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璐婷
摘要:通過對玉溪市核桃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找出制約核桃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為玉溪核桃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溪;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1 核桃產業發展基本現狀
近年來,玉溪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核桃產業作為富民興林的重要產業來抓,通過宣傳引導、科技培訓、示范帶動、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全市核桃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截止2014年12月,全市核桃種植面積8.02萬l㎡,年產干果735.7萬kg,年產值20057.3萬元,全市8縣1區75個鄉鎮中,有69個鄉鎮(街道)476個村委會(社區)3383個村民小組種植核桃,38.8萬農戶約132.9萬人從中受益,核桃產業已成為山區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2 核桃產業發展優勢
2.1 自然條件優越
玉溪市地處滇中,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山地、峽谷、湖泊、盆地交錯分布,平均海拔在1500-1800m之間,氣候立體多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5℃,年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以上,無霜期219天,年平均降水量683-lOOOmm,有利于核桃生長和提高果實質量。
2.2 發展空間廣闊
玉溪市大面積坡耕地缺少灌溉條件,種植農作物產量低,不少地方屬于“望天收”,經濟效益較差,而在這些地類上種植核桃的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其它農作物,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能有效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2.3 栽培技術成熟
玉溪市8縣1區廣大山區農民自古以來就有種植核桃的習俗,長期的生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核桃產區的農戶和技術人員基本掌握了核桃種植的采種、育苗、剪接、栽培、品種改造、管理、采收和果實初加工等技術,栽培管理技術較成熟。
2.4 良種資源豐富
玉溪為云南薄殼核桃自然分布區域之一,品種資源豐富。其中大白殼核桃為云南省傳統栽培五大核桃優良品種之一,被列為華南農學院主編的《果樹栽培學名論》中核桃的主要優良品種之一。核桃良種抗逆性強、豐產、果大、殼薄、仁色淺、食味香純、品質優良,豐富的良種資源為核桃產業發展打下了品種基礎。
3 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品種更新和改造難度大
玉溪市現有60%的核桃種植面積是借助退耕還林政策發展起來的,實行一家一戶的經營管理模式,真正形成規模的大戶所占比例很低。由于每戶栽植面積小,前期沒有經濟效益,而且還需要一定的管理投入,不少農戶栽植后管理粗放,任其生長,有的還套種了玉米等高稈作物,導致核桃樹勢衰弱,病蟲害嚴重,產量低而品質差;近年來,玉溪市逐步引進了“漾鼻大炮”等一批優良品種,但由于核桃嫁接技術難度大,成活率偏低,推廣范圍有限。
3.2 產業化水平不高
長期以來,由于干果生長周期長、結果晚等原因,許多地方在經濟林發展上存在重水果、輕干果的現象。種植核桃3年見果、5年才能形成經濟產量,廣大干群僅把核桃作為一個普通經濟樹種來對待,沒有形成規?;?、規范化、品牌化發展的產業意識,在核桃發展上隨意性強,導致玉溪市核桃產業始終難以做大做強。
3.3 政策和資金投入有限
資金投入有限,技術力量薄弱。玉溪市核桃發展長期缺乏政策扶持和專項資金投入,近年來的發展主要依托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其投入十分有限,不能夠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同時,由于資金缺乏,新品種推廣力度小,技術培訓跟不上,長期以來缺乏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懂核桃生產的專家能手,嚴重制約了玉溪核桃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4 核桃產業發展對策措施
4.1 切實轉變發展方式
根據《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規劃》,借鑒玉溪烤煙、蔬菜、花卉發展經驗,結合玉溪核桃產業發展實際,科學制定玉溪核桃產業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轉變增長方式,改變傳統荒山造林模式,將土壤肥力中等的部分耕地用于核桃種植,走質量效益型發展路子,制定長期扶持政策,采取“政府引導、部門指導、農民主導、企業參與”發展模式,采取發展一塊鞏固一塊,一步一個腳印,堅持長抓不懈。
4.2 努力提升種植水平
目前推廣的核桃新品種,要求有深厚的土層。各地的生產實踐表明:土層厚度達到0.5m以上,是保障核桃正常生長和豐產的一項基本條件。若土層較薄,核桃前期生長尚可,但后期樹勢衰弱很快,產量難以保障。因此,玉溪市在規劃發展核桃時,必須立足于玉溪土地現狀,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將土層深厚的宜林荒山和坡耕地作為重點區域,加強現有核桃規范化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套間種、深翻土壤、施肥、排灌水、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撫育管理工作。
4.3 傾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設
通過建立核桃豐產優質示范基地和縣、鄉、村三級核桃樣板基地,以點帶面,把良種繁育、栽培管理、品種改良、科學采摘烘烤、林農間作及林下養殖等先進實用技術普及到核桃企業、種植大戶和林農的手中,特別是推廣林農間作及林下養殖模式,采用林糧、林煙、林藥、林菌、林苗、林禽、林畜等復合經營形式,走“以耕代撫,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核桃產業發展之路。
4.4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引導各地成立核桃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林農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增強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核桃產業的組織化水平。延長核桃產業鏈,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培育、認定、扶持一批核桃產業龍頭企業,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做大做強核桃產業,鼓勵龍頭企業與林農形成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允許林農以核桃林木所有權獨立入股經營,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新型市場經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