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艷麗 博士生(吉林農業大學 長春 136000)
?
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對區域旅游經濟的影響作用分析
■ 李艷麗 博士生(吉林農業大學 長春 136000)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行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門行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整體經濟建設。目前,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亟需對整個行業進行優化,并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本文通過對旅游產業結構的了解,針對其結構優化過程中對區域經濟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
關鍵詞:旅游行業 結構優化 區域經濟
在整個旅游行業中,對經濟變化構成重要影響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產業結構,不僅對整個旅游行業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還對經濟效益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對產業結構的研究,可以對區域經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明確了解產業情況,還能對區域性的經濟發展起到控制作用。所以需要針對產業結構進行深入研究,明確不同產業結構對經濟產生的不同程度影響。
在我國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經濟環境開始向著市場自由化方向轉變,這極大刺激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市場意識,并且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效果。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整個旅游行業開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并且發展出了全新的行業局面。旅游行業的逐漸發展已改變了以往的格局,從單純限制入境旅游的層面上實現了拓展,以國內旅游為基礎輔助性開展國際旅游,使得整個旅游市場發生了很大轉變。不僅如此,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受到各種市場機遇的催化,整個行業的經濟規模發生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整體來說,由于旅游業的特性難免會受到地域環境的較大影響,因此,不同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很難保持在平衡狀態。不僅是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同,同時還受到旅游資源的限制,另外發展機遇的不同,也造成了旅游行業的發展出現區域性不平衡。專家學者對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對整個旅游行業發展歷程的深入剖析,針對產業結構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產業結構的變化確實使區域經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并沒有詳細的研究報告將之清晰明確地展現出來。
(一)研究數據來源和處理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后,中國整體經濟開始正式向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旅游行業開始了迅猛發展的歷程。與此同時,旅游行業開始作為國家戰略發展項目被大力扶植,受到了各種政策上的支持,使整個行業呈現出了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旅游行業規模不斷擴張,在2014年,旅游總人流量已經突破1.5億,為我國經濟創造出了397.8億美元的外匯。同比分別增長了3.5%和3.8%。國內的總體旅游人流量已經達到20億人次,創造了11038.25億元的經濟增長,相對于2013年,同比增長了11.5%和15.6%。不僅如此,整個行業也在不斷成熟,生產能力在不斷進步,總體生產規模開始出現穩步增長,產業結構得到了系統改善,在經濟建設中的總體地位不斷攀升,行業生產水平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本文通過對旅游企業的經營數據整理,可以將旅游經濟進行三個層面的分解,首先是旅行社,另外是旅游飯店,最后是其他旅游企業,具體如表1所示。
(二)測度模型選擇
針對產業結構進行具體測算的方式有幾種,但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可以明確了解到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影響:首先是生產函數測算,其次是產出測算,最后是產業結構統計數測算。通過生產函數的方式進行具體測算,所得出的測算結果只能與現實狀況近似,并大致反映出經濟生活的基本狀況,因此所得出的測算結果也只能將經濟增長狀況大致表現出來,但是在數據來源上,這種測算方式存在較大困難,很難得到相應的樣本數據。通過投入產出的方式進行具體測算,從測算結果上來講相對精確,但是卻需要針對投入產出進行針對性的系統分析,同時還需要對旅游行業的整體投入以及產出狀況進行詳盡了解,只有這樣這種測算方式才能取得成效。這樣看來這兩種測算方式,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具體測算過程中,需要將這兩方面局限性進行有效彌補。通過結構統計數據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測算,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不僅將其他測算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同時還可以獲得廣泛的數據來源,并且輕而易舉地得出精準的測算結果。在現實生活中,通過這種測算方式,可以成功地將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行準確測算。
(一)計算結果
通過針對相關文獻中的統計數據的具體計算,可以明確2009年到2014年旅游產業結構變化帶來的經濟影響,如表2所示。G t表示t年旅游產業結構變動對旅游經濟增長的貢獻,Ft表示由 t 年各旅游部門旅游經營收入占當年旅游經濟比重構成的行向量,Yt表示由t年各部門旅游經濟增長率構成的列向量。
產業結構變化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使整個旅游行業發生了高比例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系統變動,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行業的市場活力。但是相關的計算同時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局限性,受到時間和社會背景的影響,并且沒有將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產業結構變動帶來的系統影響被低估。相關文獻中的數據僅僅局限于一座或幾座城市,并不能將整體的影響效果系統全面的表現出來。
