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衛


摘 要: 國務院將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在"十二五"期間綠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確。建筑照明的節能作為綠色建筑星級評定的重要考量項之一,越來越被開發商、設計院等所重視。照明系統科學的節能設計,是滿足綠色建筑節能要求的根本之一。本篇重點論述住宅建筑照明的節能設計。
關鍵詞:綠色建筑 住宅 照明 節能 設計
據統計,2013年我國的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如果把在用白熾燈全部替換為高效照明產品,年可節電48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節能減排潛力巨大。隨著綠色建筑的的普及推廣,節能高效的的照明系統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從建筑設計過程中三個方面論述住宅建筑照明的節能設計。
一、合理利用自然光
根據建筑的照明要求,合理利用天然采光。住宅設計需按照規范要求,滿足保溫節能要求的額前提下,盡量做大開窗面積。滿足容積率及最低光照時長的前提下,盡量增加采光面積,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在具有天然采光條件或天然采光設施的區域,應采取合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及控制措施。
二、合理選擇光源
住宅建筑照明設計過程中,保證基本照度、顯色指數、色溫等要求,同樣需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內對照明功率密度值得要求,下面一起討論下光源。
從光源這一點實現節能設計,應考慮如下圖等三個要素。
照明燈具的節能設計
白熾燈
中國是照明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節能燈、白熾燈產量均居世界首位,色溫適宜,物體還原度高,光色和集光性能很好,光照效果為大眾說喜愛。但其單燈功率大、光效較低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存在嚴重的電量損失。自2012年,發改委發布《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按照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住宅建筑正逐步放棄使用白熾燈。
熒光燈
熒光燈常見的類型為傳統熒光燈和三基色熒光燈。
傳統型熒光為鹵粉熒光燈含汞元素,顯色性能較低,顯色指數R值小于40。遠遠小于太陽光顯色指數R=100的標準值。每支燈管含有一定的汞,這為廢物處理帶來嚴峻的考驗,汞的沸點很低,極易對環境、人體產生損害。市場正逐步淘汰該產品。
三基色熒光燈光效高、顯色好、壽命更長的優勢。但稀土原料價格昂貴,造成三基色燈成本相對較高。其發光特性是采用交流電工作,說明了三基色燈存在著嚴重的輻射和頻閃,并不適用于近距離的臺燈照明,且由于采用不可再利用材料,三基色熒光燈正逐步被LED取代。綜合對比其壽命以及電費后,住戶家庭內非閱讀場所是可以選擇使用的光源。
LED燈
其利用發光二極管,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的固態的半導體器件,直接把電轉化為光。在新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中6.2.7 規定居住建筑宜選用配用感應式自動控制的發光二極管燈。其特點有:綠色環保、節能顯著、超長壽命、無頻閃、發光視效能率高、多種色溫可選、顯色性好等特點。
目前LED燈的成本正隨led技術的不斷提高而降低。雖然發展生產使用不到20年,LED產品已經非常成熟,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照明節能及環保問題,將來會大力推行使用LED燈具。
住宅照明在滿足照度均勻度條件下,宜選擇單燈功率較大、光效較高的光源。同時選擇燈具時,盡量選擇反光性好的燈具。
三、合理選用照明控制方式
新版《建筑照明設計規范》及《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都有強調住宅建筑照明控制應采用定時開關、調光開關、光電自動控制器等節電開關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統等管理措施。
住宅公共區域宜采用定時開關、光電感應開關控制控制照明。
住戶內應選擇高效光源燈具的前提下,可配以照明只能控制系統控制。
智能照明系統
智能照明系統是建筑電氣的先進模式,其具備“能耗低、效率高、易操控”等特點,符合了電氣照明系統節能改造的要求。
1、綜合監控。選用電子感應技術,配備了與自動監控模塊相匹配的控制功能,當照明系統遇到異常問題時可自動切斷電源以保護設備。
2、自動調節。一般情況下,建筑電氣照明系統均要通過不同方式的調節,才能維持正常的照明環境。智能照明系統可采用自動調節方案,提高了照明燈具的可調控能力,如下圖。
智能照明系統
3、時尚節能。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設置家庭多場景模式,如聚餐、會客、影院、燭光晚餐等模式,既時尚又節能。并可遠程監控燈具狀態,或許會是將來家居照明控制的主流發展方向。
結論
總之,住宅建筑照明節能是有關人民生活、社會資源使用的重要環節,設計合理的節能照明系統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將會是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的對象。
參考文獻:
[1] 盧若凡. 建筑電氣節能設計淺談[J]. 四川建材. 2008(03);
[2] 陳福全. 論建筑電氣節能設計[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03);
[3] 陳錫武. 民用建筑電器的節能設計[J]. 科技資訊. 2008(36);
[4] 劉縱博. 建筑電氣照明與節能設計[J]. 技術與市場. 2011(05);
[5]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 50034-2013
[6]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 》JGJ/T 229-2010
[7]《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 1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