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璞材
?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張璞材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單一的講解與剖析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習主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模式,進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為切入點,實施以學生探究為主的閱讀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給學生的朗讀配以優美而深情的音樂。然后教師創設疑問情境:“母親”身體不好,適宜于走平坦的大路,最后她卻放棄了自己的決定,遵從孩子的意愿不走大路而走小路,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母親盡管年老體衰,但是她的希望在孩子身上,竭力滿足孩子的要求,表現了長輩對后輩的關愛;有的說,“母親”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甘愿付出,這種愛是值得回味與珍惜的;有的說,長輩對小輩的愛是無私的,是世間最偉大的愛,但是我們小輩是否也應該為長輩著想呢?可是我們把平時父母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甚至不能為父母分擔一點家務,想起來我們應該感到內疚與慚愧??梢姡x準閱讀的切入點,精心設置疑問情境,會有效促進課堂動態的生成,使學生準確掌握文本意旨,體味到文本內里,接受審美情感熏陶的快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深入閱讀的能力。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對課文進行肢解性的剖析,教師輸液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處在被動聽講、死記硬背的狀態,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觀點與解釋,閱讀中難以產生問題意識。質疑是學生閱讀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質,通過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問題得以解決,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例如學習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教師一改傳統教學中灌輸、解析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加以解決。如學生在閱讀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藤野先生作為魯迅的老師,對魯迅的學習非常關心,精心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是值得學生尊敬的。但這是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為什么值得魯迅先生如此的崇敬與懷念?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究。通過探究交流,學生們統一了認識:盡管藤野先生忠于職守,盡了一個普通教師應盡的職責。但是當時是在日本帝國主義歧視中國人的大背景下,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他具有開放的胸懷與國際大視野,確實令人尊重與懷念。學生們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提升了閱讀能力。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就可以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品嘗閱讀的快樂。例如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時,在閱讀前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我們如何來學習這篇課文呢?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建議。有的說要通過閱讀掌握生字新詞,理解母愛的偉大與深沉;有的說要掌握課文描寫母親的方法,比較與其它描寫母親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以及了解課文是以什么為線索組織材料的;還有的說通過
閱讀找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與場景,仔細品味,體味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通過閱讀了解文章意旨等。這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制定了課堂學習目標,接下來就是讓學生根據這些學習目標在課堂上逐個完成學習任務。其實教師引導學生制訂學習目標,也在無形中滲透了自主閱讀課文方法,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技巧的滲透,使學生掌握不能體裁文本的學習思路,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抓課前預習環節。例如,在學習楊絳的《老王》前,教師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并在預習中把學生沒有弄清楚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究。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渠道進行預習,有的利用課外輔導資料進行預習,但多數同學選擇了網絡,如利用網絡名師課堂、網絡教材等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學習本課時,學生已經對本課生詞新詞及寫作背景等都有了很好的把握。課堂上只是讓學生提出預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在小組內探究解決。例如有的同學提出:“在老王臨死前,還給作者送過雞蛋,作者對這時的老王有一段肖像描寫。這段肖像描寫,似乎與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不相吻合,大家有什么看法?”,讓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大家相互補充,最后使問題得以解決。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注重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通過課堂及課外預習環節,多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
(張璞材甘肅省永登縣苦水中學7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