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鈺芬,翁彬瑜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
推動龍巖市產業升級的金融環境構建研究
邱鈺芬,翁彬瑜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摘要:作為資源型工業化城市,龍巖市當前的產業轉型受政府宏觀政策、企業結構、資本市場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金融環境構建對龍巖市產業升級影響尤為深遠。龍巖市產業發展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與政府調節機制失靈、金融環境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應優化投融資結構,依托金融平臺平衡市場供需,共同發揮市場與政府功能,建立分類的風險防控機制,全面推動龍巖市的產業升級。
關鍵詞:產業結構;產業升級;金融;龍巖市
一龍巖市產業及金融環境現狀
(一)產業發展水平概況
據龍巖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龍巖市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1.58億元,比上年增長9.7%。 第一產業產值為187.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 第二產業產值為873.26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9.7%。 其中,工業產值699.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建筑業產值17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46%。第三產業產值為560.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6%。產業結構形態為“二三一”。從產業發展看,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業現代化水平有所提升,主要體現在特色農業結合農副產品加工的發展特色。工業發展主要集中于機械、有色金屬、煙草、能源精化行業,共實現產值974.1億元,有色金屬產業增速明顯,產值占比近三成[1]。工業產值在三大產業中占比最高。第三產業發展有所提升。在旅游、商貿、金融、物流等行業穩定發展的帶動下,2015年下半年起,龍巖市第三產業保持持續向上的增長態勢。
(二)金融環境概況
受央行連續性降息的政策影響,龍巖市金融部門積極調整借貸政策,適度增加信貸資金投入金額,對貸放結構進行調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382.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 8.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08.01億元,增長10.6%[2]。從資本投向結構看,信貸較為集中,主要投向仍為政府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其中重點耗能項目所占比重最高。從全市金融機構的結構看,大型國有銀行仍處于結構重心的地位。
二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龍巖市產業發展仍以工業為主,且嚴重依托資源工業發展。2015年1—8月,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32.63億元,同比增長9.4%;從行業發展角度看,有色金屬增長最快,其中黃金的產量增長居首;從結構上看,出現工業發展重型化特征。重型工業占工業比重高達達65%,以自然資源采掘和產品的粗加工為主,經濟增長仍依附于傳統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3]。
第一產業占比較低。2014年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僅為4%,畜牧、蔬菜、林竹、茶、薯、煙草等六大重點產業實現總產值僅占工業總產值的1/8[4]。受制于人口、地域、文化等因素,龍巖市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2010—2014年第三產業增速分別為10.5%、8.1%、7.2%、7.8%、8.0%。滯后于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增長主要依托于金融業、房地產業和營利性服務業的增長,受政策因素影響大,缺乏創新,成為制約本地經濟發展的“短板”。“二三一”的產業結構存在過度依靠地區資源開發、資源開發效率低、產業發展特色不明顯的結構性缺陷。受傳統產業轉型困難、粗放型發展主導、政策性導向作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產業升級困難重重。
(二)供給和需求矛盾加劇
龍巖市是典型的自然資源型城市,經濟增長依托于自然資源采掘。資源開采型企業發展受阻于資源的市場需求,價格及國家的產業政策調整,占據大量的資本投入,不利于集中資本發展新興產業的投資。龍巖市人口密度不高,城鎮、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支出增大,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重心由必需品轉向非必需品,城鎮居民用于旅游、高檔消費品的消費比重增加,部分居民個人需求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對多層次產業結構的發展提出新的需求。而地區內已有的以傳統第二產業增長為主的產業結構不足以滿足新的消費需求變動,相當一部分的區內消費需求對外轉移,由其他地區的市場補充,不利于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另外,龍巖市的投資結構主體仍集中于第二產業,難以形成以投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從而推動新型產業擴張的調節效應。
(三)市場機制調節失靈
