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忠
?
農村危房改造審計探索與實踐
■黎建忠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按照中央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的總體要求,以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居住安全為目標,開展農村危房改造,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生活條件,推動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設。
農村危房改造力求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出發,科學合理編制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幫助貧困危房戶改造建設最基本的安全、經濟、適用、節能、節地、衛生的農房;同時堅持農民自主、自愿,政府引導、扶持,落實地方責任,中央適當補助;規范程序,嚴格管理,堅持公開、公平、公正。
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類型包含住房困難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國家重點優撫對象、革命烈士家庭、因災倒損房戶和其他貧困農戶;改造方式為擬改造的農村危房經鑒定為整棟D級危房的要拆除重建,為C級危房的可維修加固;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改造方式和補助對象等情況,政府實行階梯式補助。
針對各級政府部門實行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以下從涉及部門、方法措施、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四個方面運用審計角度進行闡述:
發改部門:查閱當地發改部門相關的文件資料,摸清多年來上級下達的當地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任務數以及當地建設任務完成情況。查實任務數的情況,有無上級下達任務數與當地農村實際發展不協調的情況。
財政部門:按照《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社〔2011〕88號)文件要求,查閱財政部門農村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情況。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完善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發放管理辦法,嚴禁截留、擠占、克扣和挪用補助資金,確保資金安全運行。
住建部門:核查多年來農村危房改造的建設任務數和完成情況,查看住建部門農戶檔案資料,審查農村危房改造申報程序,包括:個人申請、集體評議、入戶審核、審批和公示、竣工驗收和設置標識牌等。
民政部門:審閱民政部門負責申請的農戶檔案資料。
1.部門資料審查
對照發改部門關于農村危房改造的文件和當地每年建設任務完成數,看是否存在虛報、瞞報等與實際任務數不一致的情況,有無計劃下達任務數與當地實際發展不協調的情況;理清財政部門在近幾年來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到位、下達和發放情況;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是否專款專用;縣(區、管委會)政府有無配套相關資金,資金使用效益如何;建設部門是否及時驗收建設進度并按規定將核定的補助對象及補助資金發放金額報送同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及時將補助資金撥付到補助對象“一卡通”賬戶;“一卡通”賬戶姓名是否與申報農戶姓名一致;補助資金是否按照規定分階段分比例發放。
掌握住建部門和民政部門任務數完成情況,任務數未完成原因;審查住建部門和民政部門農戶檔案紙質資料,包括《農村危房改造建房申請審批表》、《農村危房改造維修申請審批表》、《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情況登記表》、《農村危房改造無房戶情況登記表》、《農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設要求驗收表》等,看是否存在虛假填寫農戶資料信息、虛假建造等情況,是否存在不符合條件的農戶申請情況,是否存在重復申請情況等;審查農村危房改造申報程序是否按規定執行;《全國農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統》實際使用情況。
2.信息化數據比對
組織專門人員采集如下信息:住建部門《全國農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統》中農戶檔案管理信息、當地財政局惠民“一卡通”信息系統中農村危房改造發放數據、民政局農村五保、低保人員名單數據、殘聯殘疾人登記信息、住房公積金中心職工繳納信息、房管局房產登記信息、車管所車輛登記信息、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注冊登記信息、農醫局新農合參保人員信息(或公安部門戶籍信息)、村建辦鄉鎮干部人員信息、社保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信息等。采集信息時應注意:信息字段要完整,必要字段要保證,例如房產和車輛信息要包括登記日期,登記日期以認定其是否在危房改造前購買了房產或小車。
3.Goole Earth查詢