整體來講,產業結構的整體變化之所以會產生較為深遠和廣泛的影響,對區域經濟增長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可以歸結為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因為整個旅游產業在經濟環境發生改革的情況下,就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某種程度的開放性改革,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結構在開放性改革的推動下,實現了較大程度上的優化。其次,在整個產業內部,不同產業資源在整體配置上沒有很大差距。最后,在整個行業向著市場化方向邁進的過程中,產業資源發生轉移的情況,有著相對固定的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整個產業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不會出現較大程度的波動。
(二)提升產業地位
在產業結構變化的過程中,對整體的區域經濟產生了階段性影響,不同階段的產業結構變化,對區域經濟的整體增長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整個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效果呈現出一浪高過一浪的趨勢,并且表現出了周期增長的局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種促進效果達到了巔峰狀態,對整體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在這一階段中,中國整體經濟環境也發生了系統改善,不僅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市場意識,并且相應的市場化經濟制度,也開始逐漸完善起來,不僅如此旅游行業已經在市場化運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相關的障礙被基本肅清,所有制在多元化的發展局面下日漸穩定,并且形成了相對成熟完善的針對性市場規則。在這一發展時期中,政府機關針對旅游行業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建設,從政策以及經濟上給予了充分支持,不僅形成了系統的管理機構,并且完全承擔起了針對性的管理工作。在整個旅游行業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整體的經濟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成為了各級政府進行經濟建設的重點項目。在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刺激下,中央所倡導的旅游行業整體發展戰略,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并且在經濟建設實踐中將相關決策進行大力推行。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植下,旅游行業已經成為我國開展經濟建設的重點產業項目,不僅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還被納入到社會發展的系統計劃中。在國務院出臺的相關發展文件中,已經針對旅游行業做出了明確指示,將整個產業進行有序建設,保證市場運作的規范化,以及市場競爭的良性循環,使旅游行業最終發展成為面向大眾的服務行業,使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得到系統提高。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旅游行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漸成為重點,并且上升到了與房地產以及信息技術產業相并列的位置,在政策的大力支援下,旅游行業得到空前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國內的旅游市場盛況空前,國際旅游市場也擺脫了很多政策上的限制,獲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在針對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上,相關工作也進展得更加深入,產品類型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創新,不再局限于觀光旅游。這樣的發展局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使整個產業得到了全面優化和升級。

表1 旅游經濟的三個層面

表2 旅游產業結構變化帶來的經濟影響
(三)穩步發展階段
在本世紀初期,我國整體旅游行業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并且以平穩的態勢發展,在這一階段中發生的產業結構變化,同樣對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并且使整體的經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盡管相對于上一周期的促進作用有所放緩,但是呈現出了平穩發展的態勢,整體上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性周期。在這一階段性周期中,產業結構變動所能夠產生的推動作用,已經整體上趨于平穩,但是依舊間歇性出現發展的高峰期,在整體的經濟發展建設中占據了較大比重。
在這一階段性發展周期中,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已經向著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并且從體制建設上更加完善、更加深入,這樣一來就使得整個產業呈現出了全新的局面,以全新的態勢發展著。不僅旅游業在市場經濟中基本確定了產業地位,同時很多產業概念已經基本成形,并且向著更加多元化、更加規模化的方向發展著,有利的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從運作手法以及經營觀念上,實現了系統轉變。而且整個旅游行業形成了旅游勝地,使地區形象在旅游行業的帶動下獲得了極大提升,并且針對旅游行業做出了個國家明確科學的市場化定位,與此同時帶動了相關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相關企業的整體經營體制發生了系統性變化,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市場化的經營管理制度。在我國經濟逐漸走向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空前市場壓力,很多國外企業憑借著資金上的優勢,開始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市場比重,再加上管理以及技術方面的優勢沖擊,使整個旅游行業的陷入到了空前激烈的競爭局面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所面臨的市場壓力在持續增加,在面對國內競爭的同時,還需要應對國際化的市場壓力。在國內旅游的系統發展過程中,刺激了我國的經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拉動內需的作用。另外,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就直接強化了所在地區的經濟活力,使區域經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在這一階段性發展周期中,整體上呈現出了兩方面的具體特點。首先在整個區域經濟建設過程中,從整體地位上確立了旅游業的重要性。在很多欠發達地區中,尤其在針對中西部地區中,需要針對自身的資源優勢進行審視,將其中潛在的商業價值進行充分開發,并開展針對性開發建設,促使旅游業拉動地區經濟發展,并使其最終發展成為重點的經濟建設項目。其次,在旅游行業繁榮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發揮了充分作用,針對相關行業建設和經營,開展了針對性管理工作。在宏觀政策的倡導下,中央相關管理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以及法律規定基礎上,地方政府進行了進一步的政策以及法規制定,使得相關管理條文進一步細化,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完善。不僅如此,針對相對混亂的市場秩序,為了達到整頓和規范的效果,使相關的管理體系運轉的更加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已經作出了針對性舉措,相繼出臺了具有針對意義的規章制度,對整個行業進行了強有力的調整和管理。