受市場經濟自身的機制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存在一定的自發性,資源的配置受利潤的分配效應影響,會從低效益的產業轉向高效益產業流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但單純依靠市場機制影響,龍巖市的資源流動出現了向個別傳統優勢行業的轉移,如資源開采、機械制造。借助于長期資源開采積累的經驗,行業的高生產率、高利潤率特征促進了資源的集中,但也促使了資源分配的盲目性,當市場環境惡化時,極易成為瓶頸產業,出現市場自動調節失效,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如2015年上半年,龍巖市的挖掘、鏟土運輸機械設備產量應無力應對市場需求的急劇下降,被動降低產量,降幅高達50%,在占用資金資源的同時,嚴重影響優勢產業的發展。
(四)金融資產結構失衡
從金融總量上看,龍巖市金融存量規模小。截至2015年8月,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10.27億元。2014年年末,貸款總量為1291.9億元,短期貸款555.79億元,中長期貸款為729.92億元。存貸量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
從金融資產結構分析,龍巖市金融資產以儲蓄為主,其他非銀行資產占比不高,金融的市場活力不足。金融機構貸款以“扶優限劣”為宗旨,仍以扶持傳統產業為主,資金的導向、創新作用有限。難以通過資金的分配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固定資產投資仍以第二產業為主,2015年1—8月,龍巖市第二產業投資570.23億元、增長26.4%,第三產業投資488.99億元,增長僅為11%,金融機構貸款以“扶優限劣”為宗旨,仍以扶持傳統產業為主,資金的導向、創新作用有限。
三金融環境構建措施
(一)優化投融資結構,提升第三產業產值
為避免產業發展的重型化,降低資源環境的承載壓力,應當依托金融機構的投融資導向機制,合理分配產業資金的配比。降低對礦產資源依存度大的工業企業的資金投入數量,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凸顯出落后產能的高耗能行業的投入。對這類企業的貸放資金實施嚴格的監控措施,充分做好企業的市場退出機制的預防措施,保障資金使用的安全性。
通過農業發展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從農業龍頭企業入手,配合政府部門的資金配套支持部分企業的發展,提供融資、用資的優惠措施。結合阿里巴巴集團與龍巖市部分縣市簽訂的電商協議,重點發展龍巖市的“農村淘寶”,從國有商業銀行到小額貸款公司,分級次建立項目支持的配套資金,重點支持具有本土特色的農產品企業的電商平臺拓展。從資金的運用角度,增加該類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根據龍巖市的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商務企業、智能制造企業,大力提升第三產業產值。為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一方面,在政策指引下,開設這類企業的融資“綠色通道”,提供貸款的優惠措施,引導企業的自主發展壯大。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征信機制,對重點發展產業的企業實行階段管理,在保障資金使用安全的同時,推動第三產業相關企業的發展,形成龍巖市優勢產業集群,提升地區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依托金融平臺,調節市場供需矛盾
從影響產業發展的基礎因素入手,分析市場供給和需求情況,通過金融政策、資本市場、融資平臺的綜合作用,推動龍巖市的產業升級。
在產業布局上,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市場需求和地區外的市場需求。對內集中資金優勢發展新型產業,特別是具有運輸成本優勢、地區消費習慣優勢和發展基礎優勢的產業。可以建立部分企業、機構的試點單位,運營初期建立對應本地市場需求的指標性發展模式,如喪葬、婚禮、成人禮等具有不可替代性且市場需求急劇增長的服務型企業,以產業發展的大格局為前提,提供市場定位指導,引入融資平臺,充分發揮龍巖市現有的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實現實體企業增長與資金融通企業增長的雙向收益,并配套相應的評價機制以檢驗試點的成效。
對于地區外的市場需求,主打本地特色產業牌,結合龍巖市的旅游優勢資源,借助影響力大的永定土樓、冠豸山等景區作為推廣平臺,發展本地區優勢、特色的農產品,如地瓜干、花生、菌類產品。推動已有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升級,結合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安全、健康的消費需求,注入專項資金用于產品品質升級,提升對外的市場競爭力。由金融政策引導產業發展的模式,開拓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產業,特別是旅游配套產品、服務的開發,設置具有本地特色(如客家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藝術產品,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再結合互聯網經營模式,打造具有地區品牌效應的產業鏈,提升市場的分配效率。
(三)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發揮政府調節機制功能
在現有的市場機制下,市場作為“無形的手”對產業升級的調整力度有限,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也是有力的支撐手段。要使產業升級取得成效,需要依托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應當以市場效率分析為基礎,在市場自我調節機制失效的情況下,再由政府主導。結合龍巖市的產業發展情況,一方面由市場逐步淘汰產能落后的資源型工業企業,在競汰機制中,對優勢第二產業進行結構優化、升級。這類企業往往是金融機構的優勢客戶,應當對其提供產業升級轉型的后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避免政府的過度導向作用,對龍巖市的產業布局進行充分的分析,并聘請專家進行認證,階段性回顧產業導向的作用及成效,及時糾正調節失靈行為。以市場分析的方法作為基礎,結合產業的效益分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在階段性檢驗后,對于驗證有效的產業升級措施進行強化,出臺金融優惠措施,配套發展資金,提供金融機構與企業的溝通平臺,由金融機構提供專業的資金管理建議,為企業的轉型提供條件。
(四)優化產業信貸結構,形成新的產業布局
