稅風險就是指當國家的收稅政策、收稅比率和收稅渠道發生改變時,企業所要面對的繳納賦稅的壓力也會隨著消失。而繳納費用既包括了基本的申報費用,又包括了繳費過程中的一切開支。
而狹義的納稅籌劃則是指企業為了降低稅收支出而鉆法律的漏洞,從而避免或者降低稅收的行為,著屬于稅收轉嫁行為,是違反我國稅務法的相關規定的。造成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當前有關稅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沒有明確規定納稅人的義務,也沒有制定針對偷稅漏稅行為的懲罰機制,導致市場上開始出現較多的狹義納稅籌劃活動。廣義的納稅籌劃活動與狹義的納稅籌劃活動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在分析二者的概念時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做好二者的區分工作。
二、運用稅務籌劃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企業要想獲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做好稅務籌劃原則的設計,幫助企業提高內部的稅務籌劃效率和運行效率,只有對企業的稅務籌劃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才能借助稅務籌劃制度來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保證企業的經濟收益。因此,稅務籌劃制度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幫助企業站穩腳步,獲得進一步發展。而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則就是合法性原則,保證納稅人充分意識到納稅的必要性意義,才能保證企業盡可能地減少偷稅漏稅行為,從而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
2.前瞻性原則
市場的動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稅務籌劃,因此要保證所確定的稅務籌劃原則的前瞻性,可以充分把握市場的趨向,這樣才能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不斷發展當前的資本市場,政府應該加強宏觀調控,根據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相關的約束機制體制,減少市場帶給公司的負面影響,促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3.目的性原則
應該提高對稅務籌劃制度的重視度,不斷改善當前的稅務籌劃原則,安排專業的人才來進行企業稅務籌劃原則編制,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使得企業的稅務籌劃制度可以充分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目標,只有這樣的內部機制制度才能指揮企業更好地發展與進步,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因此,目的性原則十分重要,應該時刻以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主要目標,不斷完善當前的稅務籌劃原則。
4.全局性原則
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時,必須保證和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保持一致,不做違法亂紀的行為活動。除了需要對企業的業務進行全面分析和控制,還應該保證不斷降低企業的支出和成本。企業一旦制定了稅務籌劃制度,那么無論任何職位的員工都應該服從相關準則,保證相互牽制,提高制度的權威性和全局性。
三、會計核算過程中的運用稅務籌劃的方法
1.存貨計價方式選擇在稅務籌劃中的運用
市場經濟制度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國的經濟帶去了巨大活力,我國市場逐漸呈現自由化的特點,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出現并且迅速搶占了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進了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但是,我們在研究時發現,當前的各行各業盡管涌現的速度十分快,增長速度也不斷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當前的企業發展中存在著較大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對市場的認知有限,導致企業遇到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擴展。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就要結合當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將企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和市場相結合,不斷完善當前的會計信息質量管理制度,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而會計信息質量的程度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都有著相同的作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業地發展,因此企業應該提高對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重視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機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指導企業較好的發展。
而企業要想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優化企業的治理結構,就應該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來對當前的治理結構進行改革和創新,實現企業內部管理權力的制衡,分散企業的管理權與決策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企業的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效率。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出合適的稅務籌劃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存貨計價方式,所謂的存貨計價方式就是指企業通過存儲一定的商品來實現銷售目標,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的手段。而存貨根據時間的不同往往可以分為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這兩種,不同的存貨有著不同的存貨方法,因此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該做好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的區分,將其劃分到不同的種類中去,這樣才能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2.折舊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運用
當前的各行各業盡管涌現的速度十分快,增長速度也不斷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當前的企業發展中存在著較大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會計核算機制不健全、對市場的認知有限,導致中小企業遇到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擴展。企業要想不斷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就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會計處理方法,折舊的處理方法已經開始出現并且被較多企業運用到實際的會計核算工作中去,取得了較大成效。所謂的折舊處理就是指企業固定資產的損失會計算到企業的當期收益中去,影響企業的整體收益。而計算企業的折舊有以下幾種不同方法:平均使用年限法、自然損耗法和加速折舊法。企業可以根據實際賬目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保證會計核算的效率。
3.收入確認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運用
收入確認法也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的一個重要方法,所謂的收入確認法就是指企業在我國稅法許可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推遲稅收的繳納,從而在一定時間段內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比如當企業存在一定的納稅困難時可以反映給我國的稅務部門,只要在五年的時間內繳納清楚即可,這樣的政策使得企業可以解決當前存在的資金困難,既能做好納稅工作,又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因此收入確認法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和使用。
四、企業稅務籌劃應注意的問題
1.稅務籌劃要以稅法為準繩
公司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制定一定的標準和管理機制來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活動,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前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十分不合理,沒有建立起健全的機制體制來制約員工的行為。當前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人員主要表現為政府人員,盡管其他領域的人員也有參與,但是實際參與的力度不大,對會計準則制定結果的影響力度較小。我們在研究時發現,當前參與會計準則制定活動中的人員主要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其他的社會工作者則被忽視,很少有社會上其他領域的人員參與到實際的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來。在對會計準則進行調整時往往會存在著準備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制定會計準則的時間較短、參與制定會計準則的人員準備不足等。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更改不僅需要保證充分滿足會計業發展的需要,還需要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保持一致,只有在我國法律范圍內制定的會計準則才能被社會所認可,才能投入到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去。因此在制定相關的會計準則時,應該時刻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根據,保證會計準則的合法性,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會計準則的合法性和可行性。稅務籌劃應該在我國稅法的許可范圍內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用。
2.稅務籌劃的收益與風險并存
一般來說,稅務籌劃屬于企業的內部活動,但是稅務籌劃的實際效率往往會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稅務籌劃存在著較大風險,只有保證了稅務籌劃的合法性才能給企業帶去一定的經濟收益,而當稅務籌劃出現差錯時不僅無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還會給企業帶去巨大的風險,這一點應該引起重視。我們應該正確認識稅務籌劃,盡管稅務籌劃會給企業帶去一定的經濟收益,但是也會給企業帶去風險,因此稅務籌劃中既包括了風險,也包含了收益。
3.稅務籌劃要以投資者權益為目標
當前的企業盡管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會計核算制度的不科學,導致企業在進一步發展時遇到了很多困難,許多企業盲目追求營銷績效,忽視了對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導致企業的發展理念、營銷策劃和市場環境嚴重脫節,從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與進步還給投資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損害。這一點應該引起重視,稅務籌劃應該以保證投資者權益為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路艷紅.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
[2]葛小慧.關于企業會計核算的問題淺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7).
[3]王玉虎.淺探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J].時代金融,2014(33).
[4]趙江利.淺析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措施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4(23).
[5]黃興濤.如何加強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