同時,旅游行業開始運用營銷的方式來促進行業發展,通過對相關歷史事件以及慶典活動的利用,來進行針對性旅游開發,從而達到良好的促銷效果。具體比如,通過對香港以及澳門回歸的慶典活動的利用,來進行針對性旅游開發,促進旅游經濟的增長,同時還充分利用了世博會以及國慶慶典等機會,極大推動了旅游行業的繁榮。在這種類型的促銷活動中,整個行業實現了突破性發展,無論是人員流動數量,還是整體的規模,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如此,行業發展的中心內容不再局限于觀光,而是向著更加多元化方向發展,向著度假以及專項服務等方向發展著,并且建立起了專項的度假旅游區,并在國內旅游行業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景點。在人口流動性逐漸增加的情況下,旅游行業面臨著空前的市場需求,這樣有效推動了行業主體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著。在這一歷史時期中,整個行業完成了階段性轉型,并且實現了平穩的過渡,整個行業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逐漸上升為我國經濟建設的朝陽產業。
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旅游產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波動,在產業結構發生系統變動的情況下,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增長起到了又一次的推動作用,并且創下了歷史新高,整體增長率也出現了空前提升,將產業變動的系統促進效果極其明顯地展現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產業結構變動過程中,投資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拉動內需也對產業變動起到了較大的刺激作用,在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沖擊下,帶來了全新的市場機遇和全新的市場環境,在更加開放的經濟環境,以及更加公平的市場規則下,旅游行業的整體發展得到了空前促進。
但是在非典疫情的沖擊下,整個旅游行業受到了突如其來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旅游行業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估當中,很多地方旅游業幾乎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面對這種情況,中央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從政策以及經濟上進行了大力扶植,將相關文件標準以及政策內容進行積極落實,使國務院以及旅游局等專管部門的扶植性政策得到大力貫徹。不僅如此,在落實政策過程中,還充分兼顧到了地區性差異,在當地政府部門的配合下,迅速推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和規定,這樣就以最快的速度促進旅游行業的整體復蘇,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盡管受到了非典疫情的沖擊,但是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以頑強的生命力恢復了往日的勃勃生機。
(一)加強旅游產業結構合理化變遷的穩定性
對于旅游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變動主要涉及到旅游產業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對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旅游產業結構與旅游產業部門協調度的提升不僅僅與旅游產業的市場化進程有關,同時也依賴于旅游市場要素的形成以及自由度。與其他產業相比,旅游業的市場化程度與對外開放性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地區壁壘以及產權市場開放等方面。旅游要素市場主要有技術要素、資本要素、信息要素以及勞動力要素,這些要素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不夠成熟,必須要有政府的引導以及扶持。另外,為了提升旅游業市場結構合理化變遷的穩定性,要不斷擴大一些旅行社企業的規模,改善其經營模式,提升其競爭力。同時也要立足于區域促進區域內旅游產業部門之間的協同發展,做好旅游產業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向高級化變遷
對于旅游產業高級化的測度本質上是勞動生產率的衡量,現今,為了促進旅游產業結構高級化變遷,很多地區都將購物以及娛樂業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以此來充分提升高附加值部門產出的旅游產出份額。由于購物業以及娛樂業會受到區域社會經濟背景的限制,因此無法迅速地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若是勞動生產率上升,那么將會對旅游產業的深化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進行高級化的促進過程中,要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以此來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做好對人才的培養,促進旅游企業的創新以及發展。但是各個地區對于旅游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推動必須要結合區域的經濟特點以及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以及布置。另外在不同的區域,不同時期旅游產業結構的變遷特征以及旅游經濟增長都具有相應的差異。各個地區必須要根據自身區域所處的階段來采取適當的措施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通過對相關文獻中統計數據的具體測算,可以明確旅游行業中產業結構變動所能夠產生的促進效果,為地區經濟的建設和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做出的重要貢獻。在此基礎上,通過政策性扶植,使我國旅游行業在正確的軌道上良性發展,以此推動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變動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和效果,呈現出了周期性的發展,并逐漸趨于穩定狀態。
參考文獻:
1.陳立泰,劉藝.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城市化發展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8)
2.楊凌.產業結構變遷對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影響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0
3.朱承亮,岳宏志,嚴漢平,李婷.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我國區域旅游產業效率研究[J].旅游學刊,2009(12)
4.王淑新,何元慶,王學定.中國旅游經濟的區域發展特征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4)
5.張佑印,顧靜,黃河清.中國區域旅游產業結構變化的空間差異分析[J].經濟地理,2012(4)
6.崔振興.區域旅游產業結構可持續性優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7.王永明,馬耀峰.城市旅游經濟與交通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以西安市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