通過金融機構調控信貸結構,推動新的產業布局的形成。保障對基礎產業的持續性資金支持,特別是市內重點發展產業的基礎設施配套,為產業升級、轉型提供發展基礎。 集中扶持龍巖市“八大產業”中的新興產業,集中資金向電子商務、智能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傾斜。建立對新型產業發展的資金管理體系,劃分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企業對接,如對電子商務類資金啟動缺口較小的新型產業實施小額貸款的貸放機制,主要由小額貸款公司主導,并由上級機構監管,提供相對低息的貸款,避免市場的“擠出效應”。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適當放寬征信體制,避免大規模資金被大中型國有企業低效占用。應建立政府、企業和銀行的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結合政府的產業調節政策進行資金分配,實現以企業帶動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
結合新的產業布局,增加信貸的有效投入。對三大產業的投入資金情況進行歷史數據分析,在產業政策導向的基礎上,加大對信用程度高、滿足產業調整需求企業的資金投入數量。市、區兩級人民銀行應發揮指導作用,對產業發展及經濟周期做出合理預測,適當擴大信貸總額,推動地區產業升級。
(五)建立企業分類風險防控機制,提升第三產業發展空間
根據龍巖市產業發展的不同情況,分類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貸放的壞賬率。農業是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基礎,產業提升空間大。金融機構應結合農產品種植、農業生產型企業的自身特點,建立周期性評價指標,保障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在傳統工業型企業總體弱化的情況下,加強對工業企業的風險管理,認真核查對該類企業的貸款審批制度,并適當建立預警機制。充分分析大型國有工業企業的貸放資金的使用效率,適當縮減產業升級空間小的企業貸款,根據產業政策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實施資金管理。針對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集中的特點,既要適當放寬資金的放貸規模,解決小微企業資金籌集渠道窄、信貸成本高及實際融資額少的困境,同時又要避免小微企業因產品、服務附加價值低帶來的高風險問題。對符合產業轉型需求的新興企業實施行業性管理,根據企業內部型征信檔案進行資金貸放控制,對征信檔案建立全、資金使用規范的小微企業予與優惠貸款措施,鼓勵小微企業資金管理的自我完善。通過資金使用額度的分配調整,充分發揮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作用,促進龍巖市第三產業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龍巖市統計局.龍巖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lytjj.longyan.gov.cn/xxgk/tjgb/201503/t20150318_502489.htm,2015-03-18.
[2]蘭永琳,郭柏楊.論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金融對策——以福建省龍巖市為例[J].福建金融,2014,(2).
[3][4]2014年福建省統計年鑒[EB/OL].http://www.stats-fj.gov.cn/tongjinianjian/dz2014/index-cn.htm.
(責任編校:陳婷)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Longyan City
QIU Yufen, WENG Binyu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00,China)
Abstract:As an industrial city based on natural resource,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Longyan is affected by the macro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structure, capital market and other factors. Among them,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Longya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Longyan City has problems lik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rket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failure and lack of financial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y in Longyan C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elying on financial platform to balance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a classification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upgrading; financial; Longyan city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項目:福建省龍巖市社會科學研究一般課題“龍巖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構建研究”,編號:2015YSKB08。
作者簡介:邱鈺芬(1983— ),女,福建龍巖人,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用金融。翁彬瑜(1980— ),女,福建龍巖人,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中圖分類號:F127;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3-0024-03