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鳳娥
辦園特色應該是一所幼兒園所表現的與眾不同的色彩和風格,是在堅持總體培養目標的前提下,發揮本園的優勢,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經驗,進行創造性教育實踐后逐步形成的,真正的特色教育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園風,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習理論、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一、以課題研究構建辦園特色
“九五”期間,我園加入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幼現代科技教育的研究,確定子課題“鄉鎮幼兒科技教學活動材料投放的研究”進行全園性實證研究,發動教師創造良好的科技環境,注意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廣泛性、層次性和趣味性,啟發幼兒大膽探索,并滿足不同幼兒探索的需要。我們注重課題研究與特色建設的整合,把科學的材料投放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與各科之中,形成“重材料投放促科技教育唯素質發展”的辦園特色。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我們注重課題研究與特色建設的整合,繼續發揮本土優勢,選擇“鄉鎮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研究”和“幼兒探究式學習的實踐與研究”進行科研課題的實踐研究。通過課題的研究,樹立“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真正讓孩子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讓教師的教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學,從而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教師的教育行為,進一步豐富“重材料投放,促科技教育,唯素質發展”的辦園內涵,為實現幼兒園的個性化發展筑就新的歷史平臺。
二、以園本實踐積淀辦園特色
我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堅持教學案例應來源于生活、從周圍取材,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一日活動中,鼓勵教師根據本園、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實際水平,對教材進行選擇、改編和創造。如依靠教師群體的智慧,積極利用符合本地區特色資源,更好地為實施園本化課程服務,設計“稻草系列”、“麥秸系列”、“竹管運動人”、“包粽子”等十多篇科技制作活動,采用實物流程圖以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為主學習基本技能,從而培養學生制作活動的興趣。
如材料的投放、方法的選擇、環境的創造及師幼的互動等,引導帶教對象分析、比較不同教學策略下的教育理念,然后自己內化,結合本班的實際,參考研討組的建議,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
園本教研的形式以“個體一課多研,群體連環跟進”的方式進行,以“會走的紙杯”為例談磨課前設計的活動目標:(1)在探索中發現制作會走的紙杯的方法,掌握用回形針固定的技能。(2)體驗探究與制作的樂趣。
通過試教發現繞線這個技能對幼兒來說是一個難點,線繞得均勻了才能流暢地把線拉出來,放下線時橡皮筋才能快速地彈回去,陶泥塊就像輪子一樣轉動起來,紙杯就能走路了。
磨課后修改的活動目標:(1)在探索中發現制作會走的紙杯的方法,掌握用回形針固定、繞等技能。(2)體驗探究與制作的樂趣。
活動前設計的流程為:①教師出示作品,激發幼兒制作興趣;②出示實物流程圖,講解示范,突出重點;③幼兒觀察流程圖,學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鼓勵幼兒遇到問題克服解決;④在相互的作品介紹中敘說成功的經驗,體驗成功的樂趣。
通過磨研教師認為觀念要開放,要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發現在前、結論在后”、“嘗試在前、引導在后”的原則,更要讓幼兒通過自主的探究學習技能,獲取知識,并進行對比實踐研究。
把活動的流程修改為:①幼兒玩玩具,老師拋出問題,激發幼兒探索興趣;②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制作流程;③出示實物流程圖,突破重難點;④在實際制作中自主學習,遇到問題克服解決;⑤在相互的作品介紹中敘說成功的經驗,體驗成功的樂趣。
通過對比實踐研究,發現該流程適合于幼兒的探究式學習,同時對教師的提問及教師適時的介入進行磨研。如當發現會走得紙杯的秘密后,提問幼兒做這個會走的紙杯需要哪些材料?又是怎么做的?回形針是怎么把紙杯和橡皮筋固定的?結合幼兒的發現逐步出示實物流程圖,讓幼兒通過細致的觀察、探索和個別孩子的嘗試引領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為以后組織類似活動提供可參考的活動模式。
三、以環境營造凸現辦園特色
我們堅持課程、環境、特色的有機整合,注重以環境創造凸現辦園特色,讓環境成為孩子的真正主人。具體在四個層面:1.定期組織幼兒到專門的科技創新操作室和科技長廊進行活動,旨在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大膽質疑、大膽嘗試、敢于實踐操作的品性。設置了材料區(資源包)、工具區、制作區、探索區、展示區。制作區有專門適合幼兒的榔頭、切割機、沖床供幼兒敲敲打打,實地練習。2.班班都創設了自主科學探索區,其中以自然角的塊莖、種子發芽實驗為主要方面,輔以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探索需要的針對性材料,讓幼兒進行自然科學探索拓展了幼兒進行科學探索與科技制作的空間,可以供幼兒個體或合作探索,并鼓勵他們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3.角色游戲通道滲透科技教育內容。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想象、創造,中班幼兒設計制作未來的汽車,大班幼兒設計制作未來的江南水鄉的房子、船、橋和等,小班幼兒在學習基本技能系鞋帶、圍巾,穿衣服扣扣子的同時,學習折圍巾、衣服,并進行簡單包裝。4.我們堅持每兩年組織一次“科技節”活動,發動家長參與科技教育活動,進行親子科技創新畫和科技小報的制作,并展現在南北聯廊,供教師、家長、幼兒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營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圍。
四、主要收獲與成績
1.為教師之間互動、學習、借鑒提供平臺,增強教師的群體研究能力,提高園本教研的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提高教師挖掘鄉鎮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素材的能力,提升教師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豐富了廳廊環境資源,增加廳廊環境的本土氣息,使辦園特色更明顯。
4.為幼兒自主、創新學習提供平臺,提高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引導幼兒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并試圖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嘗試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