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新雁
摘 要: 理查德·施特勞斯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最初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德國作曲家,他創作的交響樂作品具有卓越的匠心,內蘊無法抵擋的迷人魅力,他創作的《降E大調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有獨特的技巧和編排,在鋼琴與小提琴的奏鳴之中,可以體悟到鋼琴與小提琴之間的和諧與默契,體會到這部交響樂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
關鍵詞: 小提琴 鋼琴 交響樂 奏鳴賞析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的理查德·施特勞斯,具有稟賦過人的音樂異質,它精通德奧音樂,用優美的旋律創作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E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在樂曲的節奏及和聲的創作運用中,體現出這個高超的音樂藝術家獨具匠心的編排和技巧,享有歌劇和交響樂的創作盛名,他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交響樂作品,諸如:《英雄的生涯》、《唐.璜》、《玫瑰騎士》、《梯爾的惡作劇》等,這些交響樂作品膾炙人口,極富影響力,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漣漪。本文以他創作的小提琴與鋼琴的交響樂奏鳴曲進行賞析,探討這部創作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和風格,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理查德·施特勞斯交響樂作品的風格剖析
理查德·施特勞斯初期作品具有古典主義的風格特點,他追隨了許多音樂大師的足跡,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后來,又繼承了瓦格納的標題音樂風格,他秉承了德國音樂前輩的音樂遺產,同時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了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它的作品極富生命的感染力,在恢宏奔放的音樂律動之中,展現出頗具振奮人心的號召與動力特點,他創作的交響樂作品突出造型的刺激性,用逼真的描繪特點,表達出作品中的唯美主義傾向。他在傳承傳統的同時突破傳統,他的音樂作品中常有突破對稱的旋律,體現出變幻莫測的創作手法,尤其是在配器上的技巧,更使交響樂作品具有飽滿、豐虞的音響效果。它在管弦樂器的巧妙運用下,用豐富的想象力、完美的結構、大膽創新的構思,折射出交響樂作品耀眼的光華。
二、理查德·施特勞斯創作的《降E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曲式賞析
這部具有浪漫色彩的交響樂作品,借助復雜的和聲對位,體現出理查德·施特勞斯大膽的創新與新穎的構思,展現出其獨特而復雜、匠心獨具的音樂技巧風格。在這部交響樂作品中,小提琴和鋼琴呈現出均衡狀態,在鋼琴與小提琴的聲部混合過程中,可以構成交相呼應、互為交錯的音樂形態,在小提琴與鋼琴的旋律交織呈現下,這部交響樂作品表現出獨特的和聲功能、轉調特色,使之在情感及技巧的交織下抵達了一個全新頂點,渲染出了詩畫一般的韻律,流淌出了英雄一般的情感。具體賞析中,我們可以從其三部分樂章進行分析。
1.第一樂章的曲式賞析
在這部交響樂作品中,第一樂章采用奏鳴曲式,調式是降E大調,4/4拍,在鋼琴的主和弦之下,營造具有莊嚴氣氛的音調,并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激動感覺。繼而,在鋼琴和弦的引導之下,小提琴挺身而入,展現出與鋼琴和弦相符的激情主題,并繼續用降E大調和弦提升,再由c小調的主和弦進入第一副部,最終由鋼琴在a小調的和弦上終止。在這部分的音樂呈現中,小提琴以富于感染力的節奏,激蕩出與鋼琴相符的第一主題,非常富于節奏的特殊和變換,賦予了作品第一樂章極強的生命力與展現力,構思巧妙,造型感強。
2.第二樂章的曲式賞析
交響樂作品的第二樂章的調性是降A大調,如歌的快板,2/4拍,其創作風格極具古典主義特色。在作品的第二樂章中的A段,首先由小提琴輕快地引出節奏與旋律,緊接著鋼琴進入,用平穩的和弦進行二者旋律的交替與補充,繼而,鋼琴進入濃烈的緊張氣氛之中,配合小提琴完美的抒情音色結束。在第二樂章的B段,與之前的A段形成鮮明,它以節奏緊張、急促的鋼琴和弦展現出氣氛,再逐漸由升C小調向降A大調轉移,在持續的緊張氛圍下,鋼琴與小提琴在交替的對話的方式中,加以音樂情感的傾訴,最后緊張的氣氛轉為舒緩的音樂情愫,直至消失于無形之中。
3.第三樂章的曲式賞析
這部交響樂作品的第三樂章的調式是降E大調,行板,6/8拍,其曲式特點蕩氣回腸,充滿生命力與激情,首先在鋼琴緩慢的和弦節奏下進入低沉而靜謐的氣氛,很快,鋼琴突顯出這一部分的主題,展現出寬廣激情的音域特色,再與小提琴的“跑音”相結合,其音樂情感顯現殆盡,然后,鋼琴與小提琴的高音旋律相融合,奏出悠遠、溫柔的對話場景,富于色彩特性和風格,將音樂主題推向高潮。最后,鋼琴以ff的強度與小提琴的變奏共同完成作品的輝煌。
三、理查德·施特勞斯創作交響樂《降E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的啟示
《降E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這部交響樂作品是展現器樂演奏技巧的浪漫主義作品,它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音樂創作風格和特點相符合,是其大膽創新、新穎呈現的音樂創作重要曲目,用獨特而大膽的創新,賦予了室內樂全新的生命。這首室內樂是專門針對小提琴和鋼琴兩種器樂而創作的音樂,在二者合作的和弦中,展現出了復雜的和聲對位、紛繁復雜的色調變化,實現了小提琴與鋼琴的完美融合與平衡。
對于這部交響樂作品的理解,還要注重對交響樂作者時代背景的了解和認知,要在深入剖析其創作背景和創作風格的前提下,進行交響樂作品的韻律與節奏把握,滲入與交響樂作品相同的情感,善于運用鋼琴和小提琴的合作,促進音樂情感的交流與宣泄。
參考文獻:
[1]張瓊.從法、比學派看小提琴藝術的發展[D].山西大學,2011.
[2]高放.初探小提琴演奏教學之改革與創新[D].天津音樂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