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琴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軍體部,浙江 杭州 311402)
?
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丁春琴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軍體部,浙江 杭州 311402)
摘要:居民參加健身活動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社區中沒有配備專業的服務人員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為了探討這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經過調查后,分析了杭州市區的社區健身輔導人員配備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從人才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資金保障等多方面加以完善的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發展的對策思路,并舉全社會之力推動我國全民健身體育服務事業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
0前言
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是為社區居民體育健身而服務的人員,在全民體育活動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等多方面應具有組織、管理、輔導能力。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的規定,把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當地人才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培養發展計劃,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向社區流動[1]。
社區體育服務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社區體育服務的內涵與發展水平,優秀的社區體育服務人員是社區體育服務寶貴和重要的資源。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指導社區居民科學健身服務的重要力量和制約社區體育服務發展的關鍵要素是如何建設好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2]。當前,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短缺,素質偏低,結構亟待優化。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借助《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料中心》等電子文獻,以“社區體育服務”和“體育服務人才”為關鍵詞檢索了國內外關于城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方面的論文及研究報告120余篇;查閱近10年國內、外關于社區體育方面的期刊文獻和博士和碩士論文,重點閱讀相關政策法規和著作,結合本研究目的對文獻進行歸納梳理。
1.2.2調查訪談法。于2015年9-12月期間,對有關管理學、體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和部分社區的領導進行訪談,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的現狀與未來、人才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資金保障是訪談的重點。
1.2.3問卷調查法。為了解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的現狀和問題,設計了《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情況調查問卷表》、《社區體育健身者情況問卷》主體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工作情況、職業化狀況與薪酬待遇等四大方面。調查人員以學校教師和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組成,利用2015年暑假進行調查。共在杭州主城區20個社區隨機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56份,回收率為89%,有效率為100%。經SPSS軟件分析,問卷效度良好。
2結果與分析
2.1社區體育服務人才基本情況分析
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43.9萬人,社區公共服務從業人員105.9萬人。有507.6萬社區居民成為社區志愿者,活躍在社區服務各領域,成為推動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3]。
近幾年來,杭州市體育主管部門秉著認真實踐國家各項體育方針的積極態度,在全民健身、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等方面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杭州市大眾體育參與度在持續地提升,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氛圍逐漸形成,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也在不斷完善。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已建成全民健身苑(點)4 837個、籃球場2 780個、乒乓球室(場)3 368個,社區體育服務中心23個,杭州市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1.5m2。雖然體育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相對杭州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經濟發展水平而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居民參加健身活動缺乏專業人員指導。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區對這方面也有所重視,基本都配備了專業的人員,負責管理社區內的各項文體活動。社區在選擇這些管理者的時候也非常重視他們學歷,80%都是專科以上學歷,年齡大約35~45歲之間。但這些管理者之前所學的專業基本上與體育無關,其中極少數有著公共管理或社會工作專業背景。當問及所在社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體育服務站的運行情況與未來發展時,只有少數社區管理者對社區體育服務中心有明確的管理目標,清晰的發展規劃。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社區民間組織骨干成員在服務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肩負著社區體育服務的絕大部分工作;另外的一部分主要是由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相關的體育志愿者等。這些人員中有高學歷、高運動技能的體育人才,其中有來自于周邊教育機構的體育老師和院校的學生。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的人員配置根本不能滿足居民參與健身活動的要求,管理隊伍亟待壯大。
2.2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水平低下。據有關部門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中有63.4%是專科以上學歷,共1 343人,本科以上1 250人占總人數的35.9%,本科以上高學歷指導員比例較低。本科學歷的具有體育專業背景的不到8%,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健身人群的高質量輔導的需要。目前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員中主要以女性為主,占了61.6%(表1),女性比例偏高,年齡偏大,并且多為街道辦事處或居委會的兼職人員。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和體育專業畢業生分別占7.56%和40.02%(表2),其他都是沒有經過系統的專門培訓,沒有專業的學科知識、工資待遇也相對較低、文化素養同樣不是很高。以上種種使得他們難以為廣大居民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指導服務。

表1 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性別與年齡分布表(N=356)

表2 體育服務人才背景調查情況(%)
2.2.2培訓制度不完善,薪資待遇不高,人才流失嚴重。在進行體育服務的時候,沒有量才而用、人盡其職地對各類人群和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致于出現專業與工作實際不匹配的情況。假若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個人水平與工作職責不相符,特別是沒有將他們的個人能力發揮出來,使其遭到埋沒,會出現人才流失。現階段應該借鑒國外分類培訓的模式,結合杭州市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豐富體育服務人才的類別結構,通過培訓制度加以完善。從實際調查中發現,社區體育服務人員中,工作年限長的較少,工作6年以上的人員只占到了26.4%,且流動性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薪資待遇不高。
2.2.3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數量偏少、能力單一。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整體情況是:總體數量偏少,各區數量差異較大,比例不合理。一些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作為一個謀生手段,他們最看重的是收入,不太看重專業對口性,使得他們直接選擇與社區體育不相關的職業。另外,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的入職資格沒有明確的要求,在招考和聘用相關崗位的人員時標準模糊,導致不少崗位形同虛設,指導工作難以開展。如今,居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熱情非常高漲,在全社會掀起了鍛煉身體的熱潮,鍛煉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社區服務人員要明確自身的責任,開發出更加新穎有效的鍛煉方式,更好地為居民服務。擁有過硬的運動健身、運動營養、運動損傷防治等知識是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之一。從表3體育服務人才能力排序顯示,健身指導排在第一位,對于社區居民需求最大的體育服務人才應有的運動損傷的防治、運動健身保健咨詢分別排在第四、七位, 說明現在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的能力單一,與實際要求的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3 體育服務人才能力調查情況(N=356)
