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
在綜藝節目中開發高中作文資源
◎李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中國達人秀”、“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超級演說家”等綜藝節目有很多勵志人生、追逐夢想、修身成長的故事,對高中生來說,看這些節目,不僅是調節身心的方式,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好途徑,開發利用綜藝節目資源,對提高高中生作文寫作水平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2年廣東省高考滿分作文《我愛這時代》恰到好處地引用了“中國達人秀”人物“菜花甜媽”蔡洪平的材料:
我愛這時代,因為這時代充滿美與機遇。……我們的舞臺正在變得越來越大,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追求夢想的自由。當我看到“菜花甜媽”站在舞臺上羞澀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蔥》,當我看到18歲少年已經在華大基因中從事喜歡的研究,我知道,這個時代如此美好,這個時代夢想更近,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機遇無窮!
“菜花甜媽”作為2011年“中國達人秀”年度風云人物,她的事跡在當時可謂廣為人知。一個賣菜的大媽改編帕瓦羅蒂的名曲《今夜無人入睡》,將其演繹成賣菜大媽版的《送你蔥》,實現自己從固守菜場小天地到榮登音樂大舞臺
的甜美夢想,有力證明了“當下美好”、“機遇無窮”的觀點。考生平時搜集的綜藝節目素材在高考中就派上了用場。
既然學生喜歡看綜藝節目,熟知綜藝節目的內容情節,那么,學生在日常作文寫作訓練中,就可以有意識地開發利用這些素材。開發好了這些資源,學生在寫作中就會如魚得水。
筆者在日常作文教學實踐中,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熟知的綜藝節目材料。貧家子弟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上的演講《寒門貴子》感動了評委,也感動了很多正在揮灑青春的汗水不懈奮斗的出身平凡的年輕人。我們班的學生都看過這段演講視頻,一次考試中,就有很多學生在作文中使用了劉媛媛的材料。學生在《化“險”為“夷”》中這樣寫道:
古往今來,無數英雄向著目標奮進,無畏的傲視腳下的破磚碎瓦,笑對路上的刺骨寒風和千丈寒冰。……開始不被看好卻成了“超級演說家”總冠軍的“寒門貴子”劉媛媛,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走過水復山重的曲徑之后,終會迎來柳岸花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劉媛媛的演講催人上進,傳遞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據統計,全班使用了這個素材的作文平均得分比沒有使用的高了3.5分,可見綜藝節目素材在作文中的分量很大。后來,學生還從其他方面立意,同樣寫出精彩的文章。比如:寒門也可出貴子;拼搏改變人生;握住命運的手;相信自己;給寒門一個舞臺等。
既然綜藝節目中的人、事、物可以廣泛運用,我們就該巧妙地開發這些資源。總的來說,開發的途徑有以下三種:
首先是直接引用人物事例。綜藝節目豐富多彩,人物事例數不勝數,幽默睿智的主持人,自然樸實的嘉賓,感人肺腑的故事,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在作文中,可以直接引用人物故事作為文章的論據。一位學生在習作《擺渡自己》中寫道:
古今成大事者,皆能掙脫于自己的苦海的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不乏這些鐵骨錚錚的好漢,雙臂斷折的劉偉化雙腳為雙槳,穿梭于苦海之中,避免了被風浪吞沒的命運。但是,也有些人經不起生活中的小波浪,毫無疑問,他們最終只能奔赴死海。
“中國達人秀”劉偉的事跡是學生常用的材料,劉偉的名言:“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的活著”更是被學生無數次寫進作文。此外,像博學的汪涵,憨厚的畢福劍,勢利的馬諾等都被學生寫入作文,或褒或貶,皆成文章。
其次是評價節目內容。綜藝節目各有千秋,風格各異,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根據論點的需要對節目內容進行評價,就大大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思辨性,符合“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的“深刻”、“豐富”的要求。學生習作《堅守文字,銘記歷史》寫道:
“中國漢字聽寫大賽”、“漢字英雄”等節目的熱播推動了近期的“漢語熱”,很多人都競相將自己的結果擺上網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處在華夏傳統的新時代,且不說那些嚴重的提筆忘字和書寫潦草的情況,單單是那些評論者說出“書寫無用”的話就足以使國人寒心。民族文化的復興定要依靠文字,我們這些“八九點鐘的太陽”有責任擔負著文字傳承的時代任務。
這個文段評價了“中國漢字聽寫大賽”、“漢字英雄”的節目內容,批判了“提筆忘字和書寫潦草”的現象和“書寫無用”的謬論。這種評論有著鮮明的導向,可以看出作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區分善惡的水平,這樣的論述視角無疑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挖掘節目的社會價值。每個綜藝節目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節目存在的社會價值就是節目的靈魂。挖掘節目的社會價值可以增加文章的時代感,白居易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位學生在習作《堅守文字,傳承使命》中寫道:
堅守文字,可增強我們對歷史傳統傳承的使命感。正當“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充斥我們眼球,穩居高收視率寶座時,“中國漢字聽寫大賽”橫空“入視”,它迅速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并且收視率趕超其他娛樂節目。“漢字聽寫”注重對漢字的書寫,堅守文字,從而喚醒了人們被現代技術弄得麻木的內心,以引起人們對文字的興趣,對歷史傳統的追思及傳承。
文段挖掘了“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中國漢字聽寫大賽”的節目社會價值,有力證明了“堅守文字,可增強我們對歷史、傳統傳承的使命感”的分論點。文段說理透徹,時代感強,拓展了讀者的思考空間,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綜藝節目植根于生活,可以源源不斷地為作文這片“半畝方塘”提供“活水”。總之,在綜藝節目中開發高中作文資源,可以解決學生作文議論空洞,言之無物的難題,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注:本文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作文資源開發與高效作文能力培養”[課題批準號2012YQJK29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張文軍、李云淑、王俊.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浩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5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