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東
我校圍繞“學識致真、品行致善、藝體致美”的辦學理念,立足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教學研究為主線,以課題實驗為突破口,以課例為載體,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三方面的教學改革工作。
一、堅持“學識致真”發展之路——培訓·科研,學研并行
落實科研先導工程——六大課題引領,推動課改前行。
在“學識致真”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充分發揮科研課題的引領作用,通過“生本理念”指導落實課堂教學改革。我們以“課題引領課改,科研引領教研”為課改工作的基本思路,在學校科研課題的引領下,學校全員積極投身課改,各學科教師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通過課改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
落實教師隊伍培訓工程——培訓強基,專業發展。
正師風:
結合開學《師德第一課》及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加強師德教育,認真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秦皇島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十要二十不準”》;學校帶領大家學習江澤民同志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強師能:組織教師學習生本教育理論和生本課堂教學案例,學習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和課程文化建設理論,為增強教師業務能力,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奠基。
提素養:針對我校青年教師多、教師隊伍年輕化,本學年繼續加強崗位練兵活動,結合“學校課程文化建設工作”,完成“講模式—談設計—曬課堂—說反思”系列活動,進一步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
落實課堂教學改革工程(一):加強教學模式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加大課改革監管力度,以常態課堂為陣地,以“三課機制”(督導推門課——常態課;亮點展示課——曬課堂;模式研討課——研究課)為載體,圍繞“學生好學”這一中心思想落實生本理念,踐行課堂教學改革。
落實課堂教學改革工程(二):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建立“學、教、評、研”四位一體的教學研究制度本學年,在教學研究方面,我們建立“學、教、評、研”四位一體的教學研究制度。以科研課題研究為教研活動引領方向,以教研組為教研活動的基本單位,以“主題教研”為教研的基本方式,按照開學初制訂的教研活動計劃,扎實開展教研活動。
二、打造“品行致善”素質品牌——閱讀·考級,齊頭并進
為大力推進學校大閱讀工程,扎實開展海量閱讀的研究,通過調研,我校確立了大閱讀工程工作基本思路:學習——研究——閱讀——指導——評價。
1.學習——閱讀內容的選擇
推進學校大閱讀工程的實施,首要任務是要解決閱讀內容的問題。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韓興娥海量閱讀系列叢書》、《中國幼兒、中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表、推薦表》等相關理論書籍,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了調研,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學生閱讀內容篩選的科學性。
2.研究——閱讀書目的落實出
我們采取了以下三種措施落實閱讀書目的配備這一重點工作:(1)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動員家長自愿為孩子自行購置書目;(2)學校自行籌措資金,解決部分年級部分閱讀書目的配備問題;(3)定期舉辦“淘書樂”實踐活動,實現閱讀書目的流通和再利用。
3.閱讀——閱讀時間的安排
為確保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的閱讀落到實處,采用“集中閱讀+分散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控。
集中閱讀:開辟海量閱讀綠色通道,每周五下午半天為集中閱讀時間。
分散閱讀: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和親子共讀。
4.指導——閱讀過程的把控
學校從課內、課外兩個維度,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把控和指導。
課內閱讀:采用“新四步閱讀教學法”教學模式,除進行課文的閱讀外,每節課安排10分鐘左右的時間,拓展同主題或內容相關的文章、書目的閱讀。
5.活動——閱讀成果的展示
“淘書樂”活動: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圖書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達到以書會友、資源共享的目的,學校已連續兩年開展“淘書樂”活動。老師指導學生在活動前,積極準備,精心挑選書籍,布置圖書攤位,學習推銷技巧;指導學生圍繞淘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真實、獨特的個性體驗用文字記錄下來,參加學校組織的“淘書樂”征文比賽,同時將優秀作品上傳到校園網與大家交流分享,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增色添彩。
“讀書故事會”活動:結合“讀書節”活動,學校分年級開展“讀書故事會”,選手們參賽的故事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表現風格各有千秋。讀書故事會不但給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而且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為我校推進大閱讀工程,打造“書香校園”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6.評價——閱讀情況的考級
對于學生閱讀情況的評價,學校建立了閱讀考級評價體系,考級內容共設七個級別,每級三個星級,考級過程采用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個學期學校安排一次集中考級,過級后學校頒發閱讀考級等級證書。
三、建立“藝體致美”特色校園——課堂·課程,花開并蒂
1.構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元化課程體系
學校開設國家課程11門;整合地方課程4門(心理、禮儀、健康、安全教育);體驗拓展型課程15門(趣味漢字、兒歌吟誦、走進古詩、誦讀書畫、名篇名著欣賞……);特長彰顯課程19門(金色陽光合唱團、兒童音樂課本劇、少兒電子琴、陶笛、攝影、篆刻、校園足球、兒童輪滑……)。
2.開展三級課程的整合、重組、滲透研究
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開展課程整合研究,嘗試課程教學內容的“重組、滲透和拓展”。通過專題培訓、教研活動、課堂實踐等手段,制訂合理有效的課程整合計劃,節約授課課時和師資力量,用以校本課程的授課和社團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