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鐘夫
在“十二五”、“十三五”之交,在全國城市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之際,探討交流今后幾年北京城市發展和管理工作的走向與重點很有意義。
一、中央和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建議為北京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總依循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六個堅持”的發展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我認為,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的組合很有新意,有很深的思維,這就是今后城市管理工作的總指導思想,也是城市發展和管理工作的方向。“五大發展理念”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未來指向性——創新是活力、協調是和諧、綠色是品質、開放是格局、共享是目標。
根據中央的“六個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并結合北京實際,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六個要求:落實首都戰略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生態建設,實施創新驅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進民生福祉。重點對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兩大領域進行了部署。為北京城市發展和管理工作指明了具體方向。
二、“十三五”時期城市發展和管理工作會趨向更加理性
城市發展和管理工作根本上要體現城市發展方向和內在要求,這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質。過去30多年,大拆大建、隨意毀壞城市肌理和文物古跡的現象很嚴重,千城一面、千街雷同、千景相似,假古廟、古街、古景林立,一張住宅或園景圖紙稍做調整就可以“吃遍”南北東西。規劃多變,定規修規皆聽命于一時的權力,等等。本著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全國城市工作會在事隔37年以后再次召開,說明了城市問題的急迫性,體現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新決策條件已經具備。
“十三五”期間城市發展和管理應當會在下面幾個方面會有作為:
一是會對我們以往的城市化得失進行總結和反思;二是新的城市化、城鎮化在道路和方式上會有調整;三是對中國城市區域、功能和規模結構會提出新要求;四是在城市治理理念和方法上會有新探索。
三、北京“十三五”期間城市治理估計會趨于更嚴厲
北京已面臨“城市病”的巨大挑戰:人口蜂聚、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環資超載。尤其是霧霾,今年以來已多次出現紅色預警,最嚴重那天能見度不到100米,大白天像晚上;其次,機動車數量已經超過560萬輛,按正常搖號管理,再過幾年就會突破600萬輛;另外,人口問題,現在說人口有2300萬,實際人口估計不止,而且每年以幾十萬的數量在增加,如何控制?
種種情況表明,北京已經進入需要理性化、限制性發展時期,需要研究出臺一些反向調節的城市政策。比如,交通單雙號管理,今后是否常態化;是否會對外地車限在五環或六環外;是否在限點及居民集中的住宅區附近城鐵站,修建大型免費停車場和增加接駁公交車。
四、北京城市發展和管理的具體路向
首先,要合理化。作為首都,京畿重地,又是國際國內交往節點,北京城市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極為敏感,需要考量因素多,面臨壓力和困難比一般城市要大。“合理化”,就是割和留、堵和疏的合理取舍。
其次,要精細化。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精細化管理有較大進步。但總體上,北京在治理上還是以行政性、外科手術式見長,不管是馬路市場、流動攤販、出租房屋、市場搬遷、結合部改造等等,莫不如此。前段時間從新聞上看到北京配摩托巡警,可以靈活即時處理路面交通和治安問題,這是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小體現。精細化,就是具體措施要精準和有效。
再次,要人性化。市民對個人權利的意識,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都反映在對城市治理水平提出新要求。好的治理并不只是把城市管住管死,而是活而不亂、動而有序。
此外,要綠色化。市政設施、垃圾污水處理、煤煙尾氣、電磁光源、有毒物資、建筑和立面選材、公園綠地、河道水面、煙花爆竹管理不一而足。
最后,要法治化。中國正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期,也就是向法治社會轉型。重大城市發展和管理政策出臺,應當要有科學論證,經過必要的民主和法制程序,規范實施,執法也要公平公正。(本文根據發言整理,經作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