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堅強 金軍 姜源凱
摘 要: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疾病、傷害作斗爭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醫療經驗。近年來,苗族醫藥事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發展的速度還是比較慢,規模也比較小,與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很不相稱。如何提高苗族醫院的發展速度,更好地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成為我們當下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當下苗族醫院發展現狀,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
關鍵詞:苗族醫藥;發展;問題;建議
Abstract: Miao people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fight disease, injury of practice, accumulated precious experience in medical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iao medicine developed, but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slow, 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 and the rich resources of the folk medicine is out of proportion. How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ao hospital, to better contribute to human health, and become our current must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miao hospit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Miao medicine;development;the problem;advice
一、苗族醫藥基本介紹
苗藥是指在傳統苗族醫藥理論下指導應用的生長在這一地區的草藥。是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疾病、傷害作斗爭的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的醫療經驗[1]。他們在對致病因素、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等都有較深刻且獨到的認識,在疾病分類和命名上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國傳統醫藥寶庫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苗族醫藥在實踐中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探索和積累了很多經驗,極具特色,在很多方而有獨特療效,最突出的是在皮膚病、骨折、燒燙傷、結核病、骨髓 炎、婦科、蛇咬傷等疾病的治療方面[2]。近年來,深受全國各地人民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來自于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二、民族醫藥發展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近年來,苗族醫藥事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發展的速度還是比較慢,規模也比較小,與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很不相稱[3]。
2.1 認識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認識上仍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對苗族醫藥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全面,對保護和開發利用苗族醫藥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不夠深刻,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重西醫輕民族醫藥、重治療輕研究開發的思想,苗族醫藥發展的氛圍不夠濃,發展的思路不夠清,發展的辦法不夠多,發展的措施不夠硬。
2.2 科技人才匱乏、科研投入不足。苗族醫藥,必須對民間流傳的、約定俗成的醫藥知識、技能、規矩進行發掘并使之實現理論的進步,臨床水平的提高。苗族醫藥發展正缺少這樣的既有較豐富醫藥知識,又有較豐富的苗族文化知識的技術人才。科研經費缺乏,項目投入不足,研究所需設備無法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醫藥的搶救、保護、開發和利用。在企業方面,由于研發一個新藥品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并需要500 萬元以上的資金投入,在目前企業各自為戰的情況下,也無力開展民族醫藥的研究以及開展商業性開發利用[4]。
2.3苗族醫隊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人群“老齡化”嚴重。2008 年有人在凱里苗藥集市隨機調查了138 名民間苗族醫,其中文化程度相當于小學的99 人,初中的38 人,畢業于衛校(中專)的1 人。顯然,不高的文化程度制約著苗醫藥的繼承、創新與發展,影響著拓寬苗醫藥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進程。而且年齡≤30歲的9人,占6.52%,年齡31~44 歲的46 人,占33.33%,45~59 歲的56 人,占40.58%,60~91 歲的27 人,占19.57% 。苗族醫隊伍中,35歲以下的苗族醫甚少,究其原因,除了與經“口傳”的教育方式使學習苗族醫藥的人需要用較長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才能獨立行醫外,苗醫收入普遍偏低,也是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此以往,苗族醫藥中的很多醫技、醫方、藥方,必將消失,與之同時消失的還有苗族同胞這么多年創造的優秀的醫藥文化,所以我們必須引起重視。
三、發展苗族醫藥的建議
3.1 加強宣傳。對苗醫藥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要宣傳好、貫徹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1 個部委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大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 號)精神,要讓苗醫藥進入各級領導和公眾視野,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和社會對民族醫藥事業的關注程度。進入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圍,進入有關職業學校課程,進入醫院[5] 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
3.2立法保護和支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完善苗醫藥的管理系統,重點管理保護名貴中草藥的種質保護,適度開發,重點管理保護苗族醫學經驗的版權、所有權等知識產權。根據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培植具有本地特色與優勢苗藥支柱產業,建立現代化的加工及生產技術的基地,提高傳統藥物的加工工業水平,進行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苗藥產品的深加工,使之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
3.3 在政府的主導下,促進研究機構的協調合作,加大苗藥基礎研究和新藥開發研究的力度,為苗藥產品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苗藥藥材質量標準,為生產出優質苗藥產品創造條件。同時著力建設民族藥商品基地,鼓勵投資建立苗族醫院制劑室[6]。發展苗藥的植物藥基地,在不同區域建立藥材資源保護開發的產地,建立藥材栽培基地;調查并挑選植物藥及動物藥的樣本,進行開發及培育。以優先政策來保護資源的再生和可持續應用。建立苗族醫藥文化園區,集醫療,保健、康復療養,苗族醫藥文化學習、研究,民族藥用植物的保護與觀賞等等的多功能園區[7]。
四、結語
苗醫藥是中華傳統醫藥中的瑰寶,最終目標是為全人類健康做出貢獻,但實現這一目標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循序漸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醫藥的“以人為本”、“整體思維”和“平衡”和諧的文化精神,為我國在國際舞臺爭取主導地位并最終做出世界貢獻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亦龍. 苗族 [J]. 文明. 2010 (01).
[2] 羅昭金,羅俊. 淺談保護苗族醫藥資源 [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04 (S1).
[3] 張季芳,王華南,房蕓,羅寰,潘明茜. 苗族醫藥數據庫的深層次開發 [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06 (06).
[4] 馬太江. 川黔滇鄰區苗族醫藥文化探析 [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4 (11).
[5] 張厚良. 農村醫療與苗族民間醫師合法化問題研究 [J]. 亞太傳統醫藥. 2006 (08).
[6]《中國苗醫藥》通過專家鑒定系統展示各地苗族醫藥理論 [J]. 光明中醫. 2008 (11).
[7] 楊章文光. 來自深山的饋贈——苗藥 [J]. 中國民族. 2010 (07).
作者簡介:冉堅強(1989-),男,土家,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傳統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