在對農戶檔案管理信息進行審查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確定疑點,通過Goole Earth軟件對農戶申報的房屋進行改造前后對比。以認定:農戶是否實際未建設房屋而用虛假材料申報;農戶是否只是在原來的房屋上加建或維修而申報時填寫為新建;農戶是否實行了“一戶一宅、拆舊建新”等。
4.實地調查
在前面第2步和第3步的基礎上,對可疑的農戶進行實地調查。確定申報農戶是否在申報前購買了房產或小車;申報農戶是否為檔案管理信息填報時確定的補助類型;申報農戶創辦企業和繳納公積金情況,以把握其財產狀況;申報農戶是否幾年內重復申請或同一家人多人多次申請;有無村干部虛假申報;改造資金代領情況;農戶申報是否按程序辦理;農戶所建房屋的面積和層數是否符合危房改造規定;房屋質量是否達到建設要求標準;新建房屋是否按規定設置了標識牌。
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有:
1.計劃任務數與當地農村實際不協調。表現為:計劃任務下達數量大而農戶實際建設戶數少,有些地方表現則恰好相反。
2.滯留欠撥危房改造專項資金。表現為:工作進展緩慢,財政部門未將補助資金按規定及時撥付到具體鄉鎮;房屋改造建設未完成,導致未驗收,資金到鄉鎮財政所后滯留。
3.改造資金未專款專用或挪用。表現為:專項資金與其他資金捆綁使用,多頭支出;資金挪用到農村道路建設等其他項目。
4.縣(區、管委會)政府沒有配套資金。表現為縣區財政不配套改造資金,只是將中央和省里下撥的下發到改造鄉鎮財政,實際發放金額小于住建部門核定的農戶申報金額。
5.改造資金發放不到位。表現為:改造房屋未及時驗收導致資金不能按期發放;個別地方補助資金沒有按照規定分階段分比例發放,只是在驗收后一次性發放。
6.農戶檔案紙質資料存在不真實填寫或缺失。表現為:申請審批表涂改或多份筆跡雷同;《農村危房改造無房戶情況登記表》缺失。
7.《全國農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統》信息不完整和系統本身存在設計缺陷。表現為:系統中農戶房屋改造前后的照片不空缺;系統設計時不能自動對同身份證的農戶進行驗證,系統與房管、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不足。
8.代領資金情況較多。表現為:“一卡通”賬戶姓名與申報農戶姓名不一致,大部分為親屬或村干部代領,導致有一部分資金不能真正發放到農戶手中,被別人侵占。
9.不符合條件農戶申請。表現為:改造前農戶已購買商品房;農戶實際狀況不屬于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或貧困等類型;申請農戶為公職人員或經濟狀況良好。
10.房屋改造情況不真實。表現為:農戶實際未建設房屋而用虛假材料申報;農戶對原有房屋進行了維修而申報時填寫為新建;農戶未拆除原有房屋,未實行“一戶一宅、拆舊建新”。
11.重復申請指標。表現為:同一農戶幾年內重復申請新建房屋;同一農戶幾年內同時申請新建和維修房屋;同一家庭人員多人多次申請;改造戶上一年度已經申請完成了危房改造,而后由于新農村建設或拆遷等原因,再次申請新建住房。
12.辦理程序不規范。表現為:審定的危改對象名單未按文件要求在村委會和村小組進行張榜公示,缺乏群眾監督。
13.危改戶建房普遍存在超面積現象。表現為:新建房屋面積大于60平方米,部分房屋層數高于三層。
14.虛假材料套取改造資金。表現為:個別鄉鎮利用集中供養的五保戶申請危房改造指標取得補助資金;個別村干部偽造虛假材料申報危房改造信息取得補助資金。
15.有些真正的特困戶、貧困戶無法享受補助資金。表現為:由于建房成本較高,除去國家補助外其他建房資金無著落,在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下,無資金建房,不敢舉債建房,不少貧困人員自動放棄了危房改造指標;有建房需求的貧困戶認為新建標準面積為60平方米房屋過小,信息不公開等原因,造成部分貧困戶無法享受國家補助。
16.其他。表現為:未按規定設置標識牌等。
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農村危房改造管理工作,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審計建議:
1.嚴格程序,規范運作。危改對象戶的確定及補助金額必須嚴格按照農戶個人申請、集體評議、入戶審核、審批和公示、竣工驗收等程序進行。
2.應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戶檔案的信息化管理,農戶檔案信息錄入要及時、準確和完整,真實反映各地區農村危房改造的全面情況。
3.多管齊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對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危房改造資金的投入力度,降低或取消一般戶危房改造補助。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不同改造方式指標數比例。
4.危房改造項目具體實施部門要采取積極措施。切實加強對指標申請、信息管理、房屋改造、資金發放、質量驗收等方面的管理控制,針對發現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薄弱環節,建章立制,規范業務管理,理順工作程序,避免違規問題的發生;對發現的失職瀆職、優親厚友、政績工程要嚴肅財經法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5.要充分發揮部門監督、社會監督、審計監督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監督管理,在資金使用監督方面,要進一步規范財政專戶、農戶“一卡通”的管理,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在業務管理監督方面,要加強指標分配公平性、房屋建造真實性、補助享受合理性、差異化補助體現公正性方面的監督。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