2.2.4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之間缺乏交流與互動。現階段全市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育服務人才管理網絡,該網絡涵蓋了全市涉及到體育事業的團體和機構,大到市級體育主管部門,小到具體的單位的小型協會。調查發現,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互相沒有直接關系,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溝通,相互之間缺乏有計劃的布局和統一的管理,因而容易出現體育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資源整合困難、社區體育活動組織不力等方面的困擾,這樣就會影響到社區健身活動開展的節奏,打亂預先的計劃,給負責現場的人員帶來很多突發狀況。再加上城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組織管理者水平有限,數量不足,因而體育服務很難到位。
2.2.5志愿隊伍不足。作為一項社會體育事業,尤其是專業體育服務人才嚴重不足的現狀下,志愿者隊伍作為體育服務人才的重要補充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4]。目前社區體育服務的參與人員主要是離退休人員,其他年齡段較少,參與率、活動積極性較低,公共服務極難調動志愿者的興趣,志愿者的參與人數缺乏,活動效果不好,時間維持不夠長,也不容易對體育服務起到作用[5]。當前,在杭州市,體育方面的志愿活動的發展還不太先進,雖然其中有些志愿者抱有服務的熱情,但是卻沒有有效的途徑參與到相關的志愿活動中;另外,還有的志愿者沒有很好的專業性,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3對策研究
3.1加快體育人才政策、法規建設,為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 年)》,《浙江省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個文件的出臺,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縱觀這些文件,涉及到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容甚少。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加快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各地區社區體育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有利于體育服務人才培養、考核、聘用和管理的相關政策,確保他們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技術地位以及經濟地位,使社區體育服務進入可持續發展;由于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還不夠壯大,需要政府、社會、高校多方大力宣傳,同時還應該建立供求平臺,及時發布各類需求信息,政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穩定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通過制定政策,引導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積極吸引和鼓勵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人員等到社區體育服務中心服務。
3.2拓寬體育資金籌資渠道,為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由于體育事業是一項公益事業,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稅收等多種方式,對社區體育服務中心進行全面的財政支持,確保辦公經費的正常投入使用,確實改善社區體育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與辦公環境。針對目前體育資金不足的現狀,地方政府或基層社區應該想辦法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加入,進行多元化的籌資,并可以設立專門的人才培養基金,加強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的隊伍建設。
3.3建立、利用相關媒介,落實信息服務
要利用好身邊的宣傳渠道,積極的建立新型的信息發布平臺,將各種體育健身信息及時傳遞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居民們則可以通過手機、寬帶網絡等各種信息終端,只需動動指尖,即可隨時咨詢、獲取有關健身活動、俱樂部、小型球賽、場地資源等方面的信息;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社區服務中心也要意識到這一點,做好相關活動的網絡宣傳,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網站,發布一些日常健身、健康的知識,指導居民以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和運動,此外也可以開展一些在線服務項目,及時解決居民在鍛煉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社交平臺和軟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有的交流方式,為居民提供了更方便地與服務人員交流的機會;此外,居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預約、支付、投訴等,感受現代社會的快捷、便利與精致、細膩,同時大大提高了居民對社區體育事務的參與的積極性。
3.4加強體育服務類人才的培養,為社區體育輸送服務人才
現階段城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無論從質或量上都無法滿足轉型社會對社區居民體育參與的需求,應立足中國現有國情,并與國際接軌,建立政府——高校——社會聯動的支持平臺。鑒于社會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高校的各專業之間和各高等院校之間應當互通有無,成立多個學科的合作平臺,拓展合作渠道,統籌具有優勢的資源,以政府的政策導向和制度作為保障,拓寬渠道配合各大高校的社會體育師資崗前培訓。專業體育院校和體育服務機構職后培訓和入職資格測評機制也要進一步完善。同時強調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吸引社區黨員和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一支專業素質較高、服務能力較強、社區居民滿意的社區體育服務隊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2012-03-12].http://www.china.com.cn/guoqing/index.htm.
[2]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0.
[3]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規劃(2011-2015 年)實施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4]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07-27].http://www.hzty.gov.cn/n16711/n19545/n71906/n88170.files/n88171.pdf
[5]劉永強,龐立國.我國社區體育類社會組織政策法規現狀研究[J].運動,2012(3):149-15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Talents in Hangzhou
Ding Chun-qin
(Section of P.E, H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Hangzhou 311402, China)
Abstract:Residents to participating in fitness activities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community witout equipping with professional service personnel is one of the aspec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 used an investigation,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health counseling personnel equipp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angzhou area,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Hangzhou city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talent team development, from personnel system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fund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improved, and simultaneously the whole society force to promote China's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service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Hangzhou city;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talent team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2-0046-04
作者簡介:丁春琴(1967-),女,浙江紹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項目: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項目(2015B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