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娜
?
人文精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培養策略
◎胡翠娜
人文精神是語文的課程體現,對學生整個精神面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文精神在整個教育界的關注度得到大幅度提升,高職學校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高職語文教師,應該深刻地認知人文精神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應用價值,要將其轉化為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有力工具,促使學生獲取更加深厚的人文修養,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基于此,本文對人文精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培養策略展開分析闡述。
人文精神十分強調人的價值,它是一種觀念、意志、態度、宗旨、信仰或者主張,它凸顯了人的精神追求(包括情感、審美、道德、認知、創新與創造等),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總的來說,人文精神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生活之根。人文精神的應用主旨在于:尊重人的個性發展,人不被自己的創造物所束縛,可以運用已經創造出來的事物進行重新創造,形成新的、符合社會發展的情感、道德、審美等追求,并且將這種自強不息的創造精神傳承下去,使得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更加符合人性,與此同時,張揚獨具特色的個性。因此,人文精神著重強調人的興趣愛好,尊重人的自由追求與發展,強調人的創造力、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及自我完善,同時,十分強調人格獨立,重點突出人在教育體系中的主體性。
(一)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正確高尚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我國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正確的高尚的“三觀”,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即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尊重并支持學生對中外文化的好奇心所產生的行動力;積極鼓勵支持學生多觀察世界各地、各個時代的文化知識,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文化認知能力以及獨具匠心的審美能力;并且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體悟文化底蘊下的“三觀”,形成自身獨具特色卻符合世界趨勢的“三觀”;同時在文化的尋他下,及時糾正學生“三觀”的認知偏差。這樣,便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有利于全面、深刻地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有機的人文精神教育,作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可以通過加強運用高職語文的媒介功能,并結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視頻教學等,對學生進行根本性質的情操陶冶、品位引導,從而有效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人文精神,形成強大的反作用力,全面、深刻地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一)引導學生自主挖掘語文中的人文價值
高職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自我分析、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因此,高職語文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挖掘語文知識中的人文價值,自主發掘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通過語文課堂主導性角色的調換,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被重視和尊重。這樣,便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語文知識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轉化為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實現教育應有的意義。
(二)開展人文精神培養實踐活動
枯燥呆板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起不到實質性的教育價值,然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生活情景中,在真實的模擬活動中,自給自足,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公平競爭意識等,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受教育的主體性、獨立人格得到了尊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且體現出人文精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加大人文精神的滲透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自主領悟人文精神對塑造人格的重要性,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高尚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提升我國高職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雯.突出人文精神,創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
[2]朱煥芝.凸顯人文精神創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9).
[3]沈理瑋,張紅霞.弘揚人文理念創新高職語文教學思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
(胡翠娜山西省朔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學科部0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