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蘭
摘 要:在現如今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民營經濟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各類民營企業在此之中占據了較大比例。一方面民營企業具有經管靈活、市場適應性好、易于調控等優良特性,但同時民營企業也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學、抗風險力差以及發展力匱乏等問題,在此之中,財務管理無疑是最令民營企業管理者頭疼的關鍵問題。本文在立足當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其中存在的管理問題探討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財務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擁有不下千萬數量的各類民營企業,超過全國企業總數的90%比例,可見如今民營企業已是我國經濟組成部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對經濟運行對經濟運行及社會穩定都有決定性的作用。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改革深化、中國加入世貿推動全球經濟融合,在這些新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的整個發展環境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市場形勢也對財務管理的理念、內容和目標造成了巨大沖擊,針對這一新環境下的新形勢,及時發現管理問題并通過財務管控創新等方式解決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產權結構混亂導致管理無需,利益分配不當
民營企業包括個體、私營、合作經濟以及民間資本控股等股份合作形式,因而在民營經濟中經常出現經營管理權與所有權合一的情況,進而造成獨斷專行說合伙人分歧等管理無序的場面。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上過分依賴這種非理性的模糊的管控關系,這無疑會增加決策失誤和資金運行效率低下的機率。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初始人員極易因為利益分配、二次發展等問題產生意見分歧,管理者經常會排斥主權資本的注入,在這種環境下,不但企業的財務管理無法及時創新,還會加速激化企業內部各類矛盾,更有甚至導致經營者與勞動者的徹底決裂,演變成利益吞食和結構崩塌。伴隨著人才外流、技術斷層,導致“樹未倒,猢猻先散”現象。毫無疑問,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對于保持企業活力有著重要作用。
2.管理者素質低下,缺乏財務管理意識
在許多民營企業中,創辦管理者不乏個體商戶、農村商戶以及離職公務人員,其中大部分管理者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經營管理培訓,管理理念落后、素養不高、缺乏財務管理意識。而在其他的企業中,又會出現具有高素質的管理者片面追求技術發展而不自覺忽略財務管理,不對財務報表中體現的各項指標進行考量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現。許多時候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者只注重控制而忽視管理,從而造成了一些列不明顯的隱患,隨著企業的發展達到一定規模,這種隱患的危害力就會慢慢擴散,甚至造成企業的衰落。
3.資金管理不科學,忽視日常現金流量管理
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對于企業資金的管控卻往往成為企業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所在。許多民用企業缺乏科學的資金管理計劃,也不注重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雖然不會立即暴露,但在出現機遇與挑戰之際,民營企業便容易出現片面審視問題,盲目追求發展等心態,而隱藏在盈利表象背后的財務問題也就會隨之而來。當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出現變動時,亦或是原有債務到期、成本提高等情況都會造成企業經營的內部變動,財務風險就會隨之進一步擴大。缺乏科學的資金管理機制,不少民營企業只能單向壓縮運用資金,往往卻又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拖欠工資、貸款不支,整個運營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運行。
二、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案對策
1.明確組織結構,實現分層理財
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合一是目前我國多數民營企業的基本框架,這一組織結構一般從企業的成立初期就存在,因而在企業發展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都起著決定支配作用。但這種管理形式對于財務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力,因而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而言,就需要及時明確相應的組織結構。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將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無疑是十分科學的經營要點,能夠推動整個管理工作的權責分明。在公司的財務管理中,通過明確的組織結構,分配好簽批、審查等環節,能夠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規范的作用。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管控體系,在推進企業的生產營銷的同時,將相應的財務管理進行對應性延伸拓展,并根據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情況實現財務管理的層次化延伸,在綜合考量企業發展營銷的具體情況后構建預算管理,使各項指標衡量更為科學合理,將預算與編制、執行等責任指標進行更為明確的分擔,最終實現分層化的經營管理,幫助企業獲取更為完善的財務預算信息。
2.強化行政監督,提升財務人員工作水平
針對企業財會工作的合理有序性,我國配有針對性的《會計法》并以此構建相應的監督體系,因而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是可以運用這一法律法規實現財務工作有序開展的。而必要的監督措施對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保證財會工作質量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民營企業在進行財務運行監督時,要依據相關的管理條例合理的開展工作。比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所明確劃定的六項基本職能要求,因而相關單位需要嚴格遵守章程,使用符合相關條件的財會人員進行職能復雜。合理的開展人事任免另據《會計法》、《公司法》等有關規定,財務管理中應以財會工作作為中心環節,構建多部門合作的財務管理體系,針對民營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綜合的經濟管理,同時與政府經管部門的密切合作。
3.財務制度規范化,財務管理預算化、信息化
增加民營企業中經濟運行的整體控制效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切實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部門在開展制度建設時,要依據自身所處的行業形勢,同時考慮自身的內控管理實際情況,做好立足于整體考慮的綜合考量。另一方面,財務部門應當圍繞企業的營銷利潤,做好財務預算工作,構建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為企業的經營確定合理的資本支出范圍。將“以銷定產”作為基本原則,合理地確定生產預算,做好材料費用的管控和產品成本的匯總計算,推動成本與現金的審計更為合理,并依據審計結果繪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另一方面,對于民營企業的財務部門而言,如何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同樣是管理創新中的重要環節,依據信息管理技術及時建立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增加財務信息的采集面和拓展渠道,構建符合本企業特色的財務信息系統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結語
進入新世紀以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運行中日漸發揮起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其對于利潤的開拓、就業機會的創造以及經濟增長的推動都有顯而易見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民營企業在面對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會經受到財務風險的威脅。因而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管理模式轉變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旦財務管理與自身的發展出現脫節,則有可能會對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毀滅性的破壞。因而相關的企業管理者必須重視財務管理對于企業健康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靳玉雙.強化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5).
[2]鄧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5(26).
[3]吳劍毅.福建省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現存問題及對策[J].商,2015(47).
[4]路遙.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5(36).
[5]周鑫,戴文濤.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經營目標指數研究——基于滬市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